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6“荊楚楷模”年度人物揭曉,20位個人及1個集體當選

楚天都市報訊昨日,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16“荊楚楷模”年度人物致敬禮在湖北廣播電視臺舉行。

全省20位個人及1個集體當選2016“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偉年與800餘名機關幹部、企事業單位職工、社區群眾及學生代表共同觀看致敬禮。

在2016年152人(組)“荊楚楷模”月度人物基礎上,經提名推薦、網路投票、綜合評審、公示等程式選拔,省委宣傳部授予肖文智、蔡常春、劉蕙瑕、魏登殿、鄧康清、陳人海、李鵬飛、李再學、劉國楷、劉曉朋、吳俊、文金元、張興紅、韓高科、張美平、張興虎、劉天平、餘功茂、張亮、周巍等20位同志及國網隨縣供電公司均川供電所“光滿·愛心紅絲帶”共產黨員服務隊2016“荊楚楷模”年度人物榮譽稱號。

致敬禮以《向上·向陽光》為主題,用紀實短片、現場採訪等再現楷模們的真情故事,感人至深。“光滿·愛心紅絲帶”共產黨員服務隊現場重溫入黨誓詞,將活動推向了高☆禁☆潮。

近年來,荊楚楷模評選活動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性、先進性、示範性的先進楷模,

引領廣大幹部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評選活動全省全域全覆蓋,各市州縣、各行業各部門競相參與推選,湧現出上萬名“我們身邊的典型”。

多日未見的2歲女兒來了,一聲“爸爸”,消防硬漢劉曉朋再也忍不住淚水——洪流中攀繩捨命飛渡12次救出6人,“飛渡哥”從此成了他的別稱,只有他知道虧欠家人太多太多;

多年前扶助過的老人來了,

一個擁抱,鄉村郵遞員李再學熱淚盈眶——一個人,一輛車,大山裡寂寞獨行20年,李再學的青春早已融進大山的樹影裡,這裡幾代留守兒童都是看著他送來的書本和報紙長大。

昨晚,2016荊楚楷模年度人物致敬禮舉行,20位個人及1個集體登上領獎臺。

什麼是楷模?在我們的眼中,是他們身上散發的時代精神,是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是敬業奉獻、熱心公益。

什麼是楷模?在他們的心中,是如常的生活又翻過了一頁,是寂寞之中的更多一分堅守,是分內之外的更多一分奉獻,是喧囂過後的更多一分篤定。

鄧康清,信奉“一輩子隻做一件事”,他領銜研製的消氫點火裝置,點燃了我國第一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發射時的“第一把火”。30年如一日潛心為國鑄利劍,他的專注,是對這個世界最深情的表達。

韓高科,放棄城市高薪,

甘願回鄉做“農夫”,懷著讓“白菜有白菜味、茄子有茄子味”的樸素信念,這位80後把家鄉變成了有機蔬菜基地,不僅讓“耕者得其利”,更讓“食者得健康”。

肖文智,自稱“80後”的耄耋老人,自己生活節儉,做公益卻非常大方,30年累計捐款60余萬元,並定下有生之年捐夠100萬的人生目標。她說,自己就是“80後”,要不忘初心,做那一縷不散的陽光。

昨晚致敬禮現場,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的身後舞臺幕布上,楷模之樹不斷生長。楷,模,本就是兩種樹名,因為模樹的正,楷樹的直,被人們疊加比喻,成為立人的範本,表率的意義。

事實上,楷模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向上,向陽光”,以一棵樹的姿勢仰望星空,你也可以站在精神的高地;以一棵樹的心情守望時光,你也可以和清風相互致意。

讓湖北延續奧運奪金的劉蕙瑕

“為了祖國的榮譽,吃再多苦也值得”

2013年巴賽隆納世界游泳錦標賽,萬眾矚目的女子雙人10米跳臺上,黃石籍小將劉蕙瑕從容自若,獲得其運動生涯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劉蕙瑕又獲得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冠軍,為湖北延續了“奧運屆屆見金”的輝煌。

