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為龍門發展作貢獻·重大項目巡禮|城鄉生活垃圾無縫對接一體化處理:四級無縫對接建設美麗龍門

近幾年來,龍門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但環衛系統建設相對滯後,其保潔、收運和處理處置均未能有效覆蓋到鎮村一級,垃圾收運和處理的壓力不斷增加,由此帶來的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等越來越突出,已對龍門人居、生態與旅遊環境建設發展造成阻礙。

為推進全縣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工作,

我縣啟動了城鄉生活垃圾無縫對接一體化處理專案建設,建設內容包括一座處理全縣生活垃圾的焚燒廠,以及覆蓋全縣的垃圾收集運輸系統。全縣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採用統一規劃、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方式,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處理以“縣、鎮、村、村小組”四級無縫對接,構建“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清運、縣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系統。

無縫對接,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目前,甘香生活垃圾填埋場是龍門縣唯一符合規範的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該填埋場在2000年開始投入使用,現在即將達到使用年限,需對填埋場進行封場處置,屆時龍門縣的垃圾將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對此,我縣啟動了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專案建設,建設內容包括一座處理全縣生活垃圾的焚燒廠,以及覆蓋全縣的垃圾收集運輸系統。

為保證垃圾收運系統的有效運行,我縣城區住宅區生活垃圾收集方式以分類收集方式和清潔工人上門收集方式為主,鄉村居住點以分類定點收集方式為主,分類後的生活垃圾全量收集清運。

“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已成為我縣城鄉一體化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建設城鄉環衛服務一體化系統,有利於縮小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之間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距,

使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形成和諧發展、無縫對接、相互依存、優勢互補的統一體。”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分析到。

據介紹,垃圾收運系統首先以農戶為基礎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揀和分裝,做到“戶分揀”;再以全縣1980個自然村為單位建設“一村一屋”,以村垃圾屋作為生活垃圾收集點,實現縣域全覆蓋“村收集”;緊跟著是以鄉鎮為單元建設生活垃圾轉運站,

做到“一鎮一站”,形成“鎮轉運”佈局;最後,以龍門縣為整體,新建一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完成“縣處理”的終端處置。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到,這四個環節,層層推進,環環相扣,點、線、面相結合,有效實現龍門縣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運與終端處理設施的無縫對接,最終達到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處置目標。

根據縣環衛局2013年提供的資料,2012年龍門縣包括龍城、南昆山、龍潭、地派、藍田、麻榨、永漢、龍華、龍江、平陵和龍田11個鄉鎮(街道、區),日處理垃圾量總計為214.29噸,據推算,到2020年,龍門縣垃圾總產量會達到621噸天。

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城鄉生活垃圾無縫對接一體化處理專案已全面啟動建設,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按BOT合同約定,每鎮配套建設一座垃圾中轉站,共11座,現已完成麻榨、龍江、龍潭、地派、藍田5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平陵鎮中轉站已完成50%的土建量,永漢鎮中轉站基礎已完成,龍華鎮中轉站已完成設計和審圖;南昆山、龍田鎮、龍城街道中轉站已有選址意向,待進一步確認。此外,按照一個村小組建設一間垃圾屋的原則,全縣應建垃圾屋1411間,現已建成839間,並已投入使用。2017年計畫新建垃圾屋572間,正在開展選址工作,目前共完成選址360個,完成率為62.93%。

利用餘熱發電,為龍門發光發熱

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我縣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採用填埋和堆肥方式進行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並不適宜,因此即將成型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主要以“焚燒”為主。目前,垃圾焚燒技術在國內外均得到廣泛運用,其無害化、減量化徹底,二次污染小,工藝成熟,可最大程度降低環境影響,符合龍門縣生態發展定位。

“目前我縣正加快推進資源熱力電廠建設。在全縣收集的生活垃圾由環衛專用車輛運送到廠區垃圾接收系統入口,經檢視、稱量後放進垃圾儲坑,在儲坑中經過發酵後,按負荷量的要求送入爐排焚燒爐焚燒。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與餘熱鍋爐發生熱交換,餘熱鍋爐吸收熱量產生中溫中壓過熱蒸汽供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為全縣提供電力。” 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悉,縣資源熱力電廠位於龍門縣龍華鎮大坪村坪頂,主廠房占地面積約100畝,總規模為處理量600噸日,首期建設運營300噸日,年處理生活垃圾總規模為19.8萬噸。生活垃圾實施焚燒處理後的爐渣及飛灰體積僅為垃圾的5.6%左右,符合實現垃圾大幅度減量化的要求,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垃圾堆放地,而且,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質在焚燒爐內經過高溫處理後,成為灰燼,使毒性大大降低。

“該項目是惠及龍門35萬人的環境工程,建成後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100%,從根本上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衛生條件。”該負責人表示,引導群眾對垃圾進行分類,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從根本上改變垃圾處理方式,對建設美麗鄉村、提升宜居環境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2012年龍門縣包括龍城、南昆山、龍潭、地派、藍田、麻榨、永漢、龍華、龍江、平陵和龍田11個鄉鎮(街道、區),日處理垃圾量總計為214.29噸,據推算,到2020年,龍門縣垃圾總產量會達到621噸天。

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城鄉生活垃圾無縫對接一體化處理專案已全面啟動建設,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按BOT合同約定,每鎮配套建設一座垃圾中轉站,共11座,現已完成麻榨、龍江、龍潭、地派、藍田5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平陵鎮中轉站已完成50%的土建量,永漢鎮中轉站基礎已完成,龍華鎮中轉站已完成設計和審圖;南昆山、龍田鎮、龍城街道中轉站已有選址意向,待進一步確認。此外,按照一個村小組建設一間垃圾屋的原則,全縣應建垃圾屋1411間,現已建成839間,並已投入使用。2017年計畫新建垃圾屋572間,正在開展選址工作,目前共完成選址360個,完成率為62.93%。

利用餘熱發電,為龍門發光發熱

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我縣目前的發展情況而言,採用填埋和堆肥方式進行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並不適宜,因此即將成型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主要以“焚燒”為主。目前,垃圾焚燒技術在國內外均得到廣泛運用,其無害化、減量化徹底,二次污染小,工藝成熟,可最大程度降低環境影響,符合龍門縣生態發展定位。

“目前我縣正加快推進資源熱力電廠建設。在全縣收集的生活垃圾由環衛專用車輛運送到廠區垃圾接收系統入口,經檢視、稱量後放進垃圾儲坑,在儲坑中經過發酵後,按負荷量的要求送入爐排焚燒爐焚燒。焚燒產生的高溫煙氣與餘熱鍋爐發生熱交換,餘熱鍋爐吸收熱量產生中溫中壓過熱蒸汽供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為全縣提供電力。” 縣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悉,縣資源熱力電廠位於龍門縣龍華鎮大坪村坪頂,主廠房占地面積約100畝,總規模為處理量600噸日,首期建設運營300噸日,年處理生活垃圾總規模為19.8萬噸。生活垃圾實施焚燒處理後的爐渣及飛灰體積僅為垃圾的5.6%左右,符合實現垃圾大幅度減量化的要求,可以釋放出大量的垃圾堆放地,而且,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質在焚燒爐內經過高溫處理後,成為灰燼,使毒性大大降低。

“該項目是惠及龍門35萬人的環境工程,建成後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100%,從根本上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衛生條件。”該負責人表示,引導群眾對垃圾進行分類,提高群眾的環保意識,從根本上改變垃圾處理方式,對建設美麗鄉村、提升宜居環境品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