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黑出翔的潘金蓮到底什麼樣,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今天中午吃飯時路過一家燒餅店,生意一般。至於這家店具體盈虧我就不太清楚了,只是突然想起了《水滸傳》中的武大郎也是賣燒餅的,一生清貧,家中還養了個潘金蓮。竟忍不住感歎還是以前好,

即便是像武大郎這樣的矮矬窮竟還能夠取個貌若天仙的媳婦!皇上都羡慕不過來吧?

但是後來越想越不對勁,按理說古代的階級與勢利程度應該比現在更鮮明才對,像潘金蓮長這個樣子,在古代也算個大美人了,為什麼要嫁給武大郎呢?就算由父母訂親,

長那麼漂亮的女兒,在古代你不訂個達官貴人至少也訂個中產階級吧?為什麼要找到武大郎呢?我們再看小說中的潘金蓮,燒得一手好菜,每一次偷☆禁☆情,也都下廚為西門慶做幾道好菜。(你要對比著讀,會發現和西門慶另一個偷☆禁☆情的女人王六兒,每次偷☆禁☆情時總是去買熟菜)。更違背常理的是:潘金蓮琵琶也彈得非常優秀,常給西門慶彈奏琵琶,
小說中以“輕舒玉筍,款弄冰弦”來形容。而美貌的描寫則更多了:“論風流,如水泥晶盤內走明珠;語態度,似紅杏枝頭籠曉日。眾和尚見了武大這老婆,一個個都迷了佛性禪心,關不住心猿意馬,七顛八倒,酥成一塊。”老和尚都把持不住,放到今天,哪裡找這種又會下廚、又會彈琴、而且還長得沉魚落雁的妹紙?白日夢要麼?

所以,難道是潘金蓮年輕時玩累了,找個老實人嫁算了?這也不符合遊戲設定啊。於是回來後我翻了下資料發現,小說描寫的完全不是現實。

首先,武大郎和潘金蓮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也是真實的夫妻。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確實出身貧寒,父親在幼年就死了。但其從小聰穎過人,崇文尚武,

尤其喜歡詩書(估計情書也寫得不錯)。在其中年時考中了進士,於是拜七品官,出任山東縣陽谷縣縣令。和賣燒餅沒什麼關係,而且還是造福一方父母官。武大郎當官非常清廉,鄉民們相擁而敬。要知道在那時一個窮孩子最後能做官到七品也算是屌絲逆襲成功、光宗耀祖、事業發達了。潘金蓮呢?

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大小姐,出生富裕,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處的黃金莊。潘金蓮從小愛慕武大郎的才華,在武大郎少年窮苦時經常接濟他,並且與其早早私訂下了終身。潘金蓮在武大郎考中進士前就下嫁與他,生育了四個子女。兩人和睦恩愛一生,根本沒有任何的出軌!潘、武兩家至終都是一個很平常也很幸福的家庭,尤其潘金蓮名門淑媛、賢良熟德,反而是賢妻良母的榜樣。

以上當然是有證據的,武大郎死後的墓碑銘文上刻:“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這應該是武大郎後人所書,明顯可見文筆間躺著也中槍的冤屈表情。墓碑文的佐證力度我想比小說大多了吧。其次最有力的證據是1946年武大郎的墓被挖掘出世,從骨骼算,武大郎實際身高在1米78以上。比我還高好麼?!!且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很大,棺木用料都是珍貴的楠木,顯然不是一個窮苦賣燒餅人士的墓穴啊。那為什麼潘金蓮和武大郎的身世被後人如此篡改了呢?