為萬里海疆“鑄盾”的巾幗設計師周巍:

“自己多走一步,才能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我國某海域,一款準備下水的艦艇上,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周巍在梯道不全、如同蒸箱的艙內,一手拿嘔吐袋,一手拿著記錄本,完整記錄試驗資料,確保了試驗有效完成。經過數十年刻苦鑽研,她主持和參與設計研製的多型艦,都成功交付使用,被譽為我國海軍裝備事業的巾幗英雄。

堅持科技造林帶富村民的張興虎

“要出好木料,必須下苦功”

30年來,潛江林科所所長張興虎,樂此不疲地鑽林子,爬架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取得原始資料。

陸續引種選育出了丹紅楊等20多個良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推廣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每年增收9600多萬元。

掌管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種群的李鵬飛

“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珍稀動物”

每天晚上起床兩三次,每次都要衝好牛奶,仔細餵養,還用溫毛巾擦便。這是餵養嬰兒嗎?不是,這是56歲的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李鵬飛,日常餵養國家珍稀保護動物麋鹿的場景。現在,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已從64頭發展至1310餘頭,且全部自然放養,成為世界最大麋鹿野生種群。

潛心為國鑄利劍的專家鄧康清

“國家培養了我們,我們要為國出力”

去年11月,我國第一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順利升空。由航太四院四十二所系統產品開發中心主任鄧康清領銜研製的消氫點火裝置,點燃了火箭發射時的“第一把火”,保證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的安全。

有著火熱愛國心的鄧康清說:“推動事業進步,需要一代代人接著幹。

”多年來,鄧康清堅守在軍工科研一線,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題。

當不少人湧向城市,他們卻眷戀著腳下的土地;哪怕山梁擋住陽光,他們也要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用智慧和汗水開創嶄新天地。他們的傳奇故事,就像春天的杜鵑,點亮山野。

帶“鐵棉花”挺進國際市場的劉國楷

“產品品質絕對不容差不多”

鋼絲棉如棉花般柔軟,號稱“鐵棉花”,是國際市場的“搶手貨”,國內卻少有生產。鄂州寶豐金屬棉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楷利用鋼絲棉開發一次性皂塊。2015年,一批外銷產品即將裝箱,劉國楷卻發現包裝封口不牢,劉國楷要求必須打開重裝。辛苦換來碩果,精心打造的金屬棉產品,傲然挺進國際市場。

讓“五無”山村走向現代文明的魏登殿

“鄉親們富了,我就心安了”

十堰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坎子山,曾經是“五無”(無地、無水、無電、無路、無房)的窮地方。如今,卻成了文明村、先進村。這些成績離不開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他曾帶著村民,經過11個月苦戰修通村組公路,坎子山的羊肉、玉米、土豆、核桃成了市場上的緊俏商品,農民腰包漸鼓。

在絕壁上鑿出“天路“的張興紅

“只要做的事有意義,再苦再累也值”

張興紅放棄沿海大都市月薪8000元的工作,回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兩溪河村,當起年薪8000元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張興紅深知,不通公路是村子世代貧窮的根源。他帶領村民,在海拔高差700余米的“手爬岩”的深山絕壁上鑿出“天路”,堪稱奇跡。

紮根家鄉、打造綠色農業的韓高科

“絕對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2007年,韓高科放棄高薪,回故鄉仙桃市郭河鎮創業。他租下80畝農田,專注生態健康農產品。多次失敗後,他改種高山蔬菜,卻因當地氣候炎熱,蟲子成災,只能打農藥才能生長,“絕對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自己都不敢吃,怎能拿去賣?”韓高科將已成熟的蔬菜全部毀掉。此後,逐漸打出品牌。

