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林州:這村的古老標誌簡直太特別了,尤其是第二個!

老家村莊坐落在太行山腳下毗離林區的緩坡地帶。

這個村莊並不算很古老,但卻有幾樣比較罕見的歷史標誌物。

如果站在太行山顛或從某個高處俯瞰,會發現,她與眾多散亂無制的村莊相比,這個村莊是有形制的:村莊整體被一個長方形的高高的石圍牆圈住。石圍子有南北兩個出口,連著一條主街道貫通南北;石牆內成矩陣分列三行民居,一家一院落,門開大街兩側;兩條街道東寬西窄一主一輔,似乎暗示和印證著歷史上某些故事。

村莊大街南口,鄰著一條東西大路,路西端直通著名的太行勝景魯班壑,也是通衢山西的商賈要道。村莊南北有兩條河流自西瀉來,蜿蜒向東,將村莊夾裹於中間原上,像一座城堡的兩道護城河,靜靜地盤虯在那裡,呈風水吉祥之貌。

這個城堡式的圍牆村莊,在方圓幾十裡內絕無僅有,特立耀目。

自古商賈要道,都是強盜賊寇覬覦的地方,更是兵家必爭之地。村莊的圍牆建築和規整形制,蘊含著某種軍事防禦學意義上的考慮。村莊大石牆像城牆,村莊南北有兩道“護城河”,先祖在此建村棲居之初,肯定考慮到了安全問題,肯定謀劃到了長久生活時的外患之虞。如若抵禦小的外侵,兩道河流是天然第一道防線,

可沿河築防;若退卻,則有村莊高高的大石牆作最後屏障進行據守;村中規整的院落,進則前後戶戶相連,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出則南北通暢順遂,一呼百應,便於召喚。高高的大石牆,彰顯了先祖的深謀遠慮和文化智慧,也向後世傳達了當初的世態景象與生存窘迫!

走近圍牆跟前,會被石牆的大石塊和魏然挺立所震撼。從石牆根基到頂部,所有建材,全部是就地取材,形狀天然,

少有鑿制,卻壘砌整齊,咬合緊致,看起來十分堅固。圍牆根部寬約一米,至頂部收窄為半米,牆高約五米,呈梯形結構,完全符合現代建築構造學優化原理,故其雖經數百年而不倒不跨,堅固異常。漫步圍牆四周,就像在城牆下巡行,巍峨的牆體需微微仰視才能領略其古拙、偉岸的形貌;伸手感受從偶見的牆洞裡吹出的一股股涼風,似乎帶著那一家醃菜的氣味和雞鴨豬叫的聲息;用手指勾住鑲嵌在大牆四隅的拴馬孔,
感覺滑滑的膩膩的,實在是與古時旅人進行相見相遇的邂逅,需要屏息傾聽他們的殷殷訴說!如果站在牆頂,俯瞰牆內民居,可見一家一院、坐北向南、門開西東、白牆黛瓦、錯落有致;戶院之內,似乎是規定了的,均在同一方位協調一致地擺佈著廚房、廁所、豬舍、雞窩、柴草垛、煤球棚等,零零總總的與日常生活緊密關連。它們在大圍牆的呵護下,任意散漫著、舒展著農家生活的最天然狀態!從圍牆內向外環望,這村莊就是一座小城池。在冷兵器年代,任何民間力量若面對這樣的建築防禦,無論產生什麼覬覦之心,都會望而卻步,心生畏懼,息攻止進。

圍牆築於何年代,村裡沒有明確記錄,根據村中幾家族史家譜記載,應該是立村之初的四百多年以前。那時這裡一片荒蕪,樹木荊棘叢生,巨石礪卵遍地,建築一座這樣的巨大工程,需要多少人、使用怎樣的工具,不得而知,難以想像,但肯定艱巨異常,曠日持久,絕非一年半載可就。時空穿梭幾百年,今天看來,儘管人們的物質生活、文化意識等進化到了近於現代化的程度,但這座大圍牆依然在發出超越時空的嘯吼,告訴人們:我任然是這村莊的最顯著標誌,依然是這裡的重要存在!