據其後人所言,武大郎少時貧困,曾受一位姓王的同學資助(估計常請客吃飯吧)。後來武大郎當官了,那位王同學反而家境敗落,便千里迢迢跑到山東要求武大郎還人情。怎麼還呢?王同學想要武大郎給他某個官位。武大郎想,你現在家境不好我請你幾頓飯不是問題,但給熟人官位做這不是違紀了麼?之前說了武大郎為官清廉,是真的清廉,於是果斷拒絕了王同學的要求。

求官不成的王同學對此事懷恨在心:“我小時候請過你吃飯,如今你當上縣令了居然不給我個官做?好啊,武大郎,現在發達了了不起了是吧?”(你看,宋朝就有這種心態扭曲的人。)於是王同學為發洩心中怨恨,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大朗與潘金蓮二人的各種醜事,想盡設法污蔑損他們。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尤其這種鄰里八卦在那個年代越發傳的離譜,再經各茶館添油加醋,很快,有關武大郎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版本還不止一個。我們都知,寫小說的作家常常需要出門取材。所謂取材,就是在各處收集不同的故事,加以竄編寫進小說。古代的作家也是如此,聊齋就是這麼來的。你看水滸和金瓶梅裡面很多超乎常人的事蹟基本都是不真實的。你想施耐庵生於元末明初,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流言傳到他耳中不知道已經改過多少個版本了。武大郎本來是個老實的官員,被你造謠成戴綠帽並讓潘金蓮殺害的燒餅店老闆也就算了,到底人還是老實的。最鬱悶莫過於潘金蓮,本一賢妻良母的絕世美女被刻畫為流傳百世、家喻戶曉的第一“娼婦”角色,你說她冤不冤?這個歷史悠久的謠言要洗清估計不是件容易的事,潘金蓮已經變成一個發洩的角色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調侃也好、安慰也罷,似乎人們都需要這樣一個角色在茶餘飯後之中,即便是虛構的。

(青梅煮酒,閒話古今,——阿密特考古)

反而是賢妻良母的榜樣。

以上當然是有證據的,武大郎死後的墓碑銘文上刻:“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愛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似,衣食難濟。少時聰敏,崇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這應該是武大郎後人所書,明顯可見文筆間躺著也中槍的冤屈表情。墓碑文的佐證力度我想比小說大多了吧。其次最有力的證據是1946年武大郎的墓被挖掘出世,從骨骼算,武大郎實際身高在1米78以上。比我還高好麼?!!且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很大,棺木用料都是珍貴的楠木,顯然不是一個窮苦賣燒餅人士的墓穴啊。那為什麼潘金蓮和武大郎的身世被後人如此篡改了呢?

據其後人所言,武大郎少時貧困,曾受一位姓王的同學資助(估計常請客吃飯吧)。後來武大郎當官了,那位王同學反而家境敗落,便千里迢迢跑到山東要求武大郎還人情。怎麼還呢?王同學想要武大郎給他某個官位。武大郎想,你現在家境不好我請你幾頓飯不是問題,但給熟人官位做這不是違紀了麼?之前說了武大郎為官清廉,是真的清廉,於是果斷拒絕了王同學的要求。

求官不成的王同學對此事懷恨在心:“我小時候請過你吃飯,如今你當上縣令了居然不給我個官做?好啊,武大郎,現在發達了了不起了是吧?”(你看,宋朝就有這種心態扭曲的人。)於是王同學為發洩心中怨恨,在回鄉的路上還四處編造張貼武大朗與潘金蓮二人的各種醜事,想盡設法污蔑損他們。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尤其這種鄰里八卦在那個年代越發傳的離譜,再經各茶館添油加醋,很快,有關武大郎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版本還不止一個。我們都知,寫小說的作家常常需要出門取材。所謂取材,就是在各處收集不同的故事,加以竄編寫進小說。古代的作家也是如此,聊齋就是這麼來的。你看水滸和金瓶梅裡面很多超乎常人的事蹟基本都是不真實的。你想施耐庵生於元末明初,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流言傳到他耳中不知道已經改過多少個版本了。武大郎本來是個老實的官員,被你造謠成戴綠帽並讓潘金蓮殺害的燒餅店老闆也就算了,到底人還是老實的。最鬱悶莫過於潘金蓮,本一賢妻良母的絕世美女被刻畫為流傳百世、家喻戶曉的第一“娼婦”角色,你說她冤不冤?這個歷史悠久的謠言要洗清估計不是件容易的事,潘金蓮已經變成一個發洩的角色刻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調侃也好、安慰也罷,似乎人們都需要這樣一個角色在茶餘飯後之中,即便是虛構的。

(青梅煮酒,閒話古今,——阿密特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