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磚五國農業科普:非洲農業落後?你一定是沒看到南非的農業!

非洲,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準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提起對非洲的印象,大家可能都還停留在落後、貧瘠、饑餓這些關鍵字上。

你腦海中的非洲是否是這樣的景象?

但是其實非洲各國的差距是巨大的,非洲也不乏較為富裕發達的國家,南非就是其中特例。南非是非洲大陸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有"非洲經濟巨人"之稱。南非國民生產總值一般要占到全非大陸的30%多

南非位於非洲南部,面積122萬平方公里。東、南、西三面為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西北部與納米比亞為鄰,北界波札那,東北部與辛巴威、莫三比克、史瓦濟蘭為鄰,被其包圍的賴索托位於南非東部地區。南非大部分地區為熱帶草原氣候,東部沿海為熱帶季風氣候,西南部平原為地中海式氣候。人口4760萬人,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5%左右。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2年南非國民生產總值為1332.8億美元,人均2800美元,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左右。

全國有耕地1904萬平方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15.6% ,人均耕地面積0.4平方公頃 ,灌溉面積不到100萬平方公頃 ,農作物多數是一年一熟。南非農業比較發達,現代化程度高,農牧業產品充裕,而且品質優良。特別是南非經濟在非洲首屈一指,其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農業市場化程度高,

農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其中玉米、小麥、馬鈴薯、花生、蔬菜、水果、肉類自給有餘,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和援助非洲其它國家。

特殊地理環境,特殊農業措施

南非可耕地相對不足,雨量不多,水源不足,乾旱一直是困擾南非農業的一個不利因素。

南非有限的降雨量,水資源嚴重制約農業的發展。為了節約水資源,南非採取自動化指標式噴淋灌溉系統,所以很多農田是圓的。而南非政府也已開發了多處大型水利設施。正在建設中的奧蘭治河流域水利工程建成後可增加30萬公頃灌溉面積,可使全國灌溉面積增加40%。另外,南非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化肥、除草劑等,

對農業產量的增加起了很大作用。在耕作技術方面,南非農場中大力推廣了輪耕制,對保持土壤的肥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農業發展的特點

1、農業具有鮮明的二元結構

南非國內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農業生產機制,其生產內容、水準、特點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方面是少數白人農場主經營的發達的大農場,是高度商品化的農業,提供南非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另一方面,是非洲人僅能維持生計的傳統農業。

2、農業商品率和生產率高居非洲前列

商品農業經濟在南非發展的歷史較為悠久,它從一開始就同宗主國的海外市場緊密相聯南非農業雖受氣候和地形影響較大,但除少數乾旱年之外,它一直是一個糧食自給有餘並且出口的國家。

3、地區差異十分明顯

南非農業因地理、資源條件不同而異,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主要農作物有自己的集中產區。例如最重要的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省,自由州的西北部、北部和東部,馬普馬蘭加省高草原(海拔1300米以上)以及誇祖魯-納塔爾地區。

農業生產結構和對外貿易

南非農業的就業人口達165萬,約占勞動力總量的10%。除少數乾旱年份外,南非一直是糧食自給有餘且能出口的國家,1996年農業總產值達147.55億蘭特。1995年食品出口占總值的9.15%。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出口占非黃金出口額的30%左右,每年創匯10-20億美元,較好的年份可達30億美元。

1、 種植業

南非穀物的播種面積從1990年的618萬公頃減少到1998年的463萬公頃,單產比較穩定,每公頃約2060公斤,總產因面積縮小而從1990年的1270萬噸下降到1998年的960萬噸,居非洲第三(位於奈及利亞、埃及之後)。

玉米是南非居民的主食,也是南非最重要的農作物,年產量在600-1300萬噸之間波動,總產量為非洲第一。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產區及出口地區。播種面積常年在30萬公頃以上,年產量達到210-240萬噸。

1、畜牧業

南非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商品性畜牧業規模較大,但是其畜牧業也深受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南非的畜牧業產值已經超過了種植業。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養羊國,養羊業超過養牛業。南非還引進了卡拉庫爾新品種,現在南非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卡拉庫爾羔羊皮的供應地之一。

