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州市二院創傷中心:優化流程制度 為生命爭分奪秒!

2015年5月,常州市二院創傷中心開始運行,一改傳統的分診分科型急救模式,啟用從美國I級創傷急救模式(西維吉尼亞模式)落地孵化而來的新型模式,集院前急救、急診搶救室、急診手術室、急診病房和ICU為一體,

運用整體和持續觀點,對傷病員實行“一站式”服務。

2016年10月,創傷中心再次整合,以多科團隊模式取代傳統的專科模式,成立5個綜合救治團隊,每個團隊均囊括了骨科,創傷普外,創傷胸外,腦外科及手足外科等多科醫生,聯合麻醉科、重症醫學科的醫生,每個團隊都能獨立負責急診外科和病房的急診手術。

急救處理提速一倍

“顱腦外傷病人立即送手術室、通知輸血科配血”,“腰部疼痛病人CT報告出來了,腰4骨折”,“孩子能哭是好事,等一會兒睡著了做個頭顱CT”……去年,常州市市二院陽湖院區搶救大廳內曾出現過這樣一幕。

10時20分

沿江高速無錫往南京方向靠滆湖段發生車禍,一輛轎車追尾一輛麵包車,轎車內5人與麵包車內3人均不同程度受傷。

120接到報警後,迅速將8名傷患送至常州二院陽湖院區進行搶救。

10點40分

市二院陽湖院區創傷中心接到急救中心電話後立即啟動“重大交通事故應急預案”,組織8名醫生成立搶救小組,並通知各相關科室做好相應準備。

10點55分

傷患經綠色通道進入搶救大廳後,創傷中心主任郁忠傑組織預檢情況、傷情輕重程度指揮醫護人員開展緊張有序的搶救工作。

12點整

傷患全部處理完畢:3名輕傷患(包括1名10個月大的女嬰)經檢查治療後出院;5名重傷患經妥善處理後分送至手術室、骨科、創傷科等處。其中病情最重的一名腦外傷昏迷傷患從入院到進入手術室僅用了30分鐘,手術後收住TICU病房(創傷重症監護病房)。8名傷患,約1個小時全部妥善處理。

今年3月,武進牛塘盧家巷的盧興橋上發生一起嚴重的車禍,6名傷患被送往常州市二院創傷中心,

同樣在1小時內全部妥善處理。

“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創傷發生後1小時若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將明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減少併發症發生率。”鬱忠傑說,“這樣的急救處理,以往通常要2個多小時,現在幾乎提速了一倍。這種提速,對分秒必爭的急救來說,彌足珍貴。特別是危重病人的搶救,時間往往就是生命。”

常州市二院陽湖院區急診搶救大廳護士長符愛蘭對此感觸頗深:“以前急救會診,

要先一個個科室打電話求援,然後各外科彙報醫務處後才能調配人員;現在,每天有一組外科醫生24小時待命,只需給負責人一個電話,全組醫生就到位了。”

這種提速,依託的是醫院的綜合實力,以及創傷中心全新的運行模式。相較于傳統模式,這種新模式的優點貫穿急救全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無縫對接:固定組團,輪流備班

傳統模式:急救大廳聯繫相關外科科室,挨個請求支援,科室再尋找有空的醫生

新型模式:急救大廳聯繫當日值班的急救組負責人,全組醫生(各相關科室一人)直接到位

資源優化:協同作戰,床位共通

傳統模式:按患者病情緩急程度,安排科室床位,容易一邊紮堆,一邊空閒

新型模式:按組接收病人,小組任意成員有床位都可安排

職能明確:多科會診,全程負責

傳統模式:急診醫生判斷病情,請相關科室醫生會診,易出現漏診,發生責任不明等情況

新型模式:值班全組醫生共同會診,追蹤醫院治療全過程

三甲實力為後盾

2月5日,71歲的汪大爺(化名)在散步時被車撞倒,被送至常州市二院時已經由於大量失血而昏迷。

常州市二院TICU副主任蔣偉回憶說:“患者送來時,不僅失血性休克,並且左側有多發肋骨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內臟也多有損傷:肝脾破裂,胃壁挫裂傷,胰尾部挫裂傷,左腎挫傷。”

更糟糕的是,汪大爺患有腸癌,雖說幾年前在常州市二院手術治療後已有好轉,但體質一直較弱,還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多項基礎性疾病,使搶救難上加難。

常州市二院的創傷急救系統高速運行了起來,醫生在檢查後立即為汪大爺進行手術,切除無法挽救的脾臟,修補破裂的肝臟,同時進行胃壁挫裂傷修補術、腸粘連松解術,並沖洗引流腹腔,整個過程輸血超過1萬毫升。

常州市二院陽湖院區位於常州市南部工業發達地區,地處交通樞紐處,緊臨S38常合高速和S39江宜高速,又被長虹路高架,龍江路高架等多條高速包繞,自建院伊始,創傷中心就被作為重要規劃之一。常州市二院成立創傷急診樓,並組建常武地區首家以創傷病人收治為主的重症監護病房(TICU),配備國際先進的重症監護病房設備。

作為常州南部唯一的三甲綜合醫院,常州市二院正以不斷創新前行的姿態,回饋常州百姓的信任與期待。

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僅供參考

平臺負責人:劉暢

無縫對接:固定組團,輪流備班

傳統模式:急救大廳聯繫相關外科科室,挨個請求支援,科室再尋找有空的醫生

新型模式:急救大廳聯繫當日值班的急救組負責人,全組醫生(各相關科室一人)直接到位

資源優化:協同作戰,床位共通

傳統模式:按患者病情緩急程度,安排科室床位,容易一邊紮堆,一邊空閒

新型模式:按組接收病人,小組任意成員有床位都可安排

職能明確:多科會診,全程負責

傳統模式:急診醫生判斷病情,請相關科室醫生會診,易出現漏診,發生責任不明等情況

新型模式:值班全組醫生共同會診,追蹤醫院治療全過程

三甲實力為後盾

2月5日,71歲的汪大爺(化名)在散步時被車撞倒,被送至常州市二院時已經由於大量失血而昏迷。

常州市二院TICU副主任蔣偉回憶說:“患者送來時,不僅失血性休克,並且左側有多發肋骨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內臟也多有損傷:肝脾破裂,胃壁挫裂傷,胰尾部挫裂傷,左腎挫傷。”

更糟糕的是,汪大爺患有腸癌,雖說幾年前在常州市二院手術治療後已有好轉,但體質一直較弱,還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多項基礎性疾病,使搶救難上加難。

常州市二院的創傷急救系統高速運行了起來,醫生在檢查後立即為汪大爺進行手術,切除無法挽救的脾臟,修補破裂的肝臟,同時進行胃壁挫裂傷修補術、腸粘連松解術,並沖洗引流腹腔,整個過程輸血超過1萬毫升。

常州市二院陽湖院區位於常州市南部工業發達地區,地處交通樞紐處,緊臨S38常合高速和S39江宜高速,又被長虹路高架,龍江路高架等多條高速包繞,自建院伊始,創傷中心就被作為重要規劃之一。常州市二院成立創傷急診樓,並組建常武地區首家以創傷病人收治為主的重症監護病房(TICU),配備國際先進的重症監護病房設備。

作為常州南部唯一的三甲綜合醫院,常州市二院正以不斷創新前行的姿態,回饋常州百姓的信任與期待。

僅為傳達更多資訊之目的,僅供參考

平臺負責人: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