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潛艇是誰都能造的嗎?答案在風中飄

對岸又有新道道:要自造柴電潛艇。與之前要自造隱身戰機一樣,這次又遭到各路的不看好,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有網友評論,這比男足踢上世界盃還要難。為什麼這麼說?

對岸潛艇

最近,對岸軍方與島內一家造船公司簽署了潛艇設計合同,研製“新一代”柴電動力潛艇,“預計10年內成軍”。目前,島內有4艘現役潛艇,2艘“劍龍”級,2艘“海象”級,前者建造於1980年代,後者建造於二戰時期,十分老舊,後者更是古董級了。這些潛艇,用於訓練尚可,

打仗只有當靶子的份。

關於自造潛艇的性能指標,並無公開資料。島內有人說是要根據作戰需要,研製新一代潛艇,有人說是要仿製“劍龍”級。

對岸潛艇

其實,無論造成啥樣,自造軍用潛艇都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對岸的造船業雖說水準也不錯,

但距離自造潛艇,還差著挺遠的距離。潛艇的發動機、艦載武器、導航系統、水聲和電子設備等研製難度非常高,製造潛艇所需要的生產線、後期維護,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資金。因此,並非所有國家或地區都能自造潛艇。目前,全球只有12個國家或地區有自造潛艇的能力。

對岸軍方有人說,自造潛艇關鍵的是如何整合系統,也就是讓裝備和整個系統整合起來,“怎樣才能下得去上得來”——這標準,

也夠低的。說白了,就是潛艇造出來了,怎麼才能發揮作用,怎樣才能實現性能指標,怎樣才能與現有作戰系統融合,這些統統沒底。

簽約現場

關於對岸自造潛艇,無論是美國的智庫,還是島內的一些觀察人士,都不怎麼看好,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美國其實並不希望島內擁有自造潛艇的技術,畢竟還想賺點軍售費用呢!總體來說,對岸自造潛艇,的確有點小馬拉大車的意思,難度非常大,堪比男足踢上世界盃。在自造潛艇的簽約現場,一場風把合同頁給吹了起來,被認為老天也不看好。其實,退一步說,即便建成,戰力也了了。投入鉅資,玩一場豪賭,的確任性。潛艇是誰都能造的嗎?答案在風中飄!恐怕到頭來,
一切都隨風,都隨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