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運營商淨利“三國殺” 移動甩出電信聯通幾條街

作者:文麗娟 編輯:木祭

3月,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相繼發佈2016年財報。

中國移動以1087億元的淨利潤領跑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淨利潤分別為6.3億元和180億元,兩者淨利潤之和近6倍低於中國移動。

法治週末記者梳理發現,在盈利能力、4G用戶、基站數量、創新型業務等方面,中國移動呈“碾壓”之勢,

遠超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

同時,聯通、電信原本作為固網寬頻的主戰場,2016年被移動迎頭趕上,二者的寬頻市場份額被移動蠶食。但作為後起之秀,移動在傳輸網、接入網、IDC等各方面基礎資源儲備較弱,發展固網業務的邊際成本更高。

如今,4G行業格局已定,三大運營商“明爭暗鬥”,試圖為5G“卡位賽”做衝刺。移動計畫於2020年實現5G網路規模商用;聯通為發展5G大力儲備資金;電信則表示不排除合作5G建設。

5G時代來臨,三大運營商將如何挖掘核心競爭力?南京郵電大學資訊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認為,抓好基礎網路、智慧運營和掌握大資料主權,三者缺一不可。

移動領跑

3月23日,中國移動2016年財報顯示,當年營業收入約7084億元,繼續保持穩健增長,運營利潤為1181億元,同比增長約14.8%,改變了自2012年開始的運營利潤連續下降趨勢。

在淨利潤方面,2016年,移動以1087億元的淨利潤佔據三大運營商的86%,

是騰訊2016年淨利潤的2.6倍。法治週末記者統計發現,淨利潤雖有千億級規模,但自2012年開始,移動已連續三年下跌,2016年才首度止跌。

中國通信專家項立剛告訴法治週末記者,由於無線上網業務表現良好,釋放出資料流程量消費增長紅利,使得移動淨利潤出現回升。

從3G時代開始,中國移動便開始佈局收入結構轉型。2016年,其資料業務收入顯著增長,達到約3949億元,超過語音、短信收入之和。

“中國移動已有8億多用戶體量,形成強大的規模體系,導致行銷能力強、成本低,加之4G普及帶來資料流程量消費的高速增長,所以利潤增加。”項立剛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移動總用戶數量為8.49億戶,淨增2266萬戶,占三大運營商總用戶數64%。其中4G用戶淨增2.23億戶,總量達到5.35億戶,占三大運營商4G用戶總數70.7%,4G用戶滲透率達到63%。

但中國移動不乏挑戰。

法治週末記者梳理移動2010年至2016年的財報數據發現,

其每年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利潤水準自2011年見頂後逐年下滑,直至2016年有所改觀。

2011年,中國移動運營利潤水準最先登頂,達到1513億元;2012年,運營利潤微降至1505億元。從運營利潤降幅來看,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別同比下降約10%、13.5%、12.3%。

“收入增長、盈利下降的現象,在中國移動和其他兩大運營商上表現較明顯,營改增、提速降費、增加基礎投資等,都是運營商利潤增長的挑戰。”北京郵電大學智慧通信、導航與微納系統實驗室主任鄧中亮對法治週末記者解釋道。

電信穩步

中國電信2016年財報顯示,2016年實現營收3523億元,同比增長6.4%;淨利潤180億元,同比下降10.2%。

早年,固網寬頻是中國電信和聯通的主戰場,彼時中國移動被固網牌照攔在門外,2013年進場時,遠落後於電信和聯通,電信則牢據第一,穩步增長。

法治週末記者梳理電信2010年至2016年的財報數據發現,其淨利潤近6年來發展比較平穩,雖然2012年淨利潤有所下跌,但很快又恢復至正常,穩中有增。

項立剛分析電信淨利潤下降的原因,認為“電信在4G網路建設、市場行銷方面的投入成本較多,但收入回報增量小,所以利潤下降”。

但鄧中亮稱,在三大運營商中,電信走得較為平穩,行業老二的地位一直不變,且因為用戶體量較大,其固網寬頻仍有不錯的增速。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電信總用戶數量為2.15億戶,淨增1710萬戶,占三大運營商總用戶數16%。其中4G用戶總量為1.22億戶,占三大運營商4G用戶總數16.1%,滲透率為57%。

