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青荷”位列榜首!浙江省十大慈善熱點事件出爐!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正式實施一周年之際,

由省民政廳、省慈善總會、省慈善聯合會牽頭組織評選的“浙江省十大慈善熱點事件”新鮮出爐。據瞭解,在徵集過程中,全省機關企事業單位、各類慈善組織、愛心人士積極參與,共推薦了53個申報事件。通過初評初審,產生了15個事件入圍候選名單。候選名單在多家媒體進行了展示,最終經網路投票和專家評審,確定了如下“十大慈善熱點事件”。

浙江省十大慈善熱點事件

1、浙江各類慈善、志願服務組織積極參與G20峰會服務

2016年9月的G20杭州峰會上,4021名志願者“小青荷”作為G20杭州峰會的代名詞精彩亮相,他們服務於3760個崗位,車站、景區等299個服務點,累計服務時數19.4萬小時,服務嘉賓5萬余人次,得到國內外媒體報導220餘篇次,展現了“志願精神、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韻味、中國氣派”的志願者文化形象。

還有成千上萬的浙江各行各業志願者們,在各個地區和崗位,為峰會的成功舉辦貢獻了積極有效的力量。

2、首批全省性慈善組織獲得“慈善組織”身份,慈善組織法律屬性得以明確

2016年12月5日,浙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浙江省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寧波鄞州銀行公益基金會、浙江千訓愛心基金會5家被認定為“慈善組織”,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以來,浙江省首批全省性慈善組織,其中前三家同時獲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截至2017年8月25日,全省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中認定為慈善組織有91家,登記為慈善組織的20家,總計111家,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31家。

3.寧波“善園”舉行開園儀式,成為寧波慈善地標和中心

2017年6月17日,寧波“善園”開園。截止2017年8月7日,“善園”先後收到百餘家企業、近萬人次捐贈的善款和物品。在實體基礎上,由“善園”眾籌發起設立的善園公益基金會,通過善園網共實施了621個救助項目,募集善款10087814元,

專案涉及30個省(市、自治區),吸引、發動了69萬餘人次參與公益幫扶。“善園”作為一個政府推動、社會組織以眾籌方式籌資建設的公益園區,發揮心靈家園、公益總部、愛心樞紐等平臺價值,契合公益慈善的發展潮流,具有典型示範價值。

4、省委省政府舉行“第五屆浙江慈善獎”頒獎活動,一批先進典型受到表彰

“浙江慈善獎”是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我省公益慈善領域最高獎,2006年8月設立,先後舉辦了四屆。第五屆“浙江慈善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佈實施後首次以省政府名義開展的評選活動,共有120個在公益慈善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機構和項目獲獎。2016年12月28日,省委省政府舉辦了以“慈善之光”為主題的頒獎活動,表彰先進典型,分享慈善故事,傳播慈善精神,激發慈善熱情,對推動全省慈善事業發展,實現“兩個高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浙江互聯網慈善發展迅猛,網路已經成為重要的募捐管道

浙江是互聯網先行區,互聯網慈善成為浙江公益慈善事業中一股巨大的力量。民政部公佈的首批13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資訊平臺,浙江的淘寶網和螞蟻金服公益平臺入圍。資料顯示,201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以來,有3.2億淘寶買家參與了超48.1億次的公益行動,募集了2.44億元的公益善款。螞蟻金服公益平臺連接著近80家公益組織,累計募捐約3.6億元,超5000萬人次參與捐贈。浙江各類慈善組織網路募捐紛紛登臺,善園網、親青籌、叢善橋以及溫州“樂善365”、“慈愛湖州”等網路捐助平臺支援多項公益計畫,為公益專案發展籌款、公眾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

6、第三屆“西湖論善”成功舉辦,“西湖論善”成為浙江公益慈善領域交流互動平臺

2016年10月28日,第三屆“西湖論善”活動在杭州召開。分1個總論壇,3個分論壇,論題包括社會企業與慈善信託——社會“善”經濟,慈善組織區域協同與合作——探索“慈善”共用價值,新型公益組織規範運作與現代化救災發展。首屆“西湖論善”2014年10月舉辦,旨在搭建覆蓋浙江省、面向全國的浙江公益領域互動交流平臺,將好的經驗請進來,將優質案例推廣出去,將其打造成有“浙江特色”的傳播公益文化有效載體。

