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古代花費那麼多人力物力造長城,只是為了防禦來犯之敵,值得嗎

世人皆知,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它橫穿中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之巔,總長度700多公里,始建於春秋戰國。它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萬里長城

不過在古代,花費那麼多時間、人力和物力修築長城,按普通的觀點來說,建長城是為了禦敵,但是北方民族在漢,晉等朝都屢次越過長城,進犯中原。

而長城並沒有抵禦住敵人,長城建在高山上,但是北方的軍隊都在馬背上,即使沒有城牆也過不來。既然如此,為什麼在明朝又要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建長城呢?金軍也很快的就穿越了長城進入了中原,建立了清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長城到反而為日本軍隊提供了穿越中國防線和高山的道路。

明長城及九邊重鎮

請問中國歷代都知道長城是“空的”,那為什麼還要動用大量財力和物力建長城呢?

不管從秦朝開始看還是從後世來看,修築長城抵禦外來威脅都是值得的。秦朝時開始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其實,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都很強悍,中原這邊的政權與之交鋒都是處於不利地位。野戰雖然也有衛青和霍去病的勝利,

但是大多數都是失敗的。因為遊牧民族行動方便,而且彪悍。漢高祖剛統一天下曾經北伐匈奴,結果陷入白登之圍。之後,漢朝改變了政策,採取了和親政策,並大修長城。因為有了長城為屏障,保持了多年的穩定。 再看後世五代十國的時候,契丹興起。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後,契丹佔據了進入中原的門戶。北宋建國後,由於沒有長城可守,曾經多次想換取或者用武力奪取幽雲十六州,
就是想有長城做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屏障。但一直都沒有成功。所以,宋朝一直都處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強壓之下。金滅遼後不久,金軍長驅直下,就滅了北宋。而南宋一直處於和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紛爭中。最後還是被蒙古滅亡。 再看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派名將徐達北伐,也沒能完勝蒙元。只是把蒙元驅趕到了北方。明朝又從新修築長城,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
大部分都是那時修葺的。明朝後期後金興起,一直都是在遼東一帶,由於有長城的拱衛,後金一直都被明朝擋在關外。最後還是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清軍才擊敗李自成的軍隊奪取中原的。 可以看出長城在防衛北方遊牧民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說延綿了千年。中原政權經濟實力雄厚,科技也發達,要搞建設。遊牧民族機動性強,主要搞劫掠,所以在運動中,中原政權很難找到遊牧民族主力進行決戰。而修築長城,則可有效的防禦遊牧民族南下。這從歷史上看已經證明是最有效的了。

修築長城,雖然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保障了國家的安全,而且對後世後代都是造福。現在長城又成為了我們的文化遺產。中原政權很難找到遊牧民族主力進行決戰。而修築長城,則可有效的防禦遊牧民族南下。這從歷史上看已經證明是最有效的了。

修築長城,雖然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保障了國家的安全,而且對後世後代都是造福。現在長城又成為了我們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