華文網

中國古代就有“人離鄉賤”的說法,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懂呢?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出處 元·王惲《番禺杖》詩:“物眇離鄉貴,材稀審實訛。” 明·沈璟《埋劍記·柔遠》:“自古道物離鄉貴,人離鄉賤;這語話,信非假,到如今轉憶家。”

其實人是個體的,但每個人也都是社會人。

中國古人不主張輕易離開故鄉, 認為人離開故鄉之後,舉目無親,沒有依靠,感到悲賤,因此有“人離鄉賤”的說法。也引申為很難取得事業上的成就。異地創業,離開家鄉,沒有親戚朋友,屢戰屢敗,有人就會感歎:人離鄉賤

某人初到某地,沒有人認識你沒有人知道你。

顯赫的地位和富貴的身份在這個地方你只是個陌生人罷了。

在這裡並沒有歧視離開故鄉、異地打拼的人。
畢竟,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我想很少人願意背井離鄉。

而是說,到了某地,在想融入進去,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