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共論|醫聯體建設命門在哪?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是關鍵!

改革是劑補藥,管理是修煉內功。分級診療的落地離不開醫聯體、醫共體的有效聯姻,而縣域醫院處於上下聯動的關鍵環節,其綜合醫療服務能力直接影響到分級診療能否落地。

作者 | 鞠姣 王翔

來源 | 中國縣域衛生

8月26日,在中國縣市級醫院學科建設論壇暨2017山東省縣級醫院學科建設與能力提升大會上,與會專家及各參會代表圍繞基層醫療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展開了廣泛討論。

此次會議由山東省醫院協會和中國縣域衛生雜誌社在濟南聯合主辦。國家衛計委、山東省衛計委、山東省醫院協會的相關負責人和各縣市的近百位醫院管理者出席了會議。

山東省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劉琳表示,山東省126家三級公立醫院(占省內三級醫院總數的84.6%)目前全部啟動醫療聯合體建設工作,

包括建立城市醫療集團模式、縣域醫共體模式、專科醫聯體模式、遠端協作網路模式。但要實現90%患者在縣域內診療的目標,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縣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

縣醫院要在分級診療整體服務體系中,應找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加強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能力,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強醫院標準化建設,切實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水準。在當前推動醫聯體建設過程中,

既要牽頭建設縣域醫聯體,又要成為基層醫療機構和三級醫院之間橋樑。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強調,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是醫聯體建設任務的根本所在。根據醫院探索醫聯體建設經驗,做好頂層設計和體系建設是醫聯體有效運行的組織保障;突破醫保報銷和收費標準等傳統制度藩籬是解除阻礙醫聯體建設發展的經濟保障;輸出先進醫院管理理念和方法,

加強基層單位制度建設,是加強醫聯體建設的制度保障。作為醫聯體龍頭單位還需要和下級醫院加強資源分享、資訊聯通和文化融合。

浙江省寧波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許幼峰介紹了醫院通過“遠端會診”提升基層醫院服務能力的相關工作。他指出,我國地域遼闊,診療條件和水準不一,偏遠地區急需遠端醫療支援。遠端診療的發展將使超聲檢查模式發生極大轉變。

開展遠端診療,落實分級診療工作除了醫院間的上下聯動,同樣也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

安徽省甯國市人民醫院院長程朝暉總結緊密醫共體試點工作經驗指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基層首診,首要條件是“基層醫院接得住”。為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準,醫院在加強自身人才隊伍、重點學科建設外,設立醫共體辦公室,組織本院專業技術人員下基層開展門診、查房、手術、講座及管理指導,從技術支援、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方面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全方位幫扶。

山東省東昌府區人民醫院院長郭敬春指出,目前全國99%的縣域醫院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同時也面臨提高服務品質的挑戰。東昌府區人民醫院一方面加強和上級醫院聯繫,使專家到本院進行醫療服務;另一方面,在加強學科建設、降低藥占比、規範臨床路徑、延伸服務專案、吸引人才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山東省薛城區人民醫院院長李文指出,分級診療的落地需要提高基層醫療綜合服務能力,也需要醫療、醫保、醫藥的三醫聯動。不同疾病按病種到相應的醫療機構治療,不經轉診越級到上級醫院的可通過降低醫保報銷比來規範。鼓勵基層首診,不僅可以節約診療費用,還可以避免醫保的不合理使用。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肖潔指出,疾病的康復是個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醫生,也需要護士。基層醫療機構護理水準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患者能否順利轉診到下級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病人能否按照醫生要求規範救治需要護士有效落實,護理上的高精尖人才同樣需要下沉到縣域醫院,提高下級機構的護理水準。

作為本次論壇的支持方,邁瑞醫療集團中國區副總經理徐超在談及醫聯體建設時表示,作為全球醫療設備供應商前50強的企業,邁瑞的超聲診斷設備也在遠端診療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何因地制宜加強醫聯體建設?

醫聯體建設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對於在組建醫聯體的過程中如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整體統籌和區域統籌相結合的問題,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典範案例:

江蘇省鎮江市很好地調動了區域內醫療資源,分級轉診患者,將手術治療和後期康復有效銜接,形成了醫養結合的連續性服務模式;

安徽省天長市為吸引人才到基層工作,結合縣醫院人多編制少、鄉里人少編制多的實際情況,實行縣招鄉用的政策,很好地調動了醫生下鄉的工作積極性;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發展遠端醫療服務,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面臨基層患者就診時間不集中,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實現了出診專家與患者的切換,比如週一週二專家在診室出診,週三週四改為遠端醫療會診;

羅湖醫院集團發展以健康管理為中心的診療模式,醫保事先將患者治病的經費給到醫院,扣除醫療費後的經費作為醫院集團的收入,所以當地居民少一人生病,醫院就少了一份開銷,這也是醫院拿出部分經費免費給當地居民打疫苗的原因。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

從技術支援、人才培養、醫院管理等方面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全方位幫扶。

山東省東昌府區人民醫院院長郭敬春指出,目前全國99%的縣域醫院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同時也面臨提高服務品質的挑戰。東昌府區人民醫院一方面加強和上級醫院聯繫,使專家到本院進行醫療服務;另一方面,在加強學科建設、降低藥占比、規範臨床路徑、延伸服務專案、吸引人才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山東省薛城區人民醫院院長李文指出,分級診療的落地需要提高基層醫療綜合服務能力,也需要醫療、醫保、醫藥的三醫聯動。不同疾病按病種到相應的醫療機構治療,不經轉診越級到上級醫院的可通過降低醫保報銷比來規範。鼓勵基層首診,不僅可以節約診療費用,還可以避免醫保的不合理使用。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肖潔指出,疾病的康復是個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醫生,也需要護士。基層醫療機構護理水準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患者能否順利轉診到下級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病人能否按照醫生要求規範救治需要護士有效落實,護理上的高精尖人才同樣需要下沉到縣域醫院,提高下級機構的護理水準。

作為本次論壇的支持方,邁瑞醫療集團中國區副總經理徐超在談及醫聯體建設時表示,作為全球醫療設備供應商前50強的企業,邁瑞的超聲診斷設備也在遠端診療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何因地制宜加強醫聯體建設?

醫聯體建設是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分級診療的重要抓手。對於在組建醫聯體的過程中如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整體統籌和區域統籌相結合的問題,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典範案例:

江蘇省鎮江市很好地調動了區域內醫療資源,分級轉診患者,將手術治療和後期康復有效銜接,形成了醫養結合的連續性服務模式;

安徽省天長市為吸引人才到基層工作,結合縣醫院人多編制少、鄉里人少編制多的實際情況,實行縣招鄉用的政策,很好地調動了醫生下鄉的工作積極性;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發展遠端醫療服務,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面臨基層患者就診時間不集中,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實現了出診專家與患者的切換,比如週一週二專家在診室出診,週三週四改為遠端醫療會診;

羅湖醫院集團發展以健康管理為中心的診療模式,醫保事先將患者治病的經費給到醫院,扣除醫療費後的經費作為醫院集團的收入,所以當地居民少一人生病,醫院就少了一份開銷,這也是醫院拿出部分經費免費給當地居民打疫苗的原因。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