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建這座不起眼的小島,因為一位大名鼎鼎的航海女神,而揚名世界

打開中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福建省莆田市南面約六十公里的海面上,有一個不算起眼卻揚名中外的小島,這就是“南國蓬萊”——湄洲島。

在整部中國歷史的潮起潮落、雲卷雲舒裡,

比起那些塵起塵落、幾度易鼎的王朝帝都,湄洲島在兀自繁華的同時,少了一份霸氣,卻多了幾分安逸,還有平和。這種繁華和安逸,孕育了英勇果斷和慈悲善良的林默娘,更催生出古老而動人心弦的媽祖傳說。

媽祖海祭儀式 攝影:蔡昊

作為媽祖的故鄉,

湄洲島被稱為東方麥加,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期間,信眾朝聖盛況空前,各地遊客長途跋涉飄洋過海來此尋根謁祖。

在華夏精神中,媽祖是與眾不同的,她既不代表古時神秘莫測的天地,也不屬於歷史上令人敬畏的君師,而是生之於民、造福于民的平民神祗。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湄洲媽祖祖廟會令信眾魂牽夢縈了。

湄洲媽祖祖廟媽祖祭祀大典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打開世界地圖,不管你能不能發現,事實就是,據不完全統計,如今全球有35個國家和地區分佈著上萬座媽祖宮廟,媽祖信眾達3億多人。

媽祖金身巡安興化 攝影:黃飛鳴

在這個發展演變過程中,福建先民勇於開拓進取、向海而生的精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海外華人外出討生活的早期,總有一段篳路藍縷的歲月。最初是獨身一人,隨後帶著妻子和孩子,後來開起了工廠,最後是同一片地區的年輕人都跟著來到海外。

因此,海外華人非常看重宗族和同鄉,

稍有積蓄就開始建立宗廟祠堂、成立同鄉會,媽祖信仰也就隨著遊子一起飄洋分靈至世界各國。

為媽祖梳妝 攝影:馬金焰

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中國城內,早年下南洋討生活的福建華人在那裡修建了各種同鄉會館以及天后宮,

儘管現在的唐人街已經不再是印度華人的聚居區,但媽祖神像依然靜靜駐立,守護著那片淨土。

同樣被媽祖守護的還有俄羅斯,在這片蒼茫遼闊的亞歐大陸,媽祖神像安座於廟堂之上,詮釋著信仰無國界,接受來自大眾信徒的敬拜。

媽祖信眾進香 攝影:黃飛鳴

而在遙遠的南美洲大地,隨著閩商的遠渡重洋,巴西、阿根廷以及蘇利南都先後留下了媽祖的足跡,“出走”的神像寄託著遊子們對原鄉的思戀,以及對祖先和故土的眷念。

在有著“世界的盡頭”之稱的南非,隨著旅居華僑的增多,早在2001年開普敦就修建了非洲大陸的第一座天后宮,供奉著面容慈祥、裹金穿銀的媽祖神像,民眾的每一次拜謁,都湧動著發自內心的虔誠感念與敬仰。

海峽兩岸祭媽祖 攝影:錢小燕

作為集儒釋道文化與海洋文化為一體的優秀中華文化多元中的一個序列,媽祖已經成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海上絲綢之路庇護神”,成了凝聚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天下媽祖,實至名歸。

而在遙遠的南美洲大地,隨著閩商的遠渡重洋,巴西、阿根廷以及蘇利南都先後留下了媽祖的足跡,“出走”的神像寄託著遊子們對原鄉的思戀,以及對祖先和故土的眷念。

在有著“世界的盡頭”之稱的南非,隨著旅居華僑的增多,早在2001年開普敦就修建了非洲大陸的第一座天后宮,供奉著面容慈祥、裹金穿銀的媽祖神像,民眾的每一次拜謁,都湧動著發自內心的虔誠感念與敬仰。

海峽兩岸祭媽祖 攝影:錢小燕

作為集儒釋道文化與海洋文化為一體的優秀中華文化多元中的一個序列,媽祖已經成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海上絲綢之路庇護神”,成了凝聚全球華人的精神紐帶。天下媽祖,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