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恐新病毒感染,這個國家全面禁止“一切羅非魚製品”進口!

據貝南網路電視臺9月2日報導,圖上的這種魚許多朋友並不陌生——這不是非洲鯽魚麼?對,這種魚的“學名”叫羅非魚,原產地的確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養殖魚類。上世紀80年代它曾作為“優良魚種”引進中國養殖,

沒料想這種魚繁殖力驚人,釀成了一起著名的外來物種入侵事件。許多年長一些的人對此記憶猶新。

不過在非洲許多國家,羅非魚因為味道不錯、易烹飪,價格也不貴,成為一道很普及的家常菜,不少本來並不出產羅非魚的國家也會從國外大批進口供應市場。

西非國家貝南是個擁有許多瀉湖和內陸河流的國度,但因國民不善於水產養殖,本身並不大量出產羅非魚,每年都會從境外進口不少冷凍的羅非魚,以及五花八門的羅非魚製品。不過9月3日該國農牧漁業水產部和工業及貿易部突然聯合發佈兩條緊急指令,

全面禁止“一切羅非魚製品”進口,“不論從陸地、海洋、空中或河流進口都不行,不論是卵、魚苗、成品魚,不論死活或任何形態的魚製品都不許進口”。

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佈疫情緊急警報,“羅非魚湖病毒”(TiLV)已在全世界5個國家(埃及、以色列、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和泰國)蔓延,

導致種群滅絕。這種全新疫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四國、五機構合作小組去年4月共同發現的,當時疫情在以色列和厄瓜多爾兩地的羅非魚養殖場傳播,並導致這兩個傳統的羅非魚養殖、出口大戶產量直線下降。圖為以色列感染病毒大量死亡的養殖羅非魚。

迄今科學家們尚未開發出特效疫苗或特效藥,而“羅非魚湖病毒”卻正以驚人的速度蔓延。儘管迄今只有埃及一個非洲國家發現“羅非魚湖病毒”,但非洲各國卻並不敢掉以輕心——羅非魚又稱尼祿羅非魚,原產地正是非洲著名的國際河流尼羅河,一旦順著水道傳播,

後果不堪設想。

貝南等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並不普及養魚業,但許多國家水體相通,而目前誰也不知道“羅非魚湖病毒”會不會在羅非魚和其他魚類間交叉傳染,更不知道倘若如此,是否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生態災難。

臺灣地區羅非魚湖泊病毒延燒 桃園七個魚場中標

致死率高達7成的吳郭魚湖泊病毒病疫情不斷,臺灣“農委會”表示,昨日新增1養魚場中鏢,累積已有7場感染,現已公告禁止染病國的魚苗進口,其他地區的魚苗進口也須經檢驗,未染病才能放行,目前仍有30個養魚場待檢,預計2周內完成採驗,以厘清病毒來源。

臺灣“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先前桃園市第一場養魚場驗出「湖泊病毒病」時,農委會便針對周圍3公里內的養殖場開始採檢,累積已有7例驗出陽性反應,其中有2場已爆發大規模死亡,為厘清病源,也到全台共11場吳郭魚魚苗繁殖場採檢,但魚苗場並未驗出病毒。

染病吳郭魚(即羅非魚)外觀可見眼球凸出及體表出血,消費者可避免選購此類特徵的吳郭魚。,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埃及、以色列和泰國得到確認。糧農組織表示,雖然這一病毒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但可導致受感染魚群大量死亡。

警報指出,羅非魚進口國應當採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加強診斷測試,執行衛生證書制度,部署檢疫措施和制定應急計畫。

糧農組織說,中國、印度和印尼已積極監測羅湖病毒,此外疫苗也正在開發中。目前尚不確定病毒是否會通過冷凍羅非魚產品傳播,但“羅湖病毒有可能比目前已知的分佈範圍更廣,給全球羅非魚養殖造成嚴重威脅”。

致命病毒席捲埃及養殖羅非魚,國內養殖戶也要注意了!

之前嚴重威脅到厄瓜多爾和以色列羅非魚養殖的新型致命病毒——羅湖病毒(TiLV--Tilapia Lake Virus)疑似已經擴散到埃及,導致埃及羅非魚養殖場損失慘重。

目前,來自斯特林大學和WorldFish的專家正著手調查埃及養殖羅非魚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如果罪魁禍首實屬“羅湖病毒”,專家組將儘快採取措施,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加強魚類的抗疾病能力。

羅湖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2009年,以色列的太巴列湖野生羅非魚和人工飼養羅非魚同時患上一種不明疾病,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兩三年後,厄瓜多爾的人工飼養羅非魚也相繼大量死亡。如果專家組預測屬實,羅湖病毒的確擴散到埃及,那麼埃及的羅非魚養殖業無疑會受到重創。埃及的羅非魚養殖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年產值可達75億美元,養殖量占全國水產養殖數量的75%。

