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迷彩服上綴穗帶,這事只有我們維和部隊才幹

文 / 西山小寶

穗帶是個啥?百度一下就知道,穗帶:軍服的裝飾品。

一般用金線、銀線或彩色絲線編織成的有金屬裝飾端的帶子,通常一端扣在右(或左)肩肩章之下,另一端扣在右(或左)衣領下,呈半橢圓形垂在胸前。

在沒有07式禮服之前,穗帶這個東西是個稀罕物品,55式軍禮服中是沒有穗帶的,後來的65式、87式軍裝從設計上就沒有禮服,

自然也就沒有穗帶這個東西。改革開放以後,我軍的軍裝裡,只是在軍樂團、儀仗隊裡才能見到穗帶,但並不屬於列裝的配飾。

嚴格地說,07式禮服的出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配飾中,才有了真正意義的穗帶。

於是在漫長的、穗帶沒有正式列裝的日子裡,走向國際舞臺的中國維和部隊出現了一種獨特的穿著現象:迷彩服上綴穗帶!

客觀地說,迷彩服是一種作戰服,主要用於作戰行動中的偽裝和隱蔽。而穗帶這個東西,從起源上來說原用於同一軍種內小兵種的識別,比如沙俄軍隊就在軍服上用紅色、藍色穗帶標識通信兵、測繪兵等不同專業兵種,到了後來就變成西方軍隊的禮儀裝飾用品,並無任何實戰功能。

把這兩者搭配在一起,貌似並不恰當。

但是目視觀瞻的角度看,迷彩服搭配穗帶,雖屬混搭,但卻並不難看,多少還能突出一些主人家的重視和儀式感。雖然在條令和軍服管理條例中,沒有這種穿法,但也沒有任何一條是明令禁止不能這樣穿,倒也不算過分。

所以,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維和部隊的重大節日、慶典、授勳儀式上,迷彩服搭配穗帶,成為一種標配。老外也不知道中國軍隊的軍服穿著規定,只要自己穿自信了,老外也就習以為常了,巴鐵和印度的迷彩服穿得比這個更花哨。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我軍的軍服穿著規定和體系設計還是有漏洞的缺陷的。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數額龐大的士官、士兵群體沒有禮服,也沒有重大節日著裝時加配服飾的規定,無法在重大慶典活動中從著裝上體現出“熱烈”和“隆重”。不得已,基層部隊才想出了這些辦法,自己加個穗帶,紮個白色的武裝帶。

而維和部隊是最直接、最長期面對國際社會的建制部隊,需要多次反復地與外軍打交道。所以,迷彩服加穗帶的混搭出現在維和部隊,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不難,最簡單地方法,是在士兵常服基礎上,增加禮服配飾,並制定相應的重大活動禮儀著裝規定,或者為士官增發禮服。迷彩服的著裝上,也可以借鑒外軍經驗,增發禮儀配飾來與日常著裝相區別,比如禮儀腰帶,或者乾脆就把迷彩服綴穗帶寫入條例,也不是不可以。

軍裝是用來穿的,把軍裝穿出精氣神,不僅彰顯氣質,至少還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為這身軍裝來當兵。

需要多次反復地與外軍打交道。所以,迷彩服加穗帶的混搭出現在維和部隊,也就見怪不怪了。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也不難,最簡單地方法,是在士兵常服基礎上,增加禮服配飾,並制定相應的重大活動禮儀著裝規定,或者為士官增發禮服。迷彩服的著裝上,也可以借鑒外軍經驗,增發禮儀配飾來與日常著裝相區別,比如禮儀腰帶,或者乾脆就把迷彩服綴穗帶寫入條例,也不是不可以。

軍裝是用來穿的,把軍裝穿出精氣神,不僅彰顯氣質,至少還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為這身軍裝來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