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進襲家大院,你已經在文化“穿越”的路上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春天了,到了該播種的季節了。普集街道拆違不忘其他忙,各項工作齊頭進。如今,讓我們走進普集的文化土壤,共同傾聽播種文化的聲音。

播下紅色文化的種子

碧血丹心鑄青史,巍巍長白話英魂。普集,是一方沃土,孕育了一段紅色歷史,彪炳千秋、燭照未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普集籍進步教師李曼村、宋怡翔等人於1938年2月16日,率領70余名愛國青年聚集到三山峪村北的石峪寺,成立了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裝----章丘人民抗日救國軍,揭開了章丘人民武裝抗日的新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改編的抗日救國軍,轉戰於淄博、泰沂等戰場,

奮勇殺敵,屢建戰功。多年來,普集街道積極組織機關幹部、黨員群眾、中小學生等各界人士,到石峪寺瞻仰、緬懷革命先輩,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刻激勵後人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去年,在上級文物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第一支抗日武裝紀念館得到了全新的修復,以嶄新的姿態傳承著那段永遠都不曾褪色的紅色歷史。

石峪寺舊樣

革命書籍對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裝的記載

抗日書籍中的石峪寺

石峪寺

石峪寺山門

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裝紀念碑

各地黨員幹部瞻仰參觀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裝紀念館

新修復的抗日武裝紀念館正門

新修復的抗日武裝紀念館部分展板

濟南黨史研究室向普集街道贈送抗日書籍

在第一支抗日武裝誕生地舉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演出

播下鄉愁文化的種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中的鄉愁;“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宋之問的鄉愁;“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的鄉愁;“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這是賀知章的鄉愁……而我們現代人的鄉愁是什麼,是祠堂裡祭祀祖先的莊嚴肅穆;是精雕細刻、磨得到發亮的門墩石;是光著小腳丫在青石板上一溜小跑;是老家樹杈上那只鳥窩,歲歲年年總能孵化春天;還是娘一口一個小啥子的咋呼著,喊你回家吃飯……如今,普集的博平村已被命名為國家級傳統文化村落,楊官村是省級傳統文化村落,古村落不斷得到保護和修復。下麵一組照片裡,不知能否喚起你鄉愁的感悟、觸動你鄉愁的弦音。

祠堂正門

劉家祠堂

博平劉家祠堂

祠堂影壁

古郡鄉村博物館一角

鄉村博物館一角

劉連權故居

襲家大院北樓

章丘市文物保護單位壽山橋

濟南市文化保護單位于家提水站渡槽

播下民俗文化的種子

舞獅子、跑旱船、踩高蹺、趕毛驢、大頭娃娃,那些滑稽可愛的扮相你可曾記得,那些熱熱鬧鬧的扮玩,可濃了年味,可火了元宵……近年來,普集街道積極組織和引導,不斷培養文化能人和手藝人,讓鄉土氣息濃濃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傳承、豐富了農家人的文化生活。

播下廣場文化的種子

一個廣場,一套音響,一群快樂的舞者,讓整個村子洋溢著歡樂、充滿著活力、蕩漾著幸福,那紅紅火火的廣場舞蹈隊,歡快的旋律、優美的舞姿,讓村村都有了了快樂大本營。

播下戲曲文化的種子

戲曲是中華文化和傳統藝術的一顆明珠,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和藝術傳承,在人類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雖然不曾有高大華麗的舞臺,雖然沒有光鮮奢華的行頭,但是一把京胡一個板,一台揚琴一本譜,小小的莊戶劇團也唱出了唱腔圓潤,唱出了質樸清新,唱出了農家人的幸福好生活。讓我們走進橋子、襲家、井泉、楊官等村的莊戶劇團,聽老少爺們把傢伙什打起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春天,我們播下文化之種,秋天,我們期待糧滿囤、谷滿倉、五穀豐登,看著滿滿的收穫我們不禁自豪的說,厲害了,我的章丘我的家。

在第一支抗日武裝誕生地舉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演出

播下鄉愁文化的種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中的鄉愁;“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是宋之問的鄉愁;“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的鄉愁;“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這是賀知章的鄉愁……而我們現代人的鄉愁是什麼,是祠堂裡祭祀祖先的莊嚴肅穆;是精雕細刻、磨得到發亮的門墩石;是光著小腳丫在青石板上一溜小跑;是老家樹杈上那只鳥窩,歲歲年年總能孵化春天;還是娘一口一個小啥子的咋呼著,喊你回家吃飯……如今,普集的博平村已被命名為國家級傳統文化村落,楊官村是省級傳統文化村落,古村落不斷得到保護和修復。下麵一組照片裡,不知能否喚起你鄉愁的感悟、觸動你鄉愁的弦音。

祠堂正門

劉家祠堂

博平劉家祠堂

祠堂影壁

古郡鄉村博物館一角

鄉村博物館一角

劉連權故居

襲家大院北樓

章丘市文物保護單位壽山橋

濟南市文化保護單位于家提水站渡槽

播下民俗文化的種子

舞獅子、跑旱船、踩高蹺、趕毛驢、大頭娃娃,那些滑稽可愛的扮相你可曾記得,那些熱熱鬧鬧的扮玩,可濃了年味,可火了元宵……近年來,普集街道積極組織和引導,不斷培養文化能人和手藝人,讓鄉土氣息濃濃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傳承、豐富了農家人的文化生活。

播下廣場文化的種子

一個廣場,一套音響,一群快樂的舞者,讓整個村子洋溢著歡樂、充滿著活力、蕩漾著幸福,那紅紅火火的廣場舞蹈隊,歡快的旋律、優美的舞姿,讓村村都有了了快樂大本營。

播下戲曲文化的種子

戲曲是中華文化和傳統藝術的一顆明珠,歷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和藝術傳承,在人類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雖然不曾有高大華麗的舞臺,雖然沒有光鮮奢華的行頭,但是一把京胡一個板,一台揚琴一本譜,小小的莊戶劇團也唱出了唱腔圓潤,唱出了質樸清新,唱出了農家人的幸福好生活。讓我們走進橋子、襲家、井泉、楊官等村的莊戶劇團,聽老少爺們把傢伙什打起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春天,我們播下文化之種,秋天,我們期待糧滿囤、谷滿倉、五穀豐登,看著滿滿的收穫我們不禁自豪的說,厲害了,我的章丘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