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近東:很多看似不確定的東西其實是確定的|名家論道

華夏基石企業管理諮詢集團出品,《洞察》雜誌讀者服務公眾號

業務諮詢:010-58752828轉817 ,010-58752828轉863

加入粉絲群及雜誌讀者群:後臺留言申請(姓名+公司+職務+聯繫方式),審核通過後入群

作者: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談經濟與經營

很多看似不確定的東西其實是確定的

集團對2017年確是格外地看好:2017年,很多看似不確定的東西其實是確定的:比如,隨著世界貿易摩擦加劇,出口壓力加大,因此國內供給更加豐富,產能過剩也將進一步加重;而為了應對外部挑戰,

國家採取強力的人民幣穩定政策,遏制投機抑制通脹,因此商品消費和生活服務消費將得到有效釋放。

與此同時,很多看似確定的東西反而有可能變得不確定:為緩解進出口貿易摩擦,部分大眾消費品進口關稅有可能下降,進口商品的在國內的消費將會更加活躍;而當出口、投資兩架馬車的動力不足時,各級各地政府必然以刺激消費為工作抓手。所有這些,對於作為全國O2O零售管道龍頭企業的我們來說,

必將獲得更多的市場先機。

因此,2017年集團的年度工作目標無需保守,一定要利用品質消費增長的視窗期、把握行業優勝劣汰的機遇期,積極果敢大幅提升年度增長目標。

逆勢發展,堅守自己的戰略選擇

全球最多的人口、世界最快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步伐,註定使中國的消費市場成為最朝陽的產業,目前我國擁有著35萬億的國內消費規模,

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5萬億至50萬億,所以,蘇寧的發展定位就是始終堅守在零售消費這一最大的金礦上。

集團的堅守並不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而是積極擁抱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創新嫁接零售產業資源,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行業領先的互聯網零售模式。

當社會上忙於爭論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誰能勝出時,我們默默地探索自己的互聯網零售模式;當人們興高采烈、盲目地以為新零售到來電子商務已死時,

我們則更加堅信互聯網零售、物聯網服務的發展前景。

創新需要交學費,發展需要高度聚焦

雖然我們站在金礦、守在風口,但過往幾年並沒有呈現快速騰飛發展、顯著規模盈利的成長態勢。究其原因,雖然我們在創新、在佈局,但是創新需要交學費,佈局是要做投入的。

圍繞實現兩個轉變(實現互聯網零售從商業模式向盈利模式轉變,

實現集團業務從中速增長向高速增長的轉變),2017年集團各產業工作要強化聚焦:產業發展聚焦互聯網零售,產業經營聚焦使用者價值,產業目標聚焦盈利變現,只有高度聚焦才能爆發出行業穿透力。

在產業發展上,我們要聚焦互聯網零售。無論未來蘇寧還將衍生什麼產業,都是為了互聯網零售的深化和優化。

集團強調產業聚焦、業務聚焦,落實到市場上就是用戶聚焦。強調用戶聚焦,意味著不再簡單地追求用戶數量和平臺流量,而是聚焦用戶的價值滿足、聚焦有價值用戶的盈利變現。移動互聯是全員互聯,投資補貼消費、免費培育用戶的時代已經式微。

在產業目標上,我們要聚焦盈利變現。2016年,集團互聯網零售業務實現了經營性盈利,2017年我們要進一步的擴大盈利規模。與此同時,各產業也要結合自身發展的階段性,以及行業的特點,確定直接盈利和間接變現的發展目標。

談創新與戰略

創新是投入不是產出,是手段不是目的

集團的第三個十年發展規劃,圍繞著科技蘇甯、智慧服務,探索新模式、佈局新產業、發展新業態,鼓勵行業、產品、技術、經營、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創新,堅持推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專案的獎勵激勵。

創新是永恆的,但成功的創新是階段性的;創新是有價值的,但有價值的企業不一定是創新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創新是投入不是產出,是手段不是目的。

不能泛泛講創新精神,而要腳踏實地的講工匠精神

伴隨蘇寧互聯網零售定型、六產業佈局成型,我們從模式創新進入產品創新階段,企業發展從創新進入創優階段。所謂創優發展,就是不能泛泛地講創新精神,而是要腳踏實地的講工匠精神。

使用者不是和蘇寧的模式打交道,而是和蘇寧的產品、服務互動。系統不暢、產品不精、服務不優,使用者就會體驗差、抱怨多,再新穎的創新也會功虧一簣。集團已經完成了戰略決定勝負的產業佈局,現在決定成敗的是細節、是執行,而執行需要熟能生巧的專業技能,需要精雕細琢的敬業態度。

創業與守業有機融合才能穩健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傳承則是永續的法寶,所以我們解決了創新發展的問題後,還必須要考慮永續發展的問題。伴隨著企業創新的優化,組織與管理體系也要相應地調整,我們要把創業和守業有機融合起來穩健的發展。

集團現在有三類人:核心的經營管理幹部,經過多年在集團的個人發展,以及集團股權制度的安排,這部分幹部與集團建立了休戚與共的長遠發展關係,成為集團的創業者團隊。對於專業人才,我們鼓勵大家立足企業,個人創業:項目買斷、團隊包乾可以;產品服務公司化,企業和個人共同投資也可以。對於基礎作業人員,我們也要發揮他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分享企業成功發展的成果。通過在一個個自營店、蘇寧小店、區域配送服務網點創一方蘇寧的發展、守一份自己的事業。

談文化與管理

面對科技、多元、國際的新蘇甯,蘇甯企業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小企業的管理靠制度,大企業的管理靠文化,跨越種族、國家和行業界限的18萬蘇寧員工,如何形成創業動力十足,拼搏意志頑強的團隊,歸根結底是靠有凝聚力、戰鬥力的企業文化。