莊前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的高大老槐樹。

在村莊西南的大石牆外,那條東西大路的南側路襟,聳立著一棵鬱鬱蔥蔥的古槐樹:她樹高八丈,覆蔭半畝,冠如巨傘,龍枝岩幹。據說,這棵古槐與村莊同齡,約五百歲左右。

古槐樹下,一方高盈三尺、縱橫兩丈的石岸土台,將古槐四面拱圍、托舉,這是村民為保護古槐而專門修築。遠遠看去,土台頗像一個巨大方形花盆,土臺上的老槐樹雄姿展發,秀美張揚,在平靜的天空下,昂然注視著樹下熙熙攘攘、東來西往的人流。

古槐是村莊活的見證和標誌。據老人講,在建築莊院伊始,先人就栽種了這棵槐樹,是為紀念從山西老槐樹下遷徙至此的5歷史滄桑。在她身上凝結著先祖創業奮鬥的悲愴記憶,傾注著先人東遷路上的無數磨難曲折。據說,最早的幾戶先人,來自不同的族別,但都源自山西洪洞,他們或結伴同行或先後而至,終於將最後的棲居地定格在此,開始了他們祖祖輩輩的新生活。老槐樹的樹齡就是村莊存在的年齡,村莊在不斷變換更新、人口在一茬茬不斷繁育增多,老槐樹也在一圈圈增加著年輪,但卻更加粗壯茂盛,更顯滄桑雋永。老槐樹現今依然壯實依然蓬勃,已然成為這個村莊的一個活的重要標誌。

前幾年,老槐樹似乎曾經一度枯萎:甚至有一年都沒有抽芽,枝幹光禿禿的,沒有一片綠葉,沒有一絲生氣,人們以為她要壽終正寢了。但是第二年開春,她又頑強地抽葉弄綠、展冠成蔭,她又鬱鬱蔥蔥一片清涼。她似乎不願就此與世代相伴的村民告別,再次煥發了青春;她又似乎倦怠了一宿,沉沉的睡了一覺,醒來了,便又精神抖擻地站起來,與親愛的村莊親愛的鄉親嘮嗑共同的家世與未來!

老槐樹真是神了!

由於此次經歷,她在村莊村民的心中自然更加重要、更為神奇神聖、更被村民膜拜。記得每年春節將至,村中有些老人會在晨曦朝霜之時,拿著檀香、黃裱、饃饃點心等貢品,蹣跚著到老槐樹下,對著巍巍樹身,正襟而跪,合掌過頂,默念祈願之詞,然後重行九磕之禮:那神情那姿勢,古典而肅穆,莊重而震撼,使人動魄心驚,令人久久難忘。對老槐樹尊重的形式雖古老了一些,卻是村民對先祖對這方土地歷史的莫大敬重,是昭告和延續一方文化的古樸方法,更為刻骨,更為銘心。

老槐樹無可替代地成為這個村莊的歷史圖騰!

如今,老槐樹依然矗立著,翠綠如初,冠蓋如雲,依然靜靜地俯視著日新月異的村莊,依然慈靄地注視著過往的人群和村民,仍然見證者這裡的一切發展與變化。

美如畫屏的太行山下,形如巨鐘的魯班壑前,有這樣一座城堡似的村莊,莊前有這樣一棵古董似的老槐樹,她們共同揮舞著一條白練似的縹緲向東的大路,連著遠方遊子的記憶和夢囈! (原太吉)

任意散漫著、舒展著農家生活的最天然狀態!從圍牆內向外環望,這村莊就是一座小城池。在冷兵器年代,任何民間力量若面對這樣的建築防禦,無論產生什麼覬覦之心,都會望而卻步,心生畏懼,息攻止進。

圍牆築於何年代,村裡沒有明確記錄,根據村中幾家族史家譜記載,應該是立村之初的四百多年以前。那時這裡一片荒蕪,樹木荊棘叢生,巨石礪卵遍地,建築一座這樣的巨大工程,需要多少人、使用怎樣的工具,不得而知,難以想像,但肯定艱巨異常,曠日持久,絕非一年半載可就。時空穿梭幾百年,今天看來,儘管人們的物質生活、文化意識等進化到了近於現代化的程度,但這座大圍牆依然在發出超越時空的嘯吼,告訴人們:我任然是這村莊的最顯著標誌,依然是這裡的重要存在!

