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駿化複合肥杯”2017“河南最美村官”候選人」余京亞:蘆筍的力量

一粒種子,只要溫度、濕度適宜,都會頑強地生長,無論是肥沃的土壤,還是堅硬的岩石。

像種子的力量一樣巨大,襄城縣十裡鋪鎮單莊村黨支部書記余京亞用小小的蘆筍,撬開了壓在父老鄉親頭上的貧困大山。

少年種下感恩的心

1987年,餘京亞15歲。15歲的他,就南下廣東闖天涯。

“那時家裡經濟條件特別差,生活很艱辛,從小看著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年復一年地過苦日子,就萌生了出去掙錢、減輕父母負擔的想法。”

由於年齡小,餘京亞只能在針織廠打工。

針織廠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學歷、技術要求不高,但要勤勞肯幹就能多掙錢。從小不知勞累的餘京亞,像陀螺一樣旋轉,努力拼搏,拼命地掙錢。

有了一定積蓄之後,他開始想家了,想回到父母跟前,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

2007年,當餘京亞回到襄城縣老家時,得知縣裡出臺了各種招商優惠政策,返鄉創業和報答父母的合力使他斷然留下。當年,他的針織廠在家鄉開工了,

帶領鄉鄰的致富夢,也開始織起了第一梭。

中年種下致富的筍

走進襄城縣十裡鋪鎮單莊村,水泥道路整潔平坦,村民庭院幽靜雅致,村民笑容滿面。

以前的單莊村可不是這樣。2009年前後,單莊村還是村容村貌差、村委管理混亂、歷史遺留問題嚴重,

村裡亟須一位能人帶領群眾走出困境。

2010年1月,餘京亞接任單莊村黨支部書記。一上任,他便和村“兩委”班子連續開了三天的會,村兩委班子成員思想高度統一到改變村子窮困面貌上來——“村子要強、村民先富”。

思路一確定,餘京亞便全國各地尋找致富專案,最終在山東莒縣找到適合單莊發展的項目——蘆筍種植。

蘆筍種植靠譜嗎?萬一賠了怎麼辦?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餘京亞率先垂範,

自己掏錢流轉110畝地,帶頭種植蘆筍。他成立了襄城縣開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村民提供種苗、技術等服務,形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

群眾不用為蘆筍的銷路發愁,打消了農戶的後顧之憂。第一年,全村畝均收入達到3800元。致富的夢,開始生長了。

一個基層村官的美麗鄉村夢

單莊的蘆筍,撲救了單莊群眾的致富路。村裡的破房子正在接連翻新,新房子正像單莊的蘆筍一樣,一茬一茬長大。

不僅要讓群眾物質生活水準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要豐富,餘京亞思考著,如何用“蘆筍產業”豐富村民的精神。

自2011年開始,在他的帶動下,單莊村每年年底都要開展村級農民趣味運動會;自2012年春節開始,每週一、週五村裡都要開展“戲迷樂園”等文娛活動,如今,單莊村的“戲迷樂園”出名了,周圍郟縣、禹州的群眾都要跑來看單莊的“戲迷樂園”。

觀古鑒今,單莊村汲取著中國傳統優秀戲劇的營養,也教育著村裡的年輕人。每年年底,村裡都要開展一次“好媳婦”、“好母親”、“好兒子”、“老壽星”和“道德模範”等評選,村裡還建立了“幸福的單莊村”QQ交流群,淳樸的民風和風尚正在這裡傳承。

“美麗單莊是我的一個夢,蘆筍種植使我能圓了這個夢想。我這個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靠著蘆筍,使群眾過上了好日子。”(宋向樂)

如今,單莊村的“戲迷樂園”出名了,周圍郟縣、禹州的群眾都要跑來看單莊的“戲迷樂園”。

觀古鑒今,單莊村汲取著中國傳統優秀戲劇的營養,也教育著村裡的年輕人。每年年底,村裡都要開展一次“好媳婦”、“好母親”、“好兒子”、“老壽星”和“道德模範”等評選,村裡還建立了“幸福的單莊村”QQ交流群,淳樸的民風和風尚正在這裡傳承。

“美麗單莊是我的一個夢,蘆筍種植使我能圓了這個夢想。我這個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靠著蘆筍,使群眾過上了好日子。”(宋向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