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洛陽86歲老人填寫捐獻遺體登記表 要為醫學研究做貢獻

李可銘展示他的登記表

亮相緣由:

主動辦理了捐獻遺體登記手續

亮相人物:

昨日上午,家住澗西區軍安社區的86歲老人李可銘,打開寫著自己名字並貼有照片的“河南省公民志願獻遺體申請登記表”,看到上面蓋著“河南省紅十字會志願獻遺體接受中心”的紅色印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是我最大的心願,我想要說的話,都寫在上面了。”老人說著,遞給《洛陽晚報》記者一張稿紙,在這篇200多字的短文中,上面寫道:“捐獻遺體,是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懷,

社區對我的關心。”

1、通知全家人召開“緊急家庭會議”

李可銘是1個月前收到從鄭州寄來的“河南省公民志願獻遺體申請登記表”的。說起這件事,得從去年老人召開的一次“緊急家庭會議”說起。

2016年8月,李可銘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回家探望父母,當晚,李可銘的女兒李新華就接到了父親打來的電話:“你回來吧,我想跟你們說個事兒。”李可銘的語氣非常認真。

在這次全家人參加的家庭會議上,

老人宣佈了自己的決定:要在去世後捐獻遺體。“說實話,當時感覺挺接受不了的,也勸過他不要這麼做。”李新華回憶稱。

但是,老人的態度很堅決,表示一定要捐獻遺體。李新華說,對兒女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孝順的含義其實就是尊重老人的想法和決定,讓老人開心,所以家人經過溝通和商量,最終一致同意李可銘捐獻遺體的決定。

2、多次催促女兒詢問手續辦理結果

李可銘年事已高,兒子又長期在外地,因此捐獻遺體的相關手續,是李新華幫著父親辦理的。李新華說:“我把填好的登記表交給市紅十字會以後,我爸就開始翻台歷數日子,隔兩天就問我啥時候能有結果。”

“我年齡大了,怕到時候‘耽誤事兒’。”滿頭白髮、穿著一件舊外套的李可銘坐在家中一張籐椅上,緩緩地說,除腰椎有問題外,他現在的身體狀況還算不錯,

之所以催促女兒,是因為他曾看到過一則新聞,說有的人等到快“走”了才申請捐獻遺體,結果由於手續沒辦完,影響了捐獻。“我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沒能實現心願。”老人認真地說。

“我爸雖然年齡大了,但頭腦還是挺清楚的,對自己的事情非常認真。”李新華說,得知市紅十字會已經把相關資料交到了鄭州之後,她一直和對方保持著聯繫。有一次,李新華給河南省紅十字會志願獻遺體接受中心打電話詢問進展,

結果對方一聽被查詢人是李可銘,就告訴她“這位老先生昨天剛打電話問過”。

3 、“我腿腳不方便,就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退休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得到了關照,老有所養。決定在離世後捐獻遺體,是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懷,社區對我的關心。”李可銘深情地說。

李可銘的老伴兒王素珍說,丈夫在上班時曾被評選為省級勞動模範,1992年從我市一家國有企業退休後,相關單位和社區都給予了很多幫助。前幾年,他從報紙上瞭解到有人捐獻遺體的情況後,便萌生了這樣的念頭。

“不少老年人去當志願者,奉獻社會,我腿腳不方便,就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李可銘說,將來,如果自己的遺體能夠為醫學教學研究做點兒貢獻,那將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臨別時,李可銘老人起身相送,他拿著“河南省公民志願獻遺體申請登記表”,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問了記者一個問題:“你們說,我這麼做,中不中?”

相信讀者朋友都會對李可銘老人伸出大拇指,贊一聲“真中!”

1992年從我市一家國有企業退休後,相關單位和社區都給予了很多幫助。前幾年,他從報紙上瞭解到有人捐獻遺體的情況後,便萌生了這樣的念頭。

“不少老年人去當志願者,奉獻社會,我腿腳不方便,就做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李可銘說,將來,如果自己的遺體能夠為醫學教學研究做點兒貢獻,那將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臨別時,李可銘老人起身相送,他拿著“河南省公民志願獻遺體申請登記表”,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問了記者一個問題:“你們說,我這麼做,中不中?”

相信讀者朋友都會對李可銘老人伸出大拇指,贊一聲“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