推己及人,互親互愛,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社會價值觀日漸多元的今天,這種心系他人,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更顯得難能可貴。

立志有生之年捐百萬善款的肖文智

“自己多點奉獻,社會多份和諧”

身為革命烈士子女,年過八旬的武漢鐵路局襄陽機務段退休幹部肖文智,在不懈追求53年後,終於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熱心公益,自己生活節儉,做公益卻非常大方,30年累計捐款60余萬元,並定下有生之年捐夠100萬的人生目標。她甘於奉獻,連續10年擔任蓮溪寺鐵路社區業委會主任,自掏腰包給社區裝路燈、修人行道、換水箱、搞綠化、幫扶困難戶。

身患重症仍堅持義務宣講黨史的陳人海

“力所能及地做有益的事”

宜昌市委黨校退休幹部陳人海,感到國家發展雖然快,但社會上各種思想激蕩,少部分青少年缺理想、少信仰。於是,他不顧身患重症,常年到機關、學校、社區,為青年幹部、入黨積極分子、中小學師生、社區居民上黨課、作報告,並被多家學校聘請為校園輔導員,以傳播正能量為己任。

大愛無言的孤殘老人守護神文金元

“讓老人老有所養是我們的職責”

30年前,文金元到赤壁市車埠鎮福利院當院長,當時院內垃圾遍地,30多位老人蜷縮在黑暗潮濕的小屋,吃著黃泥水……她感到無比沉重,首先發動員工將雜草垃圾清除乾淨,再帶領大家挖塘用上自來水。她像一隻母燕,精心築巢。如今,福利院新墾菜地42畝,自養肉豬50多頭,兩口魚塘、8畝苧麻增加了收入;翻新老人住所,置辦運動器材,一派安寧祥和。

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有著專屬於他們的英雄譜。譜系裡,被人們永遠銘記的,從來都不是耀眼的榮譽和功勳,而是那平凡征途裡的鏗鏘腳步。

用語言處方撫慰患者心靈的蔡常春

“把每台手術當作一件藝術品”

“語言和藥品、手術刀同等重要。”這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蔡常春的診療理念。

每位患者,從初診第一次見面,到最後結束治療,他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為患者開出“語言處方”,打開眾多患者的“心結”。

革新工具、創新方法扮靚城市的張美平

“環衛工既要苦幹,也要巧幹”

天門市環衛局設施設備管理站站長張美平,在任環衛工時,負責20多條主次幹道清掃保潔。路邊的排水溝容易堵,他用鐵絲鉤、火鉗夾,將沙石、雜物和紙屑等扒出。

他還總結出一套“清掃經”:重點路段勤清掃、人多之處見空掃、垃圾多時突擊掃、飲食攤邊輕輕掃、灰塵多時壓著掃。

無懼病魔跪著上課的餘功茂

“三尺講臺就是我的戰場”

2012年,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師余功茂,因遺傳性多囊腎病引起腦部動脈瘤,做了開顱手術和眼部手術。2014年又確診他患有尿毒癥,需每週3次接受血液透析。他出院後就回到講臺,帶三個班級的英語課。看到同學們的學習勁頭,他悄悄地把一切困難埋在心裡,乃至於“跪著也要講下去”。

年行3萬公里的獨行信使李再學

“我傳遞的是信件,更是祝願和希望”

大洪山南麓的京山縣綠林鎮,山險林密,地廣人稀。1997年擔任該鎮鄉村郵遞員以來,李再學20年裡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沒有一個投訴,投遞準確率100%,郵遞行程一年超過3萬公里。一輛摩托車,他一年跑壞4只輪胎;一雙大腳,他一年要走爛10雙運動鞋。

如果說橋的價值在於能承載,那麼人的價值在於能擔當。唯其勇於擔當,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盡顯英雄本色,成為人們傳頌、效仿的楷模。

捨命救人的“飛渡哥”劉曉朋

“搶險救災是我們的天職”

