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漁民出江捕撈長江刀魚 為何多半空手而歸?

會吃的老饕們都知道“刀不過清明”,說的是三月中旬到清明這段時間出水的刀魚最為鮮嫩肥美。臨近清明,刀魚捕撈行情如何?價格還任性嗎?連日來,記者就此展開探訪。

過半漁船空手而歸

3月26日上午10點半,市漁業一分公司漁民夏華利早早地收網、靠港。作為一名有著30多年捕魚經驗的“船老大”,夏華利對今年的收成很無奈。從3月1日開捕到現在,他平均每兩天才能捕到一條刀魚。“一兩條魚賣不上價錢,貼油費都不夠。”夏華利遇到的收成慘狀,已創近10年之最,“以前從來沒有收成這麼差的!”他不停地抽煙,神情焦慮地說,“確實沒有辦法,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同一時間,在斜橋鎮井興村江面,漁民黃金才開著漁船往回趕。黃金才兩手一攤:“白皮(指沒捕到魚)!”和他同行的3條漁船,也都空手而歸。當地另一位捕江刀大戶老徐,更是遭受重創。最近一周他幾乎顆粒無收,眼下連船工工資都快發不出了。

“現在,

一條船上能收到一斤江刀,就是不得了的高產了。”在新港夏仕港港口,兩名刀魚經紀人撇了撇嘴總結,“目前整個長江靖江段的漁船‘白皮’占一半,30%的船隻能捕到一條,20%的船能捕到兩條。”

價格每斤比去年暴跌2000元

刀魚數量少,著急的不僅是漁民,還有魚販。

新港水產市場的魚販陳新雲包了4條漁船,他提到今年的刀魚行情大倒苦水。老陳說:“4條船,兩天兩夜才收到6條刀魚。貨源沒辦法保證,

價格始終叫不上去。現在本地江刀比去年同期每斤暴跌2000元。”

漁婆農貿市場小清水產是我市規模最大的刀魚批發商戶之一,店主朱小清明顯感覺到今年江刀數量的稀少。上週六早上,本地2兩以上的江刀收購價是每斤5500元,午飯後每斤漲到5800元,下午三四點鐘,江邊傳來“十網九網空”的消息,魚價每斤又上漲了幾百元。“去年價格喊得最高的時候每斤9000~10000元,今年價格沒法喊,

實在沒有魚。到後來,客戶都情願買海刀了。”朱小清說,老話說江刀“清明前骨軟如棉,清明後骨硬如鐵”。目前接近價格峰值的長江刀魚,瘋狂的價格或將在未來3~5天內下行。

陳新雲認為,今年靖江刀魚數量少,讓浙江刀魚鑽了空子,浙江刀魚口味遠不及靖江刀魚,但產量高,價格只有靖江刀魚的三分之一,一些魚販子就將浙江刀魚冒充靖江刀魚賣給消費者。徐志紅是市漁業公司四分公司經理,

四分公司漁民在新港一帶捕魚,這一帶水域被譽為長江最鮮美的刀魚產地。“也許正是因為名氣在外,新港水產市場假冒刀魚就較多。我們公司有30多條漁船,今年漁民出港捕刀,一天兩潮水頂多只能捕到一兩條刀魚。不少酒店都打出正宗長江刀魚的招牌,不知道那些江刀是哪裡來的!”徐志紅說。

望江興歎漁民想轉行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在捕刀一線的漁民都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市農委漁政監督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沈林宏介紹,由於太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如今,漁民平均年齡超過55歲。

“以前,我們都喊刀魚叫‘迎春刀魚’,一開春刀魚就有了。”漁民龔福祥的腦海裡有一張清晰的刀魚變遷表:上世紀80年代,每網下去都不會跑空,至少有上百斤。那時刀魚個頭也比較大,都是3兩左右,吃刀魚比吃素菜還便宜。上世紀90年代以後,刀魚的產量不斷減少,2000年以來,產量更是直線下滑。

對於江刀數量的幾何級下跌狀況,市漁業二分公司經理張金才認為,這是環境污染與人工捕撈兩方面的因素綜合產生的結果,“我個人認為,環境因素是一個主要因素。現在的捕撈產量跟歷史上的捕撈產量相比,連零頭都不到。就是說,即便現在的漁民全部停止捕撈江刀,剩下的這點產量也僅為歷史產量的一個零頭。原因在於,現在作為刀魚通道的長江就像變成了一條‘人工運河’,人工干預的因素太多了,河口造橋、深水航道拓深、沿江各省份建水利工程,都對漁汛產生了不利影響。”

漁民老夏告訴記者,自己如今雖然持有捕撈證,但也只能“望江興歎”。他無奈地說,按照這個情形,他不得不考慮放棄漁業捕撈,轉行種田維持生計。

市農委漁政監督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沈林宏介紹,由於太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如今,漁民平均年齡超過55歲。

“以前,我們都喊刀魚叫‘迎春刀魚’,一開春刀魚就有了。”漁民龔福祥的腦海裡有一張清晰的刀魚變遷表:上世紀80年代,每網下去都不會跑空,至少有上百斤。那時刀魚個頭也比較大,都是3兩左右,吃刀魚比吃素菜還便宜。上世紀90年代以後,刀魚的產量不斷減少,2000年以來,產量更是直線下滑。

對於江刀數量的幾何級下跌狀況,市漁業二分公司經理張金才認為,這是環境污染與人工捕撈兩方面的因素綜合產生的結果,“我個人認為,環境因素是一個主要因素。現在的捕撈產量跟歷史上的捕撈產量相比,連零頭都不到。就是說,即便現在的漁民全部停止捕撈江刀,剩下的這點產量也僅為歷史產量的一個零頭。原因在於,現在作為刀魚通道的長江就像變成了一條‘人工運河’,人工干預的因素太多了,河口造橋、深水航道拓深、沿江各省份建水利工程,都對漁汛產生了不利影響。”

漁民老夏告訴記者,自己如今雖然持有捕撈證,但也只能“望江興歎”。他無奈地說,按照這個情形,他不得不考慮放棄漁業捕撈,轉行種田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