為了爭奪即將到來的5G,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表示,電信會對5G作出合理投資,並稱不排除合作建設5G。

然而,在鄧中亮看來,中國電信要在5G時代實現戰略轉型3.0,網路智慧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以及5G研發等都是電信面臨的挑戰。

聯通“失意”

與移動、電信相比,2016年中國聯通的業績較慘澹,總營收為2742億元,同比減少1%;淨利潤為6.3億元,同比降幅達94.1%。

“聯通目前還處於大幅投入階段。”通信專家劉啟誠對法治週末記者稱,自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上臺後便大力發展4G,包括基站建設,投入多,收入增長不顯著,自然利潤下降得厲害。

據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介紹,過去兩年,聯通累計投資超過2000億元用於光纖建設改造和4G網路部署。該數字為去年聯通收入的7.6倍。

在王春暉看來,早年三大運營商在南北分拆時的佈局為聯通逐漸走向沒落埋下了伏筆。

2009年,固定通信被劃定經營範圍,北方及西南地區兩省市歸屬於聯通,南方20省(區)市歸屬于電信,形成“南電北聯”格局。“南方的經濟、人文、區域等優勢造就了南方的電信要比北方的聯通發展好。聯通在西部、北部等不發達地區,發展較為落後。”王春暉說道。

在用戶積累上,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聯通總用戶數量為2.63億戶,占三大運營商總用戶數20%。其中4G用戶總量為1.04億戶,占三大運營商4G用戶總數13.2%。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目前聯通的業績已不是重點,最重要的事情是“混改”,民企看中的是其資質,跟業績無關,這是一個流量入口的概念,需要龐大的使用者基數作支撐,“所以聯通現在需要不計一切代價留住使用者”。

但聯通“混改”的攔路虎是估值和定價。

目前,聯通H股市盈率達到20.36倍,高於移動、電信。“其實現在的估值較偏高,但如果定價低,又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鄧中亮對法治週末記者說道。

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如今,4G行業格局已定,三大運營商紛紛縮減資本開支,備戰5G“卡位賽”。

中國移動內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移動正積極推動5G相關標準制定,計畫於2020年實現5G網路規模商用,7個城市的試點將於今年推進;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聯通不能再犯4G時的策略錯誤,不能過遲建設網路,已在資金上做好5G投資準備;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則稱,電信將不排除合作5G建設。

那麼,在5G建設過程中,三大運營商如何找到核心競爭力?

在鄧中亮看來,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是運營商未來突圍的重要砝碼,“5G時代,即使挖掘出新業務,也需要使用者買單”。

劉啟誠則對法治週末記者稱,5G時代萬物互聯,差異化、垂直化服務凸顯,因此對於運營商來說,首先應做好基礎網路服務,挖掘適合自己的垂直領域,並做好服務;其次,5G時代的網路是隨需調用的,所以運營商必須具備可以隨需調用網路的能力,給使用者提供自主、便捷、靈活的網路。

王春暉補充道,誰先掌握資料、資訊安全和贏得國際通信行業的話語權,誰就擁有了關鍵資本。

“我認為,未來應立足於國家整體資料安全,由基礎電信運營商統一整合和重組關鍵領域、地方政府和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存量資料中心,實現資料共建共用、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運營。”王春暉建議道。