莊前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的高大老槐樹。

在村莊西南的大石牆外,那條東西大路的南側路襟,聳立著一棵鬱鬱蔥蔥的古槐樹:她樹高八丈,覆蔭半畝,冠如巨傘,龍枝岩幹。據說,這棵古槐與村莊同齡,約五百歲左右。

古槐樹下,一方高盈三尺、縱橫兩丈的石岸土台,將古槐四面拱圍、托舉,這是村民為保護古槐而專門修築。遠遠看去,土台頗像一個巨大方形花盆,土臺上的老槐樹雄姿展發,秀美張揚,在平靜的天空下,昂然注視著樹下熙熙攘攘、東來西往的人流。

古槐是村莊活的見證和標誌。據老人講,在建築莊院伊始,先人就栽種了這棵槐樹,是為紀念從山西老槐樹下遷徙至此的5歷史滄桑。在她身上凝結著先祖創業奮鬥的悲愴記憶,傾注著先人東遷路上的無數磨難曲折。據說,最早的幾戶先人,來自不同的族別,但都源自山西洪洞,他們或結伴同行或先後而至,終於將最後的棲居地定格在此,開始了他們祖祖輩輩的新生活。老槐樹的樹齡就是村莊存在的年齡,村莊在不斷變換更新、人口在一茬茬不斷繁育增多,老槐樹也在一圈圈增加著年輪,但卻更加粗壯茂盛,更顯滄桑雋永。老槐樹現今依然壯實依然蓬勃,已然成為這個村莊的一個活的重要標誌。

前幾年,老槐樹似乎曾經一度枯萎:甚至有一年都沒有抽芽,枝幹光禿禿的,沒有一片綠葉,沒有一絲生氣,人們以為她要壽終正寢了。但是第二年開春,她又頑強地抽葉弄綠、展冠成蔭,她又鬱鬱蔥蔥一片清涼。她似乎不願就此與世代相伴的村民告別,再次煥發了青春;她又似乎倦怠了一宿,沉沉的睡了一覺,醒來了,便又精神抖擻地站起來,與親愛的村莊親愛的鄉親嘮嗑共同的家世與未來!

老槐樹真是神了!

由於此次經歷,她在村莊村民的心中自然更加重要、更為神奇神聖、更被村民膜拜。記得每年春節將至,村中有些老人會在晨曦朝霜之時,拿著檀香、黃裱、饃饃點心等貢品,蹣跚著到老槐樹下,對著巍巍樹身,正襟而跪,合掌過頂,默念祈願之詞,然後重行九磕之禮:那神情那姿勢,古典而肅穆,莊重而震撼,使人動魄心驚,令人久久難忘。對老槐樹尊重的形式雖古老了一些,卻是村民對先祖對這方土地歷史的莫大敬重,是昭告和延續一方文化的古樸方法,更為刻骨,更為銘心。

老槐樹無可替代地成為這個村莊的歷史圖騰!

如今,老槐樹依然矗立著,翠綠如初,冠蓋如雲,依然靜靜地俯視著日新月異的村莊,依然慈靄地注視著過往的人群和村民,仍然見證者這裡的一切發展與變化。

美如畫屏的太行山下,形如巨鐘的魯班壑前,有這樣一座城堡似的村莊,莊前有這樣一棵古董似的老槐樹,她們共同揮舞著一條白練似的縹緲向東的大路,連著遠方遊子的記憶和夢囈! (原太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