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還在花錢買保健品?看看91歲的國醫大師是怎麼把五穀雜糧吃出“仙丹”的效果!

金世元,第二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製技術”代表性傳承人,

被中醫界尊為“國藥泰斗”。現年已經91歲的金世元大半生都和藥材打交道,有兩句話對他的健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一句是“藥食同源”,另一句是“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

“無藥”讓他健康長壽

金世元的“無藥養生”觀點是他幾十年來的學習心得,也是他的生活感悟,可以用三句話來總結:粗茶淡飯,保護好脾胃和腎臟,合理運動。

一輩子與藥打交道的金世元經常翻山越嶺找藥、認藥、研究藥,

因此常常和山民打交道,與他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一輩子反對盲目進補的金世元最推崇的是山村農民的粗茶淡飯。他說,他的“無藥養生”靠的就是粗茶淡飯。

金世元認為,粗茶淡飯最符合中華飲食文化中的“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的法則,這是人類飲食文化中最適合健康的飲食原則。“五穀為養,說的是穀物有營養,

可以長期吃;五菜為充的意思是,光吃糧食不行,還要有蔬菜,這個‘充’字是‘充饑’的‘充’,就是一定要吃的意思;五果為助是說不能以水果代飯,水果是助消化的;五畜為益是說五畜是補益的。”金世元說,正是中華文化中的這些精華使他能遠離藥品,健康長壽。

養生要保護脾胃腎

在養生之道方面,金世元除了強調“食補”的重要性外,他還從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出發,告誡人們一定要注意保護脾胃和腎。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在金世元看來生命就像一棵樹,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幫助樹來吸收營養。而腎則是樹的根,根紮得深,分佈得廣,樹才能長得壯實。脾胃壞了,消化不好,人的營養就差;有病了要吃藥,藥到了胃裡無法分解,藥性無法起作用,吃了也等於白吃。腎功能不好,體內的廢物無法排出,這就是把一個人的根本破壞了。

“看病的時候,大夫首先要望、聞、問、切。問的時候一般都先要問問患者,飲食怎麼樣,吃東西香不香,大便怎麼樣,檢查患者的消化功能。如果病人說,我吃東西都挺好的。大夫心裡就踏實了,不管有什麼病都好調理。中醫理論說,腎主骨生髓,通於腦。你看,人的聰明伶俐和腎功能強健也有關。”他強調,要養生,就要把脾胃養好,把腎護好。

乾洗臉,深呼吸,吐故納新

年過九旬,依然精神矍鑠。

這既和金世元的保養有關,更是他長期不懈鍛煉的結果。他說:“我起床講求三個半分鐘,即醒半分鐘,坐半分鐘,站半分鐘。然後在床上進行簡單的鍛煉。第一步,搓臉,俗話叫乾洗臉,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還得搓30遍,耳朵的穴位很多,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第三步,搓腳,兩腳對著,兩隻手專門搓腳心……每天一個小時,從周身的主要穴位,循序漸進到全身的簡單運動,一項一項地進行鍛煉,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

床上鍛煉之後,金世元就會來到樓下的公園裡,找一個人少的地方,做幾次深呼吸。這就是他堅持了二十幾年的深呼吸鍛煉,並因此受益匪淺。

經過一番吐故納新之後,金世元還要再花上15分鐘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納新再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鐘的時間,多年來,無論多忙,金世元從沒有間斷過。而每次金世元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日出之後再鍛煉。他認為只有太陽出來了,空氣才能新鮮,濁氣吹散了,清氣才能來。

搓腳、搓手、深呼吸、做操,一項一項地進行鍛煉。這些看上去沒有系統、招式的揉揉搓搓,吸吸動動,幾十年堅持下來,成就了一位健康老人。

Tips:

如果有哪個小夥伴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保健操,可以直接回復“易筋經”獲取教學視頻。當然也可以登錄中國中醫藥網(www.cntcm.com.cn)在“養生中國”頻道中查找其他醫學氣功的教程。看看吧,萬一有合適的呢?

本文為《中國中醫藥報》原創,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繫。圖片來自於CCTV-1《開講啦》欄目截圖。

編輯 | 高繼明

往期回顧:

內容合作或投稿:010-84249009-6306

內容轉載:請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

商務合作:18500879979

喜歡的朋友,到文末給我們點個"贊”吧!願健康與您長伴!

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

床上鍛煉之後,金世元就會來到樓下的公園裡,找一個人少的地方,做幾次深呼吸。這就是他堅持了二十幾年的深呼吸鍛煉,並因此受益匪淺。

經過一番吐故納新之後,金世元還要再花上15分鐘做一套保健操。吐故納新再加上做操,每天不到20分鐘的時間,多年來,無論多忙,金世元從沒有間斷過。而每次金世元還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規矩:日出之後再鍛煉。他認為只有太陽出來了,空氣才能新鮮,濁氣吹散了,清氣才能來。

搓腳、搓手、深呼吸、做操,一項一項地進行鍛煉。這些看上去沒有系統、招式的揉揉搓搓,吸吸動動,幾十年堅持下來,成就了一位健康老人。

Tips:

如果有哪個小夥伴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保健操,可以直接回復“易筋經”獲取教學視頻。當然也可以登錄中國中醫藥網(www.cntcm.com.cn)在“養生中國”頻道中查找其他醫學氣功的教程。看看吧,萬一有合適的呢?

本文為《中國中醫藥報》原創,如需轉載,請與後臺聯繫。圖片來自於CCTV-1《開講啦》欄目截圖。

編輯 | 高繼明

往期回顧:

內容合作或投稿:010-84249009-6306

內容轉載:請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

商務合作:18500879979

喜歡的朋友,到文末給我們點個"贊”吧!願健康與您長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