據瞭解,感染羅湖病毒的羅非魚會出現以下症狀:魚體表面發紅,眼睛、大腦和其他內臟發炎,最終導致器官衰竭而死。而且,染病的羅非魚死亡率高達80%-100%,破壞性驚人。另外,這種病毒是如何從以色列擴散到遠在南美的厄瓜多爾,又是如何擴散到埃及,仍是個未解之謎,建議我國國內羅非魚養殖場也須提高警惕。(凍品攻略編譯)

國內養殖羅非魚首次檢出羅湖病毒

羅非魚因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力強和食性廣等優點,已被世界多個國家引種養殖。我國是羅非魚的養殖大國,養殖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地養殖。雖然羅非魚的抗病能力較強,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羅非魚經常大面積暴發疾病,尤其是高溫高密度精養池塘。目前羅非魚的疾病主要有鏈球菌病、氣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敗血症、爛鰓病、腐皮病、車輪蟲病等。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關注養殖羅非魚的疾病,通過對其疾病流行規律的調查發現部分地區養殖的羅非魚很有可能存在病毒病發病的可能,我們也分別對從廣東、雲南和海南採集的羅非魚樣品進行了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ISKNV)、神經壞死病毒(VNNV)、蛙虹彩病毒(FRV)等病毒進行了實驗室檢測,但是一直未檢測出。2016年,Eran Bacharach等在美國微生物學會開放線上期刊mBio發表文章稱,一種新型的致命病毒—羅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給以色列、厄瓜多爾、埃及等國養殖的羅非魚造成大面積死亡,死亡率高達70%。

公司(利洋)研究所於2017年開始著手進行羅非魚羅湖病毒的調查。5月10日海南一養殖戶取養殖池塘發病的羅非魚求助於當地利洋水產藥店,藥店技術人員對病魚進行了解剖,病魚的主要症狀是鰓蓋內緣出血,輕微爛鰓(見圖1);腹腔有腹水,肝臟出血(見圖2);腎臟出血(見圖3)。採取病魚的鰓、肝臟、脾臟、腎臟及腸道組織用95%酒精固定,並將樣品寄送公司研究所進行檢測。樣品經RT-PCR檢測,該養殖戶送檢的兩尾病魚擴增出與預擴增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見圖4),將目的條帶進行測序,得到一條大小為457bp的基因片段,將該片段提交GenBank進行比對,其與GenBank中羅湖病毒的基因同源性為96%,證實該養殖戶的羅非魚樣品存在羅湖病毒感染。

此次通過實驗室利用RT-PCR方法從海南養殖的羅非魚中檢測出羅湖病毒,並通過序列測定比對,確定了樣品中存在羅湖病毒。養殖羅非魚檢出羅湖病毒在我國屬於首次,目前對於羅湖病毒在我國養殖羅非魚的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尚不知道,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我們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我國羅非魚羅湖病毒病,儘早採取防控措施,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圖1 病魚鰓蓋出血,輕微爛鰓

圖2 病魚腹腔有腹水,肝臟有出血

圖3 病魚腎臟出血

圖4 羅非魚樣品羅湖病毒檢測結果

利洋水產(作者:雷燕、趙振峰、唐紹林、張吉鵬)

對於上述話題,你也有話要說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真知灼見吧!

點擊“大拇指”,讓我感受你對我的愛!

轉載聲明

臺灣地區羅非魚湖泊病毒延燒 桃園七個魚場中標

致死率高達7成的吳郭魚湖泊病毒病疫情不斷,臺灣“農委會”表示,昨日新增1養魚場中鏢,累積已有7場感染,現已公告禁止染病國的魚苗進口,其他地區的魚苗進口也須經檢驗,未染病才能放行,目前仍有30個養魚場待檢,預計2周內完成採驗,以厘清病毒來源。

臺灣“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先前桃園市第一場養魚場驗出「湖泊病毒病」時,農委會便針對周圍3公里內的養殖場開始採檢,累積已有7例驗出陽性反應,其中有2場已爆發大規模死亡,為厘清病源,也到全台共11場吳郭魚魚苗繁殖場採檢,但魚苗場並未驗出病毒。

染病吳郭魚(即羅非魚)外觀可見眼球凸出及體表出血,消費者可避免選購此類特徵的吳郭魚。,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埃及、以色列和泰國得到確認。糧農組織表示,雖然這一病毒不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但可導致受感染魚群大量死亡。

警報指出,羅非魚進口國應當採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加強診斷測試,執行衛生證書制度,部署檢疫措施和制定應急計畫。

糧農組織說,中國、印度和印尼已積極監測羅湖病毒,此外疫苗也正在開發中。目前尚不確定病毒是否會通過冷凍羅非魚產品傳播,但“羅湖病毒有可能比目前已知的分佈範圍更廣,給全球羅非魚養殖造成嚴重威脅”。

致命病毒席捲埃及養殖羅非魚,國內養殖戶也要注意了!

