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機!日本人歷時三個月,行程過萬里,只為盜取中國10具屍體!

1908年開始,日本西本願寺宗主大穀光瑞資助了三次在中國新疆的探險活動,史稱大穀探險隊。三次探險的隊員共有18人,歷時5年零11個月,行程18000公里,足跡遍佈我國新疆、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等40餘座城鎮,

294個佛跡點。

這幾次探險活動可以說無惡不作,他們名為探險,實為盜寶,盜掘大量珍稀文物,其中就包括敦煌經書。

他們到底竊取掠奪多少文物?至今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不過從第三次盜寶就可略窺一斑,據記載此次探險共竊取文物86箱,

重達6731公斤,其中在吐魯番竊取的文物就有70箱之多。本文所說的10具屍體,就在吐魯番的70箱文物中。

(大穀光瑞 中)

大谷探險隊隊員吉川小一郎在《支那紀行》中對盜屍有詳細記載:

1、1912年3月16日(星期六)

帶民工17人前往東南1華里的古城遺址。發掘結果, (從墓裡)獲得回鶻文殘片,

以及懷孕而死的一具女屍,還有狗骨架。

(回鶻文殘片)

2、1912年3月30日(星期六)

雇用木工2人,製作裝出土古屍的箱子。

(百年前敦煌)

3、1912年3月31日(星期日)

和橘氏一起,攜帶箱子收取二堡出土的古屍。一具成為木乃伊;一具形體完整,實已腐朽,衣服裡面只是骨架;一具看到的就是骨架,收取了其中完整的一具。

4、1912年6月14日(星期五)

李(指李毓慶,從日本帶來的中國籍助手)從三堡收集古屍回來。

吉川小一郎盜屍的位置為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此處為高昌國公共墓地,年代為西元3世紀——8世紀。他一共盜得10具乾屍,集中運藏在大連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館”。

(旅順博物館)

幸運的是,1945年日本戰敗,乾屍被截留,如今保存在旅順博物館。

不過,仍有兩具乾屍流落韓國,至今未還。目前,已經復原出兩具唐代屍體的容貌,分別為一男一女。

(復原圖)

日本人花費這麼多功夫,盜幾具乾屍有什麼用呢?

原來,日本人是想從古屍身上研究出中國人的體質、飲食結構、遺傳病史等一第系列民族資訊,以圖徹底掌控中國人遺傳基因,征服中國。

(731人體試驗)

其中,提出日本人是“雜種”(混血學)的日本人類學博士清野謙次,就曾對此有過專門研究,出過一本《關於大穀氏及橘氏帶來的中亞發掘出土的乾屍》的學術論文集。

如此看,日本人的心機真是重。

以圖徹底掌控中國人遺傳基因,征服中國。

(731人體試驗)

其中,提出日本人是“雜種”(混血學)的日本人類學博士清野謙次,就曾對此有過專門研究,出過一本《關於大穀氏及橘氏帶來的中亞發掘出土的乾屍》的學術論文集。

如此看,日本人的心機真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