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寒!為什麼讀書人不如娼妓?還被稱為“臭老九”?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其來源是出自南宋遺民謝枋得之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是元代讀書人無奈的自嘲。)清代趙翼《陔余叢考·九儒十丐》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將讀書人前面的娼換成了民,算是給讀書人留了點面子。

趙翼將文人自嘲之說,改為元制,大約也是別有用心,是故意醜化元人的統治,給後世不明就裡的讀者造成元代社會漆黑一團的假像。

不錯,元代前期曾經廢除科舉,使那些習慣了學而優則仕的文人失去了人生的目標。

為什麼老師在文革的時候被喊作“臭老九”的典故也在這裡。

從元代時期來看今天的工作排名,臭老九不臭了,變成了香餑餑,估計排名應該可以到前麵點。

但是很多的還是依舊,永遠不會變。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上次去新華書店看了365行圖譜,看了看過去人的生計,發現有一個問題。無論賣蘿蔔醃菜,泥人鹹蛋,都是一個自謀生計。

總有這樣的感覺,隨著社會求職的人越來越多,而實際的工作崗位遠少於求職者,

會越來越多地有人像以前一樣自謀生計,說白了——自己幹。私人老闆,公司老總,soho一族,邊打工邊做老闆,越來越多地人加入到了這個競爭的隊伍中。達爾文《進化論》指出了“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作為中國人口眾多,競爭也越發進入白熱化程度。那麼以前的變成求一份好工作的總趨勢不會改變,但好點的工作總是可能屬於那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