2016年夏天,在大悟縣陽平鎮新寨村,多名群眾在一棟遭洪水圍困的樓內呼救。80米寬的洪流中,一根繩索架起“生命之橋”,孝感市公安消防大隊大悟中隊的劉曉朋,攀繩捨命飛渡12次,先後救出6人。

在最深處齊胸的洪水中,他單手托舉一個小孩,另一隻手扶著繩子,在黃泥色的洪水中行進的圖片,在網上躥紅,“飛渡哥”成了他的別稱。

用身體壓“土炸彈”的吳俊

“拼死也要保護村民安全”

去年2月10日,浠水縣公安局特勤隊負責人吳俊接到110指令。他迅速趕到事發現場,發現村民吳某正點燃炸彈引線,向堆放著煙花爆竹的角落擲去。吳俊縱身向點燃的引線撲去,用身體壓住爆炸物。

“砰”的一聲巨響,炸彈爆炸了。房屋內的大量煙花爆竹沒有被引爆,吳俊被送往醫院,過了9天才轉危為安。

為農民工討薪的劉天平

“追回一分他們就多份希望”

多少個萬家團圓的日子,神農架林區新華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劉天平在車上顛簸,為務工人員追討血汗錢。

他冒著生命危險,帶病隻身一人兩次前往山西黑煤窯,為受傷農民工索賠,受到黑煤窯主威脅和恐嚇也沒有退縮。20多年來,他為農民工追討欠薪、傷殘、死亡賠償金800余萬元。

深入虎穴打擊傳銷的張亮

“對群眾負責,不放過每一個疑點”

為調取核心電子資料,他8次赴杭州阿裡,9次赴騰訊公司,資料儲存就用了12個移動硬碟。經他努力,這起涉及關注人數3000余萬、交易金額達6個多億的案件得以告破。

楷模集體

“光滿·愛心紅絲帶”服務隊

“在我們眼裡只有客戶,沒有患者”

國網隨縣供電公司均川供電所的共產黨員組成的“光滿·愛心紅絲帶”服務隊,多年來始終堅守在農村,為弱勢群體傳遞光明、播撒希望。16年來,服務隊共資助愛滋病患特困戶40余戶,資助貧困生13個(其中4名艾滋孤兒),以實際行動,溫暖著均川這片大地。

2016“荊楚楷模”

年度人物名單

一、個人(20)

肖文智 武漢鐵路局襄陽機務段退休職工

蔡常春 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

劉蕙瑕 裡約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冠軍

魏登殿 十堰市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

鄧康清 航太四院四十二所系統產品開發中心主任

陳人海 宜昌市委黨校退休幹部

李鵬飛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李再學 荊門市京山縣綠林鎮鄉村郵遞員

劉國楷 鄂州寶豐金屬棉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曉朋 孝感市公安消防支隊大悟中隊政治指導員

吳 俊 浠水縣公安局特勤隊負責人

文金元 咸寧赤壁市車埠鎮福利院院長

張興紅 恩施州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兩溪河村黨支部書記

韓高科 湖北農時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美平 天門市環衛局設施設備管理站站長

張興虎 潛江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

劉天平 神農架林區新華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余功茂 武漢大學外語學院大學英語部教師

張 亮 咸寧市工商局網路監管科幹部

周 巍 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

二、集體(1)

“光滿·愛心紅絲帶”服務隊 國網隨縣供電公司均川供電所

二、集體(1)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楚天都市報記者簡俊暉 劉春燕 通訊員 王甜甜采寫

楷模之樹不斷生長。楷,模,本就是兩種樹名,因為模樹的正,楷樹的直,被人們疊加比喻,成為立人的範本,表率的意義。

事實上,楷模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向上,向陽光”,以一棵樹的姿勢仰望星空,你也可以站在精神的高地;以一棵樹的心情守望時光,你也可以和清風相互致意。