伴隨蘇甯轉型成功和新型企業文化的打造,我們可以自信地向社會各界表明:開放不等於沒有企業的底線,包容不等於喪失自己的個性。蘇寧的底線是認同企業,立足企業發展個人事業;蘇寧的個性是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文化建設也要聚焦:多產業佈局專業化經營講個性,海內外發展地域文化講特色,但不管什麼行業、不管什麼地區,蘇寧的組織管理都要講共性,這就是蘇寧的使命願景、蘇寧的經營管理理念、蘇寧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

只有文化上的轉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傳承,成為融入到員工血液裡的基因,成為自發的、自覺的內在驅動力。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企業文化既不能一成不變、固步自封,也不能全盤否定、推倒重來。

各個作戰團隊要有真正能單打獨鬥的能力。移動互聯時代的巨型企業,的確需要做小,實現化整為零,單打獨鬥。根據業務條塊,不再整齊劃一地行動,尊重各自領域的成長邏輯,獨當一面,獨自解決問題,這個需要蘇寧有很大的氣魄來放權。

組織要“和而不同”。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之後,蘇寧從跳舞的大象到共舞的群狼之後,內部的各“狼”之間的專業所長越來越明晰,越來越分化,內部的跨界合作也很重要。不同項目團隊之間,也許會存在某種競爭,但更多的應該是為回應客戶需求而進行協同作戰,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營造生態化的新型組織形態。

強調用戶聚焦,意味著不再簡單地追求用戶數量和平臺流量,而是聚焦用戶的價值滿足、聚焦有價值用戶的盈利變現。移動互聯是全員互聯,投資補貼消費、免費培育用戶的時代已經式微。

在產業目標上,我們要聚焦盈利變現。2016年,集團互聯網零售業務實現了經營性盈利,2017年我們要進一步的擴大盈利規模。與此同時,各產業也要結合自身發展的階段性,以及行業的特點,確定直接盈利和間接變現的發展目標。

談創新與戰略

創新是投入不是產出,是手段不是目的

集團的第三個十年發展規劃,圍繞著科技蘇甯、智慧服務,探索新模式、佈局新產業、發展新業態,鼓勵行業、產品、技術、經營、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創新,堅持推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專案的獎勵激勵。

創新是永恆的,但成功的創新是階段性的;創新是有價值的,但有價值的企業不一定是創新的。究其原因,是因為創新是投入不是產出,是手段不是目的。

不能泛泛講創新精神,而要腳踏實地的講工匠精神

伴隨蘇寧互聯網零售定型、六產業佈局成型,我們從模式創新進入產品創新階段,企業發展從創新進入創優階段。所謂創優發展,就是不能泛泛地講創新精神,而是要腳踏實地的講工匠精神。

使用者不是和蘇寧的模式打交道,而是和蘇寧的產品、服務互動。系統不暢、產品不精、服務不優,使用者就會體驗差、抱怨多,再新穎的創新也會功虧一簣。集團已經完成了戰略決定勝負的產業佈局,現在決定成敗的是細節、是執行,而執行需要熟能生巧的專業技能,需要精雕細琢的敬業態度。

創業與守業有機融合才能穩健發展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傳承則是永續的法寶,所以我們解決了創新發展的問題後,還必須要考慮永續發展的問題。伴隨著企業創新的優化,組織與管理體系也要相應地調整,我們要把創業和守業有機融合起來穩健的發展。

集團現在有三類人:核心的經營管理幹部,經過多年在集團的個人發展,以及集團股權制度的安排,這部分幹部與集團建立了休戚與共的長遠發展關係,成為集團的創業者團隊。對於專業人才,我們鼓勵大家立足企業,個人創業:項目買斷、團隊包乾可以;產品服務公司化,企業和個人共同投資也可以。對於基礎作業人員,我們也要發揮他們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分享企業成功發展的成果。通過在一個個自營店、蘇寧小店、區域配送服務網點創一方蘇寧的發展、守一份自己的事業。

談文化與管理

面對科技、多元、國際的新蘇甯,蘇甯企業文化的創新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小企業的管理靠制度,大企業的管理靠文化,跨越種族、國家和行業界限的18萬蘇寧員工,如何形成創業動力十足,拼搏意志頑強的團隊,歸根結底是靠有凝聚力、戰鬥力的企業文化。

伴隨蘇甯轉型成功和新型企業文化的打造,我們可以自信地向社會各界表明:開放不等於沒有企業的底線,包容不等於喪失自己的個性。蘇寧的底線是認同企業,立足企業發展個人事業;蘇寧的個性是執著拼搏、永不言敗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文化建設也要聚焦:多產業佈局專業化經營講個性,海內外發展地域文化講特色,但不管什麼行業、不管什麼地區,蘇寧的組織管理都要講共性,這就是蘇寧的使命願景、蘇寧的經營管理理念、蘇寧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

只有文化上的轉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傳承,成為融入到員工血液裡的基因,成為自發的、自覺的內在驅動力。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企業文化既不能一成不變、固步自封,也不能全盤否定、推倒重來。

各個作戰團隊要有真正能單打獨鬥的能力。移動互聯時代的巨型企業,的確需要做小,實現化整為零,單打獨鬥。根據業務條塊,不再整齊劃一地行動,尊重各自領域的成長邏輯,獨當一面,獨自解決問題,這個需要蘇寧有很大的氣魄來放權。

組織要“和而不同”。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之後,蘇寧從跳舞的大象到共舞的群狼之後,內部的各“狼”之間的專業所長越來越明晰,越來越分化,內部的跨界合作也很重要。不同項目團隊之間,也許會存在某種競爭,但更多的應該是為回應客戶需求而進行協同作戰,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營造生態化的新型組織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