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物流互聯互通時代已經來臨——“互聯互通聯盟”成立解讀

未來的路很遠,走出這一步已然不容易!

在融合運輸、倉儲、資訊等產業的物流行業,

近年來各類物流互聯網平臺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各種平臺越來越多,都擁有龐大的使用者資料資訊,但相互之間並不開放,客戶體驗割裂等現象依然存在。

再看看政府的要求,在2016年7月,發改委發佈《“互聯網+”高效物流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加大“互聯網+”在物流業中的促進作用,建設物流資訊互聯互通工程。

到了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

該《方案》明確,互聯互通,建立協作共用和安全保障新機制。

在這些背景下,加快促進各物流資訊平臺之間“互聯互通”的聲音不斷高漲。

近日,由唯智資訊、G7(匯通天下)、維天運通、快金資料四家物流平臺企業共同打造的“互聯互通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標誌著國內物流領先平臺企業在整合物流資訊資源、促進互聯互通、優化客戶體驗方面率先破冰,

打造中國物流資訊基礎設施,同時為更多平臺的加入做出積極努力。

為什麼要成立互聯互通聯盟?

當前各種Saas物流平臺、車貨匹配平臺、運力服務平臺、GPS/北斗跟蹤平臺紛紛登臺,但貨主企業仍然無法獲得物流運輸的全流程資訊,互聯互通問題依然未能解決。

第一,企業間資訊孤島問題嚴重。難以實現業務的高效協同。有時候客戶需要同時獲取企業的不同的資料,

需要一家一家去做資訊介面,導致效率很低。

第二,每個企業正在努力去整合其他資源,以求自身資料及服務的完整性,而自身不願意分享資料。

第三,客戶享受服務越來越難,客戶體驗越來越差。

所以,當資訊互聯互通的時候,能有效消除資訊孤島問題,同時給企業帶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以及資源整合。

既然“互聯互通聯盟”要成立,

那麼這個聯盟有什麼特色?

我們瞭解到,

唯智物流鏈主要做訂單管理,G7以大資料為核心做車輛管理,路歌管車寶以個體運力為基礎提供運力綜合服務,快遞鳥是打通了所有快遞資訊的平臺,四家平臺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幾乎覆蓋了物流的方方面面。

建立聯盟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為客戶提供一致化的資訊服務。雖然各家的資料是獨立的,但客戶授權的情況下,聯盟內各平臺間資料可以讓客戶協同共用,

提供一致性的資料視圖。

這就不同于傳統資訊整合需要構建統一資料池的路數,而是通過客戶需求引導並授權平臺服務商將平臺上各客戶自身業務體系的物流資料互動起來。

這樣既可以不傷害各家平臺的自身資料安全,也不需要在各家利益分割上糾結,更不需要考慮以誰為中心,因為客戶需求就是中心。

為什麼是這四家?

後續會不會持續開放?

G7的翟學魂、維天運通的馮雷、唯智的陳夢槐、快金資料的李勇虎,這四家企業的創始人都是行業老兵了,都在這個行業工作超過十年,以前他們都是各自獨立地在自己的方向前進。

四家在不同專案中都有合作,持續的合作中大家很快達到了這個共識,有了這個共同的想法,所以一起組建了互聯互通聯盟,這為行業實現互聯互通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正如四位老闆在聯盟啟動儀式上所言:“資訊的互聯互通是符合方向的事情。客戶需要,我們就應該走在客戶需求的前面。而且這是對行業有價值的事情。

”談到互聯網的將來,以前傳統經濟誰定標準誰就是王者,但今天因為技術發展非常快,其實更多需要的是融合,而不是一家獨大,這很重要。講融合其實也是互聯網精神,把各自的技術、各自的價值都融合在一起,給整個物流行業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和貢獻。”

”聯盟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哪怕是競爭對手都互通互聯起來,有競爭也沒關係,有些地方可以競爭,可以非常激烈的競爭,但該連通的必須要連通,因為既然是行業人,就需要為行業負責,我們不可能做封閉的生意。”

物流沙龍認為,物流資訊化水準的提升不是由一個系統完成的,而是各家發揮所長,共同協作説明客戶建立物流的完整視圖,才能給企業帶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以及資訊資源的整合。

同時,我們認為單單靠一個公司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行業內企業需要形成互聯互通的聯盟,然後持續開放,讓有這種想法的其他公司一起加入進來,才能為把互聯互通這個事情做起來。

至於會不會開放?四位企業家都明確表示,聯盟是開放的,歡迎行業內企業共同加入,共同打造中國物流資訊基礎設施,推動物流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的大趨勢。

雲服務平臺強調的是全國範圍內的全程全網和互聯互通,各自獨立、相互封閉的傳統系統架構難以適應客戶在不同平臺間交換資料的需求。

這四家企業作為國內具備代表性的領先物流平臺,積極行動呼喚雲設施的標準化和互聯共用。這種開放的心態也應該讓更多技術、服務能力強大的企業加入進來,隨著加入的企業越來越多,能共用的資料就越來越多,效率越高。

未來的路很遠,走出這一步已然不容易,呼喚更多的物流互聯網平臺加入其中!

這四家企業的創始人都是行業老兵了,都在這個行業工作超過十年,以前他們都是各自獨立地在自己的方向前進。

四家在不同專案中都有合作,持續的合作中大家很快達到了這個共識,有了這個共同的想法,所以一起組建了互聯互通聯盟,這為行業實現互聯互通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正如四位老闆在聯盟啟動儀式上所言:“資訊的互聯互通是符合方向的事情。客戶需要,我們就應該走在客戶需求的前面。而且這是對行業有價值的事情。

”談到互聯網的將來,以前傳統經濟誰定標準誰就是王者,但今天因為技術發展非常快,其實更多需要的是融合,而不是一家獨大,這很重要。講融合其實也是互聯網精神,把各自的技術、各自的價值都融合在一起,給整個物流行業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和貢獻。”

”聯盟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哪怕是競爭對手都互通互聯起來,有競爭也沒關係,有些地方可以競爭,可以非常激烈的競爭,但該連通的必須要連通,因為既然是行業人,就需要為行業負責,我們不可能做封閉的生意。”

物流沙龍認為,物流資訊化水準的提升不是由一個系統完成的,而是各家發揮所長,共同協作説明客戶建立物流的完整視圖,才能給企業帶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以及資訊資源的整合。

同時,我們認為單單靠一個公司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行業內企業需要形成互聯互通的聯盟,然後持續開放,讓有這種想法的其他公司一起加入進來,才能為把互聯互通這個事情做起來。

至於會不會開放?四位企業家都明確表示,聯盟是開放的,歡迎行業內企業共同加入,共同打造中國物流資訊基礎設施,推動物流互聯網平臺互聯互通的大趨勢。

雲服務平臺強調的是全國範圍內的全程全網和互聯互通,各自獨立、相互封閉的傳統系統架構難以適應客戶在不同平臺間交換資料的需求。

這四家企業作為國內具備代表性的領先物流平臺,積極行動呼喚雲設施的標準化和互聯共用。這種開放的心態也應該讓更多技術、服務能力強大的企業加入進來,隨著加入的企業越來越多,能共用的資料就越來越多,效率越高。

未來的路很遠,走出這一步已然不容易,呼喚更多的物流互聯網平臺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