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山縣洛門牟坪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見聞

天天天水網記者 劉曉亞 何永德

8月的最後一天,記者一行驅車出市區,

上高速直奔武山縣,去探究武山縣富農產業建設與發展的前世今生。武山縣洛門牟坪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是此行的第一站。

武山縣洛門牟坪現代農業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是武山縣政府與陝西海升公司合作建設的現代化果業示範園,是天水市重點打造的十大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之一。當記者一行抵達園區時,部分果子已經開始採摘、裝箱。

走進果園,這種矮化密植的技術深深吸引了我們,以前在天水區域內所見到的蘋果園建設,苗木栽植均採用喬木樹形栽植方式,行距、株距均在2米或2米以上,畝均栽植苗木100株左右,果樹成型後,樹高在4米以上,而洛門牟坪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果樹苗木的栽植採用密集型栽植法,

苗木株距在1米左右,行均在2米左右,畝均栽植苗木200株。所有果樹如列兵般整齊劃一,樹高2米左右,光照充足,通風透氣,每株果樹都可均勻的接受光照,傳統的果園以寸草不生為標準要求,而這裡的果園內,行與行之間卻被人為的種上了草,這些反常的現象自然沒有逃過記者的眼睛,面對記者的疑惑,陝西海升牟坪現代農業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的負責人張競介紹說,
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是一種水肥一體化、立架栽培的密植化果園建園模式,牟坪現代農業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總投資2400萬元,總建園面積1000畝,園區苗木均引進歐美國家先進的矮化脫毒自根砧優良蘋果品種,採用立架栽培、水肥一體化、農機農藝融合等新型栽培模式建成的現代果業園區,具有“四省、一優、二高、一強”的特點,省水60%,省肥70%,省地80%,省力90%,果品品質優,
商品率高、效益高、抗逆性強等優勢。苗木栽植後可實現當年開花,次年掛果,三年豐產,盛果期平均畝產可達5000公斤以上。

在一片果名叫“紅蛇”的園區記者看到,纖細的果樹上掛滿了拳頭大小,紅裡透黑、果型自然的蘋果,據張競介紹,這種色澤自然,果型自然的蘋果,

沒有噴施著色、膨大、拉長藥物,很受北上廣大型超市的青睞。

據瞭解,武山縣洛門牟坪現代農業蘋果矮化密植示範園是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進行建園的,1000畝土地以前在農民手中只能用來種小麥、油菜,畝均產值不高,通過土地流轉,這些農民轉換身份進入公司進行果園管理,拿工資,張競告訴記者,果園需要大量人力進行管理,拉枝、修剪、疏花等等,平常的果園管理每天需要30-40人,每人每天發80元,到採摘期,一天需要人工200人左右,這些流轉了土地的農民一年下來拿到的工資比種糧食多的多,還能學到先進的果樹栽培經驗,他們還可以邊打工,邊自己建園發展,這種政府搭台、公司唱戲、群眾參與的先進管理體制,這種“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促使當地貧困群眾由“苦力型”向“技術型轉變,實現了示範區建設的多贏模式。

拿工資,張競告訴記者,果園需要大量人力進行管理,拉枝、修剪、疏花等等,平常的果園管理每天需要30-40人,每人每天發80元,到採摘期,一天需要人工200人左右,這些流轉了土地的農民一年下來拿到的工資比種糧食多的多,還能學到先進的果樹栽培經驗,他們還可以邊打工,邊自己建園發展,這種政府搭台、公司唱戲、群眾參與的先進管理體制,這種“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促使當地貧困群眾由“苦力型”向“技術型轉變,實現了示範區建設的多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