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京津冀周邊六省市啟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行動

為了避免出現去年冬天重污染天氣頻發的狀況,環保部、發改委等十部門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六省市人民政府,昨天啟動了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行動確定了1+6的方案體系,除了一個攻堅方案,還制定出臺了強化督查、巡查等六個配套方案,建立長效機制。方案要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同比濃度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下降15%以上。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 田為勇:(散亂汙企業)9月底要進行全面的清理,要確保冬季升級改造完成不了的,一律不通過。第二就是散煤,到了冬季以後,燃煤的問題會顯得更加突出,我們提前介入,包括督查人員方向都得重新調整。

專家表示,現階段大氣污染的主要矛盾仍然是PM2.5的治理,而臭氧作為大氣污染一項重要指標,污染水準和美國西海岸基本相當,我國處於可控狀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柴發合:臭氧的污染有明顯的季節性,

一年中間水準比較高的是5到9月份,而一天中也有比較大的變化,一般到下午3點達到頂峰,到了晚上臭氧特別特別低,實際不是控制臭氧,而是控制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

對於形成臭氧的這兩項前體污染物,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就已經開始治理,就目前來說,對於臭氧污染公眾只需要簡單躲避就可以防護。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 劉炳江:臭氧的防護,在各種污染物中是比較容易的,外面是400微克,很高很高了,到屋子裡可能只有60微克,只要大中午烈日高溫下,中午12點前後不要在室外做高強度的運動,沒什麼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