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歷史上唯一讓日軍喪膽,讓韓國朝鮮敬佩的將軍,至今無人超越

歷史上日本與中國交戰數次,最終都是以日本戰敗為結局。光是在明朝時就跟日本大國兩次硬仗。一次是東南沿海的由胡宗憲和戚繼光帶領的抗倭,另一次則是日本入侵當時的朝鮮,

最後朝鮮向當時的宗主國明朝求救,於是當時的萬曆皇帝派兵支援,最終打敗了日軍。而這次與日軍的戰鬥,有一位將軍徹底讓日軍喪膽,讓當時的朝鮮敬佩。這位將軍就是李如松。

李如松是誰呢?

李如松是李成梁的大兒子,如果你知道一點明朝歷史,就知道,這個李成梁有多厲害,連後來的毛文龍和袁崇煥都沒法和李成梁比,李成梁鎮守遼東30年,率領遼東鐵騎先後打過的大仗有數十次,

邊帥武功之盛,200年來前所未有。還滅了當時建州女貞首領王杲、子阿台部。,所謂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李如松跟他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甚至超過李成梁。因為萬曆三大征有兩次都是李如松打的,還都是全勝。

李如松

揚名西北:寧夏之役

當時寧夏鎮原副總兵哱拜勾結當時的蒙古叛亂,朝廷派了幾波支援都吃了敗仗,李如松臨危受命,出任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帥遼東、宣府、大同、山西兵、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從此開始著名的“萬曆三大征”中的第一征。李如松到了後直接幹掉哱拜兩個部下,哱拜立馬投降,最後李如松發揚自己斬草除根的傳統,最後滅了他。叛變平息。從此揚名。

李成梁

平壤鏖戰:令日軍聞風喪膽

李如松到達平壤時,平壤已經被日軍佔領,李如松為了收復平壤,派吳惟忠佯攻,李如松則派兵用當時的一種火器五雷神機讓日本吃了個啞巴虧,第一次見識到李如松的厲害。但是最終還是要攻城的,明軍被日軍從城下傾倒的開水、巨石、滾木火槍打死打傷無數,

可是李如松還是想出了辦法,先攻上城牆的士兵賞金五千金,於是明軍個個奮勇向前。到這,你以為李如松讓士兵上自己不上嗎慫貨嗎?不是!李如松而是巡視全城,看到哪個地方敗退縱馬迎上去,擊退敵人,由於自己太耀眼,被敵軍的炮打落馬下,不過,李如松還是站了起來,拍拍屁股說換馬再戰,士兵看到這樣的將軍,鬥志昂揚。最後攻下城池,
把日軍圍堵在幾處高地,大家都知道,日軍是特別的一根筋的,不願意投降要抵抗到底,俗話說窮寇莫追。李如松還是想到了辦法,派士兵撿木頭柴火圍在日軍周圍然後點燃,週邊明軍持槍對準逃出的人,最後全殲敵人。

血戰碧蹄館

血戰碧蹄館

拿下平壤後,李如松前往下一個目標,漢城,李如松先派遣手下查大受探路,查大受一會兒回來一個戰報:斬獲首級六百餘。李如松憑直覺感到不對勁,確實,其實當時日軍不服氣故意誘敵深入的詭計,最後李如松帶著2千兵分兩批與上萬日軍在碧蹄館相遇,當時李如松已經發現入了敵人埋伏圈,但是李如鬆手持長刀,面對全軍,發出怒吼:“全軍攻擊,如敢畏縮者,斬!”。膽氣過人!,不過他也不是有勇無謀!因為他是有資本的,第一,他帶領的全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全是遼東鐵騎精銳,還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騎馬鐵炮,李如松一行不足三千人對戰敵人上萬人鏖戰一夜,明軍的英勇讓日軍誤以為這是明軍發起的總攻,最後撒網捕魚,漁網破了,日軍敗退。也正是這次戰役扭轉了當時的情況,最終因為這次戰役日軍決定開始和明朝談判。

李成梁

我們來看下,自李如松的成就

入朝起,短短半年時間,日軍全線潰敗,死失合計三萬五千餘人,其軍隊主力,第一軍小西行長部幾乎全軍覆滅,日軍的戰鬥力遭到致命打擊,疲憊交加,鬥志全無。

再看下當時朝鮮皇帝怎麼說的:“天地為之擺裂,山淵為之翻覆,小邦(朝鮮)袖手駭縮,莫幹助力,(日軍)螳臂據轍,無敢抵敵。”

最後,以讚揚李如松的詩句來結束本文吧:“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征鞍。”

拿下平壤後,李如松前往下一個目標,漢城,李如松先派遣手下查大受探路,查大受一會兒回來一個戰報:斬獲首級六百餘。李如松憑直覺感到不對勁,確實,其實當時日軍不服氣故意誘敵深入的詭計,最後李如松帶著2千兵分兩批與上萬日軍在碧蹄館相遇,當時李如松已經發現入了敵人埋伏圈,但是李如鬆手持長刀,面對全軍,發出怒吼:“全軍攻擊,如敢畏縮者,斬!”。膽氣過人!,不過他也不是有勇無謀!因為他是有資本的,第一,他帶領的全是自己的嫡系部隊,全是遼東鐵騎精銳,還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騎馬鐵炮,李如松一行不足三千人對戰敵人上萬人鏖戰一夜,明軍的英勇讓日軍誤以為這是明軍發起的總攻,最後撒網捕魚,漁網破了,日軍敗退。也正是這次戰役扭轉了當時的情況,最終因為這次戰役日軍決定開始和明朝談判。

李成梁

我們來看下,自李如松的成就

入朝起,短短半年時間,日軍全線潰敗,死失合計三萬五千餘人,其軍隊主力,第一軍小西行長部幾乎全軍覆滅,日軍的戰鬥力遭到致命打擊,疲憊交加,鬥志全無。

再看下當時朝鮮皇帝怎麼說的:“天地為之擺裂,山淵為之翻覆,小邦(朝鮮)袖手駭縮,莫幹助力,(日軍)螳臂據轍,無敢抵敵。”

最後,以讚揚李如松的詩句來結束本文吧:“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