讓湖北延續奧運奪金的劉蕙瑕

“為了祖國的榮譽,吃再多苦也值得”

2013年巴賽隆納世界游泳錦標賽,萬眾矚目的女子雙人10米跳臺上,黃石籍小將劉蕙瑕從容自若,獲得其運動生涯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上,劉蕙瑕又獲得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冠軍,為湖北延續了“奧運屆屆見金”的輝煌。

為萬里海疆“鑄盾”的巾幗設計師周巍:

“自己多走一步,才能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我國某海域,一款準備下水的艦艇上,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周巍在梯道不全、如同蒸箱的艙內,一手拿嘔吐袋,一手拿著記錄本,完整記錄試驗資料,確保了試驗有效完成。經過數十年刻苦鑽研,她主持和參與設計研製的多型艦,都成功交付使用,被譽為我國海軍裝備事業的巾幗英雄。

堅持科技造林帶富村民的張興虎

“要出好木料,必須下苦功”

30年來,潛江林科所所長張興虎,樂此不疲地鑽林子,爬架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取得原始資料。

陸續引種選育出了丹紅楊等20多個良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推廣種植面積達8萬多畝,每年增收9600多萬元。

掌管世界最大野生麋鹿種群的李鵬飛

“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珍稀動物”

每天晚上起床兩三次,每次都要衝好牛奶,仔細餵養,還用溫毛巾擦便。這是餵養嬰兒嗎?不是,這是56歲的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李鵬飛,日常餵養國家珍稀保護動物麋鹿的場景。現在,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已從64頭發展至1310餘頭,且全部自然放養,成為世界最大麋鹿野生種群。

潛心為國鑄利劍的專家鄧康清

“國家培養了我們,我們要為國出力”

去年11月,我國第一枚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海南文昌順利升空。由航太四院四十二所系統產品開發中心主任鄧康清領銜研製的消氫點火裝置,點燃了火箭發射時的“第一把火”,保證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的安全。

有著火熱愛國心的鄧康清說:“推動事業進步,需要一代代人接著幹。

”多年來,鄧康清堅守在軍工科研一線,攻克了一個個科研難題。

當不少人湧向城市,他們卻眷戀著腳下的土地;哪怕山梁擋住陽光,他們也要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用智慧和汗水開創嶄新天地。他們的傳奇故事,就像春天的杜鵑,點亮山野。

帶“鐵棉花”挺進國際市場的劉國楷

“產品品質絕對不容差不多”

鋼絲棉如棉花般柔軟,號稱“鐵棉花”,是國際市場的“搶手貨”,國內卻少有生產。鄂州寶豐金屬棉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楷利用鋼絲棉開發一次性皂塊。2015年,一批外銷產品即將裝箱,劉國楷卻發現包裝封口不牢,劉國楷要求必須打開重裝。辛苦換來碩果,精心打造的金屬棉產品,傲然挺進國際市場。

讓“五無”山村走向現代文明的魏登殿

“鄉親們富了,我就心安了”

十堰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坎子山,曾經是“五無”(無地、無水、無電、無路、無房)的窮地方。如今,卻成了文明村、先進村。這些成績離不開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他曾帶著村民,經過11個月苦戰修通村組公路,坎子山的羊肉、玉米、土豆、核桃成了市場上的緊俏商品,農民腰包漸鼓。

在絕壁上鑿出“天路“的張興紅

“只要做的事有意義,再苦再累也值”

張興紅放棄沿海大都市月薪8000元的工作,回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兩溪河村,當起年薪8000元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張興紅深知,不通公路是村子世代貧窮的根源。他帶領村民,在海拔高差700余米的“手爬岩”的深山絕壁上鑿出“天路”,堪稱奇跡。