-The End-

前兩期回顧

高飛銳思想

”北京郵電大學智慧通信、導航與微納系統實驗室主任鄧中亮對法治週末記者解釋道。

電信穩步

中國電信2016年財報顯示,2016年實現營收3523億元,同比增長6.4%;淨利潤180億元,同比下降10.2%。

早年,固網寬頻是中國電信和聯通的主戰場,彼時中國移動被固網牌照攔在門外,2013年進場時,遠落後於電信和聯通,電信則牢據第一,穩步增長。

法治週末記者梳理電信2010年至2016年的財報數據發現,其淨利潤近6年來發展比較平穩,雖然2012年淨利潤有所下跌,但很快又恢復至正常,穩中有增。

項立剛分析電信淨利潤下降的原因,認為“電信在4G網路建設、市場行銷方面的投入成本較多,但收入回報增量小,所以利潤下降”。

但鄧中亮稱,在三大運營商中,電信走得較為平穩,行業老二的地位一直不變,且因為用戶體量較大,其固網寬頻仍有不錯的增速。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電信總用戶數量為2.15億戶,淨增1710萬戶,占三大運營商總用戶數16%。其中4G用戶總量為1.22億戶,占三大運營商4G用戶總數16.1%,滲透率為57%。

為了爭奪即將到來的5G,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表示,電信會對5G作出合理投資,並稱不排除合作建設5G。

然而,在鄧中亮看來,中國電信要在5G時代實現戰略轉型3.0,網路智慧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以及5G研發等都是電信面臨的挑戰。

聯通“失意”

與移動、電信相比,2016年中國聯通的業績較慘澹,總營收為2742億元,同比減少1%;淨利潤為6.3億元,同比降幅達94.1%。

“聯通目前還處於大幅投入階段。”通信專家劉啟誠對法治週末記者稱,自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上臺後便大力發展4G,包括基站建設,投入多,收入增長不顯著,自然利潤下降得厲害。

據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介紹,過去兩年,聯通累計投資超過2000億元用於光纖建設改造和4G網路部署。該數字為去年聯通收入的7.6倍。

在王春暉看來,早年三大運營商在南北分拆時的佈局為聯通逐漸走向沒落埋下了伏筆。

2009年,固定通信被劃定經營範圍,北方及西南地區兩省市歸屬於聯通,南方20省(區)市歸屬于電信,形成“南電北聯”格局。“南方的經濟、人文、區域等優勢造就了南方的電信要比北方的聯通發展好。聯通在西部、北部等不發達地區,發展較為落後。”王春暉說道。

在用戶積累上,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聯通總用戶數量為2.63億戶,占三大運營商總用戶數20%。其中4G用戶總量為1.04億戶,占三大運營商4G用戶總數13.2%。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目前聯通的業績已不是重點,最重要的事情是“混改”,民企看中的是其資質,跟業績無關,這是一個流量入口的概念,需要龐大的使用者基數作支撐,“所以聯通現在需要不計一切代價留住使用者”。

但聯通“混改”的攔路虎是估值和定價。

目前,聯通H股市盈率達到20.36倍,高於移動、電信。“其實現在的估值較偏高,但如果定價低,又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鄧中亮對法治週末記者說道。

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如今,4G行業格局已定,三大運營商紛紛縮減資本開支,備戰5G“卡位賽”。

中國移動內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移動正積極推動5G相關標準制定,計畫於2020年實現5G網路規模商用,7個城市的試點將於今年推進;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聯通不能再犯4G時的策略錯誤,不能過遲建設網路,已在資金上做好5G投資準備;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則稱,電信將不排除合作5G建設。

那麼,在5G建設過程中,三大運營商如何找到核心競爭力?

在鄧中亮看來,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是運營商未來突圍的重要砝碼,“5G時代,即使挖掘出新業務,也需要使用者買單”。

劉啟誠則對法治週末記者稱,5G時代萬物互聯,差異化、垂直化服務凸顯,因此對於運營商來說,首先應做好基礎網路服務,挖掘適合自己的垂直領域,並做好服務;其次,5G時代的網路是隨需調用的,所以運營商必須具備可以隨需調用網路的能力,給使用者提供自主、便捷、靈活的網路。

王春暉補充道,誰先掌握資料、資訊安全和贏得國際通信行業的話語權,誰就擁有了關鍵資本。

“我認為,未來應立足於國家整體資料安全,由基礎電信運營商統一整合和重組關鍵領域、地方政府和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存量資料中心,實現資料共建共用、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運營。”王春暉建議道。

-The End-

前兩期回顧

高飛銳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