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次順產比剖宮產還波折:為防准媽媽突發抑鬱,醫生蹲地握手陪產

武晚傳媒·武漢晨報9月10日訊“我終於知道別人為什麼要疼得跳樓了!”順產過程中,准媽媽劉女士頻繁這樣說,在場醫生和護士心裡都懸著一塊大石頭。

為了安撫煩躁的准媽媽,

醫生全程握著她的手陪產兩個多小時,終於幫助她成功順產一名健康男嬰。

懷孕後停藥,抑鬱症准媽媽病情加重

劉女士32歲,家住漢陽,7年前被診斷為抑鬱症,一直堅持使用藥物,病情控制得很好,和正常人一樣上班、生活。

去年底,劉女士懷孕了。

家人又高興又憂慮:繼續吃藥,擔心藥物影響胎兒;停止服藥,又怕劉女士病情反復。

整個孕期,劉女士除了在醫院做產檢,還不定期去看精神科。

醫生建議,孕期前半段可以繼續服藥,到產前一個月停吃抗抑鬱的藥。但為減少藥物對孩子的影響,劉女士提前兩個月把藥停了。

她越來越容易糾結,哪怕是鉛筆芯斷了,也忍不住會哭:為什麼別人的都沒斷,唯獨自己的斷了?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鐘媛媛說,劉女士每次來做檢查,提的問題比其他孕婦都多:寶寶有沒有畸形?會不會缺氧?是不是長得太大或太小?……

到懷孕的最後一個月,劉女士幾乎天天失眠。懷孕35周時,她感覺難以堅持,想把孩子立即剖出來。醫生安慰她,孩子還沒有足月,剖出來不好。

為了鼓勵她,鐘醫生把手機號碼給劉女士,只要有時間,就陪她聊天。

為了讓劉女士平安度過孕期,她母親跟她搬到一起住。

准媽媽要勇敢順產,醫生跪地握手陪產

9月6日,懷孕40周的劉女士破水住進了武漢市婦幼保健院。

下午3點多,劉女士出現有規律的宮縮,

宮口開到3公分,進入產房。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內部工作群裡,鐘媛媛對劉女士情況進行了說明,拜託產房裡的醫務人員對劉女士格外照顧。很快,強烈的宮縮和陣痛讓劉女士越來越煩躁,躺在待產床上翻來覆去,正在上連班的聶華醫生趕緊到產房查看。

“我終於知道別人為什麼要疼得跳樓了!”

劉女士看到聶華醫生不停重複這句話。這讓聶華十分警惕,

征得她的同意,趕緊聯繫麻醉師為她進行分娩鎮痛。

劉女士一遍又一遍重複近期發生的產婦跳樓事件,顯得很焦慮。

為了緩解她的情緒,聶華陪在劉女士床邊,握著她的手,隨時告訴她產程的進展,指導她調整呼吸、保存體力,幫她監測胎心,告訴她寶寶一切正常,醫生會陪她一起努力,幫助她建立信心,同時緊急聯繫麻醉醫生為劉女士使用分娩鎮痛。

終於,晚上7點半,

劉女士順利產下一名6斤多重的男嬰,產房外緊張的家人這才舒了一口氣。

“我當時真的很擔心她,怕她受到新聞的影響,做出威脅到自己或寶寶的行為,她情況與其他人不一樣,情緒也格外焦躁一些,我們評估了多次,她的產道條件非常好,胎心穩定,才考慮讓她順產。”

回想起寸步不離陪伴劉女士近3個小時,聶華心有餘悸。產房裡沒有多餘的凳子,為安撫劉女士,聶華只能蹲著,蹲累了就跪坐一會兒。

網路圖片 圖文無關

過半孕婦都有產前焦慮

考慮到女性孕期生理變化帶來一定心理變化,2013年起武漢市婦幼保健院開設了孕期心理門診,主要由專業醫務人員為孕婦、產婦群體開展心理諮詢。坐診的雷鳳瓊護士長介紹:“孕期焦慮和輕度抑鬱的人其實非常多,但是多數人沒有意識到。”

該平均每個月有2名左右的孕婦前來門診諮詢,人數非常少,通常只有重度抑鬱的孕婦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看門診。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產二病區主任周潔瓊介紹,產前焦慮是一種孕婦的心理疾病,過半孕婦都有,只是輕重程度不一,嚴重的產前焦慮會整晚失眠、情緒低落、易哭,在門診中也為數不少,這些孕婦在生產後發生產後抑鬱的幾率也更高。

周潔瓊主任建議,消除產前焦慮,需要孕婦和家庭共同努力。在妊娠最後階段,孕婦常常表現為心理依賴性強,希望尋求保護,引起他人重視,這是宣洩不良情緒的合理管道。

家人這時要理解孕婦情緒上的波動,耐心傾聽孕婦訴說,給予孕婦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幫助打消其心中的顧慮。

孕婦應學習孕期知識,增強對自身的瞭解,增強生育健康寶寶的自信心,糾正對生產的不正確認識,臨產前多做一些有利健康的活動,如繪畫、唱歌、散步等。同時,與醫生保持密切關係,有問題及時請教,保持良好情緒。

蹲累了就跪坐一會兒。

網路圖片 圖文無關

過半孕婦都有產前焦慮

考慮到女性孕期生理變化帶來一定心理變化,2013年起武漢市婦幼保健院開設了孕期心理門診,主要由專業醫務人員為孕婦、產婦群體開展心理諮詢。坐診的雷鳳瓊護士長介紹:“孕期焦慮和輕度抑鬱的人其實非常多,但是多數人沒有意識到。”

該平均每個月有2名左右的孕婦前來門診諮詢,人數非常少,通常只有重度抑鬱的孕婦才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看門診。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產二病區主任周潔瓊介紹,產前焦慮是一種孕婦的心理疾病,過半孕婦都有,只是輕重程度不一,嚴重的產前焦慮會整晚失眠、情緒低落、易哭,在門診中也為數不少,這些孕婦在生產後發生產後抑鬱的幾率也更高。

周潔瓊主任建議,消除產前焦慮,需要孕婦和家庭共同努力。在妊娠最後階段,孕婦常常表現為心理依賴性強,希望尋求保護,引起他人重視,這是宣洩不良情緒的合理管道。

家人這時要理解孕婦情緒上的波動,耐心傾聽孕婦訴說,給予孕婦精神上的鼓勵和安慰,幫助打消其心中的顧慮。

孕婦應學習孕期知識,增強對自身的瞭解,增強生育健康寶寶的自信心,糾正對生產的不正確認識,臨產前多做一些有利健康的活動,如繪畫、唱歌、散步等。同時,與醫生保持密切關係,有問題及時請教,保持良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