紮根家鄉、打造綠色農業的韓高科

“絕對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2007年,韓高科放棄高薪,回故鄉仙桃市郭河鎮創業。他租下80畝農田,專注生態健康農產品。多次失敗後,他改種高山蔬菜,卻因當地氣候炎熱,蟲子成災,只能打農藥才能生長,“絕對不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自己都不敢吃,怎能拿去賣?”韓高科將已成熟的蔬菜全部毀掉。此後,逐漸打出品牌。

推己及人,互親互愛,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社會價值觀日漸多元的今天,這種心系他人,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更顯得難能可貴。

立志有生之年捐百萬善款的肖文智

“自己多點奉獻,社會多份和諧”

身為革命烈士子女,年過八旬的武漢鐵路局襄陽機務段退休幹部肖文智,在不懈追求53年後,終於加入中國共產黨。她熱心公益,自己生活節儉,做公益卻非常大方,30年累計捐款60余萬元,並定下有生之年捐夠100萬的人生目標。她甘於奉獻,連續10年擔任蓮溪寺鐵路社區業委會主任,自掏腰包給社區裝路燈、修人行道、換水箱、搞綠化、幫扶困難戶。

身患重症仍堅持義務宣講黨史的陳人海

“力所能及地做有益的事”

宜昌市委黨校退休幹部陳人海,感到國家發展雖然快,但社會上各種思想激蕩,少部分青少年缺理想、少信仰。於是,他不顧身患重症,常年到機關、學校、社區,為青年幹部、入黨積極分子、中小學師生、社區居民上黨課、作報告,並被多家學校聘請為校園輔導員,以傳播正能量為己任。

大愛無言的孤殘老人守護神文金元

“讓老人老有所養是我們的職責”

30年前,文金元到赤壁市車埠鎮福利院當院長,當時院內垃圾遍地,30多位老人蜷縮在黑暗潮濕的小屋,吃著黃泥水……她感到無比沉重,首先發動員工將雜草垃圾清除乾淨,再帶領大家挖塘用上自來水。她像一隻母燕,精心築巢。如今,福利院新墾菜地42畝,自養肉豬50多頭,兩口魚塘、8畝苧麻增加了收入;翻新老人住所,置辦運動器材,一派安寧祥和。

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有著專屬於他們的英雄譜。譜系裡,被人們永遠銘記的,從來都不是耀眼的榮譽和功勳,而是那平凡征途裡的鏗鏘腳步。

用語言處方撫慰患者心靈的蔡常春

“把每台手術當作一件藝術品”

“語言和藥品、手術刀同等重要。”這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蔡常春的診療理念。

每位患者,從初診第一次見面,到最後結束治療,他都會通過各種方式,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為患者開出“語言處方”,打開眾多患者的“心結”。

革新工具、創新方法扮靚城市的張美平

“環衛工既要苦幹,也要巧幹”

天門市環衛局設施設備管理站站長張美平,在任環衛工時,負責20多條主次幹道清掃保潔。路邊的排水溝容易堵,他用鐵絲鉤、火鉗夾,將沙石、雜物和紙屑等扒出。

他還總結出一套“清掃經”:重點路段勤清掃、人多之處見空掃、垃圾多時突擊掃、飲食攤邊輕輕掃、灰塵多時壓著掃。

無懼病魔跪著上課的餘功茂

“三尺講臺就是我的戰場”

2012年,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師余功茂,因遺傳性多囊腎病引起腦部動脈瘤,做了開顱手術和眼部手術。2014年又確診他患有尿毒癥,需每週3次接受血液透析。他出院後就回到講臺,帶三個班級的英語課。看到同學們的學習勁頭,他悄悄地把一切困難埋在心裡,乃至於“跪著也要講下去”。

年行3萬公里的獨行信使李再學

“我傳遞的是信件,更是祝願和希望”

大洪山南麓的京山縣綠林鎮,山險林密,地廣人稀。1997年擔任該鎮鄉村郵遞員以來,李再學20年裡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沒有一個投訴,投遞準確率100%,郵遞行程一年超過3萬公里。一輛摩托車,他一年跑壞4只輪胎;一雙大腳,他一年要走爛10雙運動鞋。

