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歷史上3大著名戰略轉移,中國1次上榜卻創造歷史上偉大奇跡

戰爭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最暴力的手段,是在自然界解決問題的辦法手段之一,通常被認為是原始社會才會使用的方法,

由於其造成生命的消失,在現代人類社會不被認可。

但是在戰爭中不僅僅有勝負,還有持久戰和相持階段。俗話說,不能以成敗論英雄,今天我們一起來盤點歷史上那些偉大的軍事戰略轉移:

敦克爾克大撤退

敦克爾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克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畫”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

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誌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落入德國之手。

敦克爾克大撤退並不是一次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為將德意日法西斯最終送上斷頭臺奠定了基礎。

或許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決定剛剛作出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軍人表示不解,甚至反對。在他們眼裡,戰鬥,乃至是死亡,才是一名優秀軍人的真正歸宿。他們沒有錯,但有的時候,退卻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為了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

此外,蒙哥馬利在扭轉敦克爾克大撤退的困局中,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雖然他當時僅僅是一名不為人知的師長,

但歷史給了他一個寶貴的機會,而他沒有因為職位的低下而退卻,相反憑藉自己的才華抓住了這一機會,所以才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歷史。

拿破崙兵敗俄羅斯

法軍攻佔莫斯科後,拿破崙明白情況不利,曾向俄國提議停戰,卻未獲答覆。這時寒冷的冬季已經來臨,

前線飄雪,法軍過分深入,補給線又太長。

拿破崙在10月19日終於下令撤退,為南下尋找糧食和溫暖的住所,沿南方往西撤退。等到法軍開始撤退後,俄軍主力蠢蠢欲動,緊跟法軍後方。但不派出主力跟法軍交戰,只用哥薩克騎兵、遊擊隊埋伏騷擾法軍。

撤退途中,在小雅羅斯拉維茨與俄軍遭遇,這場戰役由1000俄軍和600法軍引起,最後卻集中了70000法軍和80000俄軍,拿破崙險些被俘。

戰役結束時,法軍完全佔領了小雅羅斯拉維茨,但俄軍在城外形成了包圍圈,於是法軍轉而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退卻。

俄軍和遊擊隊乘勝追擊。塔魯丁諾戰鬥(發生在切爾尼什尼亞河畔)和小雅羅斯拉韋茨戰役是俄軍主力反攻的開始。部隊和遊擊隊的戰鬥行動從那時起開始特別積極主動,其中包括平行追擊和包圍敵軍這樣一些有效作戰方法。

法國軍隊在11月16~18日的3天交戰中傷亡6000人,被俘2.6萬人,幾乎喪失了全部炮兵。由於俄軍繼續戰鬥,法軍殘部幾乎被全殲。拿破崙在俄國損失了5萬餘人,喪失了所有騎兵和幾乎全部炮兵。只有在翼側的麥克唐納和施瓦岑貝格2軍團保全了下來。

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輾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

戰役結束時,法軍完全佔領了小雅羅斯拉維茨,但俄軍在城外形成了包圍圈,於是法軍轉而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退卻。

俄軍和遊擊隊乘勝追擊。塔魯丁諾戰鬥(發生在切爾尼什尼亞河畔)和小雅羅斯拉韋茨戰役是俄軍主力反攻的開始。部隊和遊擊隊的戰鬥行動從那時起開始特別積極主動,其中包括平行追擊和包圍敵軍這樣一些有效作戰方法。

法國軍隊在11月16~18日的3天交戰中傷亡6000人,被俘2.6萬人,幾乎喪失了全部炮兵。由於俄軍繼續戰鬥,法軍殘部幾乎被全殲。拿破崙在俄國損失了5萬餘人,喪失了所有騎兵和幾乎全部炮兵。只有在翼側的麥克唐納和施瓦岑貝格2軍團保全了下來。

紅軍長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兩年中,紅軍長征輾轉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他們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出的英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