之前嚴重威脅到厄瓜多爾和以色列羅非魚養殖的新型致命病毒——羅湖病毒(TiLV--Tilapia Lake Virus)疑似已經擴散到埃及,導致埃及羅非魚養殖場損失慘重。

目前,來自斯特林大學和WorldFish的專家正著手調查埃及養殖羅非魚大面積死亡的原因,如果罪魁禍首實屬“羅湖病毒”,專家組將儘快採取措施,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加強魚類的抗疾病能力。

羅湖病毒的威力不容小覷。2009年,以色列的太巴列湖野生羅非魚和人工飼養羅非魚同時患上一種不明疾病,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兩三年後,厄瓜多爾的人工飼養羅非魚也相繼大量死亡。如果專家組預測屬實,羅湖病毒的確擴散到埃及,那麼埃及的羅非魚養殖業無疑會受到重創。埃及的羅非魚養殖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年產值可達75億美元,養殖量占全國水產養殖數量的75%。

據瞭解,感染羅湖病毒的羅非魚會出現以下症狀:魚體表面發紅,眼睛、大腦和其他內臟發炎,最終導致器官衰竭而死。而且,染病的羅非魚死亡率高達80%-100%,破壞性驚人。另外,這種病毒是如何從以色列擴散到遠在南美的厄瓜多爾,又是如何擴散到埃及,仍是個未解之謎,建議我國國內羅非魚養殖場也須提高警惕。(凍品攻略編譯)

國內養殖羅非魚首次檢出羅湖病毒

羅非魚因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力強和食性廣等優點,已被世界多個國家引種養殖。我國是羅非魚的養殖大國,養殖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地養殖。雖然羅非魚的抗病能力較強,但是在養殖過程中羅非魚經常大面積暴發疾病,尤其是高溫高密度精養池塘。目前羅非魚的疾病主要有鏈球菌病、氣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敗血症、爛鰓病、腐皮病、車輪蟲病等。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關注養殖羅非魚的疾病,通過對其疾病流行規律的調查發現部分地區養殖的羅非魚很有可能存在病毒病發病的可能,我們也分別對從廣東、雲南和海南採集的羅非魚樣品進行了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ISKNV)、神經壞死病毒(VNNV)、蛙虹彩病毒(FRV)等病毒進行了實驗室檢測,但是一直未檢測出。2016年,Eran Bacharach等在美國微生物學會開放線上期刊mBio發表文章稱,一種新型的致命病毒—羅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LV)給以色列、厄瓜多爾、埃及等國養殖的羅非魚造成大面積死亡,死亡率高達70%。

公司(利洋)研究所於2017年開始著手進行羅非魚羅湖病毒的調查。5月10日海南一養殖戶取養殖池塘發病的羅非魚求助於當地利洋水產藥店,藥店技術人員對病魚進行了解剖,病魚的主要症狀是鰓蓋內緣出血,輕微爛鰓(見圖1);腹腔有腹水,肝臟出血(見圖2);腎臟出血(見圖3)。採取病魚的鰓、肝臟、脾臟、腎臟及腸道組織用95%酒精固定,並將樣品寄送公司研究所進行檢測。樣品經RT-PCR檢測,該養殖戶送檢的兩尾病魚擴增出與預擴增大小相符的目的片段(見圖4),將目的條帶進行測序,得到一條大小為457bp的基因片段,將該片段提交GenBank進行比對,其與GenBank中羅湖病毒的基因同源性為96%,證實該養殖戶的羅非魚樣品存在羅湖病毒感染。

此次通過實驗室利用RT-PCR方法從海南養殖的羅非魚中檢測出羅湖病毒,並通過序列測定比對,確定了樣品中存在羅湖病毒。養殖羅非魚檢出羅湖病毒在我國屬於首次,目前對於羅湖病毒在我國養殖羅非魚的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尚不知道,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我們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我國羅非魚羅湖病毒病,儘早採取防控措施,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

圖1 病魚鰓蓋出血,輕微爛鰓

圖2 病魚腹腔有腹水,肝臟有出血

圖3 病魚腎臟出血

圖4 羅非魚樣品羅湖病毒檢測結果

利洋水產(作者:雷燕、趙振峰、唐紹林、張吉鵬)

對於上述話題,你也有話要說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真知灼見吧!

點擊“大拇指”,讓我感受你對我的愛!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