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在塞拉耶佛刺殺主張吞併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一事件被稱為塞拉耶佛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些分析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根本原因是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迅速崛起的德國認為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勢力範圍,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法國和沙皇俄國的既得利益。

為了以武力改變世界格局,德國和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了同盟國軍事集團;與此相對應,英、法、俄三國組成了協約國軍事集團。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英國和德國從1905年起爭造無畏艦,到戰前的1913年,德國常備軍擴充至87萬,法國達80萬,沙俄也準備增加到230萬。

在三個協約國軍隊中差不多有14萬中國人,他們在法國的土地上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中國人的這種參戰行為在80年間都是默默無聞的,但是卻構成了中國歷史的一個節點,1919年由中國學生發起的反對凡爾賽條約中恥辱性條款的五·四運動就是這個節點的表現。簽了合同的勞工們,在樂魁索(Creusot)的工廠中努力生產,在前線挖掘“法國兵”的壕溝,

在物資營或是後方醫院裡做工。在中國政府向軸心國宣戰以後,地方指揮部更是毫不猶豫地把他們派到了前線。差不多有6000名中國勞工死于疾病、敵人的攻擊或者惡劣的醫療條件,他們被埋葬在了法國西北部的兩座軍人公墓中

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份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

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合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

早在戰爭爆發之前幾年,德國總參謀長施裡芬伯爵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為主要特徵的施裡芬計畫: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

集中優勢兵力在6周之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並進,一舉收復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畫。但戰事的發展使這些軍事家的設想都相繼破產。

戰爭爆發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1914年

8月19日:奧匈帝國在Cer打敗塞爾維亞

8月20日:德國軍隊佔據布魯塞爾

8月23日:日本向德國宣戰

9月: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簽署了一份合作協約,組成協約國

9月2日:德國在東線坦南堡戰役取得大捷,俄軍第二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自殺身亡。

9月5日:英法聯軍與德軍展開馬恩河戰役,德軍被迫撤退

10月9日:比利時安特衛普被德軍攻下

10月29日: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同盟國

11月2日:俄羅斯向土耳其宣戰

11月5日:法國和英國向土耳其宣戰

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

1914年

8月19日:奧匈帝國在Cer打敗塞爾維亞

8月20日:德國軍隊佔據布魯塞爾

8月23日:日本向德國宣戰

9月: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簽署了一份合作協約,組成協約國

9月2日:德國在東線坦南堡戰役取得大捷,俄軍第二集團軍司令薩姆索諾夫自殺身亡。

9月5日:英法聯軍與德軍展開馬恩河戰役,德軍被迫撤退

10月9日:比利時安特衛普被德軍攻下

10月29日: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加入同盟國

11月2日:俄羅斯向土耳其宣戰

11月5日:法國和英國向土耳其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