7、大災大難面前,彰顯民間慈善救援力量的英雄本色

2016年9月28日,麗水蘇村突發山體滑坡,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公羊隊等30多個社會組織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救援。2017年5月12日,“協同—2017”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實兵演練在紹興舉辦,28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以應對颱風、洪澇、泥石流等災害為背景,展示了直升機救援、潛水打撈、高樓救援等10個科目。2017年6月25日,蘭溪遭受1955年以來的第二大洪水。浙江民安等20余支社會救援組織400多人星夜兼程趕赴蘭溪,支援當地開展救災工作。在各種大災大難面前,社會救援組織彰顯英雄本色,已成為政府力量的有效補充,逐步實現從政府單一主體向社會多元聯動的防災減災救災新模式轉變。

8、浙江十萬“民間河長” 善行義舉參與“五水共治”

2017年7月,浙江河長製作為國內首個省級地方性法規正式出臺。在全民治水行動中,十萬“民間河長”最為靚麗。他們中既有“紅領巾河長”、“河小二”等青年人,也有“池大爺”、“塘大媽”等老年人;既有“巾幗護河隊”、“自強志願者護河隊”,更有企業河長、洋河長和鄉賢河長。衢州的“騎行河長”、慈溪的“百米微河長”、天臺的“十米河長”都顯示了民間河長的智慧。浙江十萬“民間河長”年齡跨度大、界別覆蓋廣、護水責任強、治水形式多,他們守護河塘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通過捐款出力護航“五水共治”,以治水善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9、困境和留守兒童成為關注的重點,公益慈善組織創新服務專案予以幫扶

浙江省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推進普惠型兒童福利體系建設的意見》,政府從政策制度層面上著力解決困境和留守兒童問題,各地公益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通過新穎的專案創新參與其中,探索落實兒童保護政策。寧波市10家公益慈善組織共同組建的“關愛困境、留守兒童公益聯盟”、省慈善總會的“關愛兒童之家”、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的“煥新樂園”和留守兒童大病保險、省陽光教育基金會的“夢想課堂”、都市快報的“長腿叔叔·留守兒童關愛計畫”、青年時報的“圓夢留守兒童公益活動”等等,積極參與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幫扶服務。

10、“創新與融合”2016首屆浙江助殘公益峰會,開啟“助殘幫扶、創業創新”新篇章

2016年10月29日,“創新與融合”2016首屆浙江助殘公益峰會在杭州舉行。以創業創新專案為主,為浙江社會企業,尤其殘疾人的創業就業而專門進行的公益峰會,于浙江尚屬首次。峰會上,“創新浙江”助殘幫扶創業創新大賽順利開展決賽路演。32個精品助殘幫扶創業創新專案競逐“十佳”,60余家風投機構、公益組織、愛心企業等單位參加,6家機構現場簽約謀合作,展現了全社會助殘幫扶的智慧、情懷和專業力量,以及我省312萬殘疾人為“雙創”時代譜寫的別樣讚歌。峰會展示項目中多數已落地,近20個項目在爭創省級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直接輻射帶動殘疾人就業1000余人。

“浙江慈善獎”是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我省公益慈善領域最高獎,2006年8月設立,先後舉辦了四屆。第五屆“浙江慈善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佈實施後首次以省政府名義開展的評選活動,共有120個在公益慈善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機構和項目獲獎。2016年12月28日,省委省政府舉辦了以“慈善之光”為主題的頒獎活動,表彰先進典型,分享慈善故事,傳播慈善精神,激發慈善熱情,對推動全省慈善事業發展,實現“兩個高水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浙江互聯網慈善發展迅猛,網路已經成為重要的募捐管道