如果說橋的價值在於能承載,那麼人的價值在於能擔當。唯其勇於擔當,方能在滄海橫流中盡顯英雄本色,成為人們傳頌、效仿的楷模。

捨命救人的“飛渡哥”劉曉朋

“搶險救災是我們的天職”

2016年夏天,在大悟縣陽平鎮新寨村,多名群眾在一棟遭洪水圍困的樓內呼救。80米寬的洪流中,一根繩索架起“生命之橋”,孝感市公安消防大隊大悟中隊的劉曉朋,攀繩捨命飛渡12次,先後救出6人。

在最深處齊胸的洪水中,他單手托舉一個小孩,另一隻手扶著繩子,在黃泥色的洪水中行進的圖片,在網上躥紅,“飛渡哥”成了他的別稱。

用身體壓“土炸彈”的吳俊

“拼死也要保護村民安全”

去年2月10日,浠水縣公安局特勤隊負責人吳俊接到110指令。他迅速趕到事發現場,發現村民吳某正點燃炸彈引線,向堆放著煙花爆竹的角落擲去。吳俊縱身向點燃的引線撲去,用身體壓住爆炸物。

“砰”的一聲巨響,炸彈爆炸了。房屋內的大量煙花爆竹沒有被引爆,吳俊被送往醫院,過了9天才轉危為安。

為農民工討薪的劉天平

“追回一分他們就多份希望”

多少個萬家團圓的日子,神農架林區新華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劉天平在車上顛簸,為務工人員追討血汗錢。

他冒著生命危險,帶病隻身一人兩次前往山西黑煤窯,為受傷農民工索賠,受到黑煤窯主威脅和恐嚇也沒有退縮。20多年來,他為農民工追討欠薪、傷殘、死亡賠償金800余萬元。

深入虎穴打擊傳銷的張亮

“對群眾負責,不放過每一個疑點”

為調取核心電子資料,他8次赴杭州阿裡,9次赴騰訊公司,資料儲存就用了12個移動硬碟。經他努力,這起涉及關注人數3000余萬、交易金額達6個多億的案件得以告破。

楷模集體

“光滿·愛心紅絲帶”服務隊

“在我們眼裡只有客戶,沒有患者”

國網隨縣供電公司均川供電所的共產黨員組成的“光滿·愛心紅絲帶”服務隊,多年來始終堅守在農村,為弱勢群體傳遞光明、播撒希望。16年來,服務隊共資助愛滋病患特困戶40余戶,資助貧困生13個(其中4名艾滋孤兒),以實際行動,溫暖著均川這片大地。

2016“荊楚楷模”

年度人物名單

一、個人(20)

肖文智 武漢鐵路局襄陽機務段退休職工

蔡常春 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

劉蕙瑕 裡約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台冠軍

魏登殿 十堰市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

鄧康清 航太四院四十二所系統產品開發中心主任

陳人海 宜昌市委黨校退休幹部

李鵬飛 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

李再學 荊門市京山縣綠林鎮鄉村郵遞員

劉國楷 鄂州寶豐金屬棉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曉朋 孝感市公安消防支隊大悟中隊政治指導員

吳 俊 浠水縣公安局特勤隊負責人

文金元 咸寧赤壁市車埠鎮福利院院長

張興紅 恩施州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兩溪河村黨支部書記

韓高科 湖北農時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美平 天門市環衛局設施設備管理站站長

張興虎 潛江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

劉天平 神農架林區新華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余功茂 武漢大學外語學院大學英語部教師

張 亮 咸寧市工商局網路監管科幹部

周 巍 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員

二、集體(1)

“光滿·愛心紅絲帶”服務隊 國網隨縣供電公司均川供電所

二、集體(1)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楚天都市報記者簡俊暉 劉春燕 通訊員 王甜甜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