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為何對外國人常常比本國人熱情?是怎樣的歷史原因造成的?

幾千年來,但凡仰慕我們中國的,願意稱臣的,或者勢窮來投的,我們一般都會予以收留,善待他們。有時候對這些外來者甚至比本國人都要好。

這種對外族友好善待的心態在當下的中國也非常普遍。

例如,老外向我們問路,國人一般態度友好熱情,對中國人自己往往沒這麼熱情。以至於很多來中國的老外都覺得奇怪,為什麼中國人對外國人比本國人還熱情?

我們為何對外國人這麼熱情呢?這可以借孔子的一句話來理解。孔子有句話“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從孔子的話中可以看出,我們沒有通過武力征服來讓外族服從的心態,

而是通過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與道德水準,以良好的形象來獲得外族的認可,乃至嚮往。如果外族嚮往我們,願意投靠我們,我們也要善待他們。

孔子這話其實很好,外族如果嚮往我們,願意來,我們歡迎,以禮相待。如果不來,我們也不勉強。我們努力做好自己就行。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外族的一些做法就慢慢變了味道。導致變味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朝貢體系。每個強大的王朝往往都有一些藩屬國,這些稱臣的藩屬國都要定期來朝貢,但是,朝貢往往我們吃虧。歷朝歷代的皇帝們為了顯示天朝上國的富庶、胸懷。往往是藩屬國上貢一定價值的東西之後,我們要以數倍以上的價值賞賜。

說白了就是拿錢收買小弟,

讓小弟們承認自己是老大。收買就收買了,還死要面子,表現出我很富庶,很大度,是賞賜給你的。所以,很多藩屬除了嚮往我們的文明外,更多的是貪圖賞賜。

二、一些皇的虛榮心態。這方面最典型的是隋煬帝。隋煬帝為了向外族商人和使節表現出天朝的富庶,

下令凡這些外商或使節在飯館吃飯一律不能收錢。不僅如此,還擺譜用絹纏樹,以示天朝富有。以致於有些外族疑問,“你們還有那麼多窮人衣衫襤褸,為何不發給他們而要纏在樹上呢?”

還有唐玄宗為安祿山在長安修府邸。唐玄宗說胡人眼高,不要讓他們笑話我們。於是給安祿山修的府邸亭臺樓閣,雕樑畫棟,金銀玉器,極盡奢華,即使皇宮大內也比不上。

對外族如此態度的,

不僅僅只有隋煬帝、唐太宗。這樣的皇帝還有很多。

總而言之,我們本來就有以禮待人,以德服人的歷史傳統,後又因不少朝代的皇帝們虛榮、擺譜,或是出於政治需要,對外族的禮遇程度過高。慢慢形成了一種對外國人比本國人更好的文化。如果說在古代的官方這樣做還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在裡面,但在民間則似乎已成為一種文化或傳統習慣。

如果說在古代的官方這樣做還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在裡面,但在民間則似乎已成為一種文化或傳統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