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周談資|越來越貴的民辦學校,越住越髒的五星級酒店

1

杭州市物價局近日公佈了杭州市區民辦學校最新收費標準,

一共45所學校,和去年相比,有20所上調了學費,幅度在20%-50%之間,住宿費也有所上調,最高的上調了50%。有的網友不禁感歎:還好讀書早!

其實,民辦學校學費昂貴早已不是人們口中的新鮮話題了,有的學校甚至年年上漲,我們不妨來仔細思考一下這背後的原因。

首先,民辦學校學費比公辦學校貴,是由學校性質決定的。眾所周知,公辦學校的各項費用是由國家補貼的,而民辦學校的開銷主要是依靠學校自籌。

也就是說,民辦學校的硬體投入、教師工資等必要開支都需要學校自行負擔,學費自然會貴一些。

其次,火熱的房地產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辦學校。以杭州為例,自G20杭州峰會以後,全市房價一路飆升,面對動輒數百萬的學區房,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得不將眼光鎖定在民辦中小學上,用自己負擔得起的方式,給孩子更優質的教育。

此外,民辦學校“高品質、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招牌,也成為其學費上漲的助推器。許多民辦學校在招生時會向家長們強調:“在我們學校裡,每個學生對於優質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大高於公立學校。”這讓許多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夙願的家長們難以抗拒。

有上述這麼多的理由,那是不是意味著民辦學校的學費,可以想漲就漲,想定多高就定多高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

民辦學校收取費用的專案和標準根據辦學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確定,需向社會公示,並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

也就是說,通過嚴格審查收費標準,保證定價的合理性和社會可接受度,是可以把民辦學校學費虛高成分給實實在在擠掉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辦學校的學費為何還是屢屢上漲,是監管部門不給力嗎?

《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2016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2.98萬所,比上年減少1.32萬所;招生3239.63萬人,在校生1.42億人;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比上年增加8253所;招生1640.28萬人,比上年增加3.37萬人;各類教育在校生達4825.47萬人,比上年增加253.95萬人。

從這組資料中,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學費越來越貴,民辦學校卻發展得越來越好,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越來越貴的民辦學校是當下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特色產物”,

如果人人都有好的公立小學上了,誰還會去念昂貴的民辦學校呢?

從另一層面上想,民辦學校的出現是否會對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確定的是,民辦學校讓一些沒有資格上優質公辦學校的家庭,有了享受同樣優質教育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育資源配置的壁壘。當然,這種突破是建立在付出昂貴學費的基礎上,並非所有家庭都能負擔得起。

2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某獨立測評機構拍攝的小視頻,測試了北京地區5家知名五星級酒店,發現均未徹底清潔浴缸、馬桶圈,部分酒店未更換床單、枕套。差不多同時,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公佈的今年夏季對北京691家快捷酒店衛生情況的檢查結果顯示,其中46家不達標,35家被罰款。

酒店衛生狀況不如人意,這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值得關注的是,繼如家、漢庭這些快捷酒店之後,現在連被視為行業標杆的五星級酒店也淪陷了,打破了高端酒店的神話,讓消費者對整個酒店行業都產生了質疑。

借著這波輿論熱點,有媒體對五星級酒店為什麼不洗床單進行了深究,發現“小床單”背後是“大成本”。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算了一筆賬,旗下擁有漢庭、全季、宜必思等多家知名酒店的華住集團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淨利潤為3.9億元,客房總數為35.95萬間,一個季度按92天計算,大概得出集團層面平均每間客房每天淨利潤11.91元。但是,酒店一個房間的床單、被套、枕套、浴巾等所有的布草洗滌費用加起來差不多要8元。

這麼一對比,似乎就能解釋五星級酒店為什麼不願不洗床單了。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個理由是無法接受的。

不管是外出旅行還是出差,乾淨衛生相信是所有人對酒店房間最基本的要求。許多消費者都有這麼一個看法:“我可以接受差一點的酒店服務、不那麼舒適的房間條件,但不能容忍衛生狀況不過關。”

然而,在不斷的競爭發展當中,酒店運營者把洗床單這些“看不見”的地方,變為“藏汙納垢”所在,同行間還紛紛效仿,變成一種行業通病,無疑是可怕又可恨的。

要提醒這些酒店運營者的是,如果你們滿足不了消費者最基本的要求,並以欺騙消費者的形式謀取利益。那麼,消費者也會化身“偵查員”,借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力量,給予最有力的回擊。

浙商網·一周談資 2017年第34期

本期主筆:浙江線上記者 黃玉環

2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某獨立測評機構拍攝的小視頻,測試了北京地區5家知名五星級酒店,發現均未徹底清潔浴缸、馬桶圈,部分酒店未更換床單、枕套。差不多同時,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所公佈的今年夏季對北京691家快捷酒店衛生情況的檢查結果顯示,其中46家不達標,35家被罰款。

酒店衛生狀況不如人意,這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值得關注的是,繼如家、漢庭這些快捷酒店之後,現在連被視為行業標杆的五星級酒店也淪陷了,打破了高端酒店的神話,讓消費者對整個酒店行業都產生了質疑。

借著這波輿論熱點,有媒體對五星級酒店為什麼不洗床單進行了深究,發現“小床單”背後是“大成本”。

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高級經濟師趙煥焱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算了一筆賬,旗下擁有漢庭、全季、宜必思等多家知名酒店的華住集團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淨利潤為3.9億元,客房總數為35.95萬間,一個季度按92天計算,大概得出集團層面平均每間客房每天淨利潤11.91元。但是,酒店一個房間的床單、被套、枕套、浴巾等所有的布草洗滌費用加起來差不多要8元。

這麼一對比,似乎就能解釋五星級酒店為什麼不願不洗床單了。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這個理由是無法接受的。

不管是外出旅行還是出差,乾淨衛生相信是所有人對酒店房間最基本的要求。許多消費者都有這麼一個看法:“我可以接受差一點的酒店服務、不那麼舒適的房間條件,但不能容忍衛生狀況不過關。”

然而,在不斷的競爭發展當中,酒店運營者把洗床單這些“看不見”的地方,變為“藏汙納垢”所在,同行間還紛紛效仿,變成一種行業通病,無疑是可怕又可恨的。

要提醒這些酒店運營者的是,如果你們滿足不了消費者最基本的要求,並以欺騙消費者的形式謀取利益。那麼,消費者也會化身“偵查員”,借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力量,給予最有力的回擊。

浙商網·一周談資 2017年第34期

本期主筆:浙江線上記者 黃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