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部戰區陸軍參加閩西革命老區水土流失治理(圖)

2017年3月20日,東部戰區陸軍組織2000余名官兵趕赴閩西革命老區福建省長汀縣,

參加為期一周的水土流失治理暨植樹造林活動。 賴橋泉 攝

中新網福建長汀3月29日電 (胡山 黃建東 吳科儒)3月20日至26日,東部戰區陸軍機關率所屬第31集團軍2100余名官兵,頂風冒雨赴福建省長汀縣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暨植樹造林活動,以實際行動為閩西革命老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建設美麗福建”的目標作貢獻。

車輛不能到達植樹地點,樹苗只能靠官兵們扛進去。一周時間裡,官兵們共植樹11萬株。 賴橋泉 攝

長汀縣位於福建西南部閩贛交界區域,曾是中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份之一,經過十餘年的艱辛努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保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艱巨的任務。近年來,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

部隊官兵積極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水土流失治理暨植樹造林活動,先後派出6700余名官兵,在長汀縣、上杭縣、連城縣植樹近50萬株,施肥13700餘畝,為駐地生態環境建設貢獻出卓越力量。

軍民一家親,

戰士萬傑、王明珠與駐地村民謝大姐共同種下友誼樹。 賴橋泉 攝

山高路陡坑深,大軍縱橫馳奔。3月21日一大早,某旅官兵攜帶施工工具、肥料等向指定地點進發,途經該部兩年前的植樹地域,看著昔日荒山已逐漸成林,個個充滿了自豪感。雖春寒料峭、細雨紛飛、山路泥濘,但艱難困苦擋不住官兵們的戰鬥熱情。一些植樹點位於大山深處,坡度較陡,交通不便,部隊就徒步行軍,

翻山越澗向前挺進;一些地區肥力較差,官兵們肩扛手抬,把數十噸肥料搬進治理區域。

記者在長汀縣河田鎮的植樹點看到,“沙場練兵護偉大祖國,長汀植樹建秀美山川”“人民子弟心系紅色聖地,軍民攜手共築綠色長城”“聚力改革展勁旅雄風,植樹造林塑美好家園”等標語振奮人心。某旅汽車連副班長張京泉是長汀縣人,這是他第二次隨部隊來家鄉植樹,雖然小腿被灌木叢劃了一道3釐米長的口子,

但他簡單包紮後又沖在了最前面:“戰友們大老遠趕來幫助我的家鄉治理水土流失,我是長汀人,更應該沖在前面!”

“植樹造林、培土施肥都是細緻的技術活,平時操槍弄炮、雷厲風行的官兵們能否勝任?”該集團軍領導介紹:“每次植樹前,我們都會提前派骨幹接受駐地林業部門水土流失治理和建林護林技術培訓,明確作業步驟和技術標準,掌握作業工具和專業檢測器材使用方法,這次也不例外。”

長汀縣由於長期受水土流失影響,山地上雖有植被,但均生長不良,20多年的林木難以成材,林下草灌退化,土壤表土流失,僅剩心土,形成了“遠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圖為官兵與百姓一起種植樹苗。 賴橋泉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期7天的植樹活動中,官兵們平均每天作業9個多小時,在長汀縣林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精心配製肥料,認真測量樹坑深度,科學移栽樹木,共植樹1700餘畝,施肥面積4000余畝,高質、超額完成了任務。

近年來,經過一茬茬官兵的接力植樹,過去的“火焰山”已變成了如今的“花果園”,使閩西地區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此外,他們還利用種樹間隙,積極參與民生工程,相繼開展了以捐資助學、國防教育、便民義診、助民勞動及參觀見學為內容的“五個一”擁政愛民活動。駐地百姓翹首稱讚:“感謝親人解放軍!”(完)

這次也不例外。”

長汀縣由於長期受水土流失影響,山地上雖有植被,但均生長不良,20多年的林木難以成材,林下草灌退化,土壤表土流失,僅剩心土,形成了“遠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圖為官兵與百姓一起種植樹苗。 賴橋泉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為期7天的植樹活動中,官兵們平均每天作業9個多小時,在長汀縣林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精心配製肥料,認真測量樹坑深度,科學移栽樹木,共植樹1700餘畝,施肥面積4000余畝,高質、超額完成了任務。

近年來,經過一茬茬官兵的接力植樹,過去的“火焰山”已變成了如今的“花果園”,使閩西地區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此外,他們還利用種樹間隙,積極參與民生工程,相繼開展了以捐資助學、國防教育、便民義診、助民勞動及參觀見學為內容的“五個一”擁政愛民活動。駐地百姓翹首稱讚:“感謝親人解放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