浙江是互聯網先行區,互聯網慈善成為浙江公益慈善事業中一股巨大的力量。民政部公佈的首批13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資訊平臺,浙江的淘寶網和螞蟻金服公益平臺入圍。資料顯示,2016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實施以來,有3.2億淘寶買家參與了超48.1億次的公益行動,募集了2.44億元的公益善款。螞蟻金服公益平臺連接著近80家公益組織,累計募捐約3.6億元,超5000萬人次參與捐贈。浙江各類慈善組織網路募捐紛紛登臺,善園網、親青籌、叢善橋以及溫州“樂善365”、“慈愛湖州”等網路捐助平臺支援多項公益計畫,為公益專案發展籌款、公眾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

6、第三屆“西湖論善”成功舉辦,“西湖論善”成為浙江公益慈善領域交流互動平臺

2016年10月28日,第三屆“西湖論善”活動在杭州召開。分1個總論壇,3個分論壇,論題包括社會企業與慈善信託——社會“善”經濟,慈善組織區域協同與合作——探索“慈善”共用價值,新型公益組織規範運作與現代化救災發展。首屆“西湖論善”2014年10月舉辦,旨在搭建覆蓋浙江省、面向全國的浙江公益領域互動交流平臺,將好的經驗請進來,將優質案例推廣出去,將其打造成有“浙江特色”的傳播公益文化有效載體。

7、大災大難面前,彰顯民間慈善救援力量的英雄本色

2016年9月28日,麗水蘇村突發山體滑坡,義烏民間緊急救援協會、公羊隊等30多個社會組織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救援。2017年5月12日,“協同—2017”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實兵演練在紹興舉辦,28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以應對颱風、洪澇、泥石流等災害為背景,展示了直升機救援、潛水打撈、高樓救援等10個科目。2017年6月25日,蘭溪遭受1955年以來的第二大洪水。浙江民安等20余支社會救援組織400多人星夜兼程趕赴蘭溪,支援當地開展救災工作。在各種大災大難面前,社會救援組織彰顯英雄本色,已成為政府力量的有效補充,逐步實現從政府單一主體向社會多元聯動的防災減災救災新模式轉變。

8、浙江十萬“民間河長” 善行義舉參與“五水共治”

2017年7月,浙江河長製作為國內首個省級地方性法規正式出臺。在全民治水行動中,十萬“民間河長”最為靚麗。他們中既有“紅領巾河長”、“河小二”等青年人,也有“池大爺”、“塘大媽”等老年人;既有“巾幗護河隊”、“自強志願者護河隊”,更有企業河長、洋河長和鄉賢河長。衢州的“騎行河長”、慈溪的“百米微河長”、天臺的“十米河長”都顯示了民間河長的智慧。浙江十萬“民間河長”年齡跨度大、界別覆蓋廣、護水責任強、治水形式多,他們守護河塘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通過捐款出力護航“五水共治”,以治水善舉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9、困境和留守兒童成為關注的重點,公益慈善組織創新服務專案予以幫扶

浙江省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推進普惠型兒童福利體系建設的意見》,政府從政策制度層面上著力解決困境和留守兒童問題,各地公益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通過新穎的專案創新參與其中,探索落實兒童保護政策。寧波市10家公益慈善組織共同組建的“關愛困境、留守兒童公益聯盟”、省慈善總會的“關愛兒童之家”、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的“煥新樂園”和留守兒童大病保險、省陽光教育基金會的“夢想課堂”、都市快報的“長腿叔叔·留守兒童關愛計畫”、青年時報的“圓夢留守兒童公益活動”等等,積極參與留守和困境兒童關愛幫扶服務。

10、“創新與融合”2016首屆浙江助殘公益峰會,開啟“助殘幫扶、創業創新”新篇章

2016年10月29日,“創新與融合”2016首屆浙江助殘公益峰會在杭州舉行。以創業創新專案為主,為浙江社會企業,尤其殘疾人的創業就業而專門進行的公益峰會,于浙江尚屬首次。峰會上,“創新浙江”助殘幫扶創業創新大賽順利開展決賽路演。32個精品助殘幫扶創業創新專案競逐“十佳”,60余家風投機構、公益組織、愛心企業等單位參加,6家機構現場簽約謀合作,展現了全社會助殘幫扶的智慧、情懷和專業力量,以及我省312萬殘疾人為“雙創”時代譜寫的別樣讚歌。峰會展示項目中多數已落地,近20個項目在爭創省級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直接輻射帶動殘疾人就業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