1、漁業和林業

南非漁業也很發達,以海洋捕撈業為主,魚類及其製成品的出口值也居非洲前列。南非森林覆蓋率較低,天然林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帶的山坡上。近年來,為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人工林。現在,南非擁有世界最大的人造林,每年來自這些森林的林業產值達20億蘭特,再加上木材加工,每年林業總產值達110億蘭特,其中30%是出口收入。

南非與中國

中國與南非的貿易合作在近些年來才有所發展,因此兩國的農產品貿易額相較於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較小。但由於兩國處在不同的半球,其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季節互補性,雙方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礎,所以兩國有很大的農產品市場空間可以挖掘。中國主要從南非進口水果,而南非則主要從中國進口加工蔬菜類。

南非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產國,葡萄酒產量1995年占世界總產量的3.5%。而南非的葡萄酒,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人氣是越來越高。僅2016年,南非對中國的紅酒出口額就接近3500萬美元,出口量960萬升,可以注滿5個標準泳池。

其生產內容、水準、特點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方面是少數白人農場主經營的發達的大農場,是高度商品化的農業,提供南非農業總產值的90%以上;另一方面,是非洲人僅能維持生計的傳統農業。

2、農業商品率和生產率高居非洲前列

商品農業經濟在南非發展的歷史較為悠久,它從一開始就同宗主國的海外市場緊密相聯南非農業雖受氣候和地形影響較大,但除少數乾旱年之外,它一直是一個糧食自給有餘並且出口的國家。

3、地區差異十分明顯

南非農業因地理、資源條件不同而異,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主要農作物有自己的集中產區。例如最重要的作物玉米集中在西北省,自由州的西北部、北部和東部,馬普馬蘭加省高草原(海拔1300米以上)以及誇祖魯-納塔爾地區。

農業生產結構和對外貿易

南非農業的就業人口達165萬,約占勞動力總量的10%。除少數乾旱年份外,南非一直是糧食自給有餘且能出口的國家,1996年農業總產值達147.55億蘭特。1995年食品出口占總值的9.15%。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出口占非黃金出口額的30%左右,每年創匯10-20億美元,較好的年份可達30億美元。

1、 種植業

南非穀物的播種面積從1990年的618萬公頃減少到1998年的463萬公頃,單產比較穩定,每公頃約2060公斤,總產因面積縮小而從1990年的1270萬噸下降到1998年的960萬噸,居非洲第三(位於奈及利亞、埃及之後)。

玉米是南非居民的主食,也是南非最重要的農作物,年產量在600-1300萬噸之間波動,總產量為非洲第一。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蔗糖產區及出口地區。播種面積常年在30萬公頃以上,年產量達到210-240萬噸。

1、畜牧業

南非的畜牧業相當發達,商品性畜牧業規模較大,但是其畜牧業也深受氣候和環境的影響。南非的畜牧業產值已經超過了種植業。

南非是非洲最大的養羊國,養羊業超過養牛業。南非還引進了卡拉庫爾新品種,現在南非已成為世界主要的卡拉庫爾羔羊皮的供應地之一。

1、漁業和林業

南非漁業也很發達,以海洋捕撈業為主,魚類及其製成品的出口值也居非洲前列。南非森林覆蓋率較低,天然林主要分佈在沿海地帶的山坡上。近年來,為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人工林。現在,南非擁有世界最大的人造林,每年來自這些森林的林業產值達20億蘭特,再加上木材加工,每年林業總產值達110億蘭特,其中30%是出口收入。

南非與中國

中國與南非的貿易合作在近些年來才有所發展,因此兩國的農產品貿易額相較於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較小。但由於兩國處在不同的半球,其農產品具有明顯的季節互補性,雙方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礎,所以兩國有很大的農產品市場空間可以挖掘。中國主要從南非進口水果,而南非則主要從中國進口加工蔬菜類。

南非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是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產國,葡萄酒產量1995年占世界總產量的3.5%。而南非的葡萄酒,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人氣是越來越高。僅2016年,南非對中國的紅酒出口額就接近3500萬美元,出口量960萬升,可以注滿5個標準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