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對你不重要的人身上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讓我們生氣,

挑起我們激烈的情緒。比如

排了半天的隊,終於要輪到自己時,視窗關閉了;

平時不著急時公車一輛接一輛,今天急著回家,都半個小時了連個車影子沒有;

買內衣氣死我了,那款只有B+,怎麼,看不起A?

刺激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些事情,還有一些人。比如:

夫妻之間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

身邊有一些聊天時愛嗆人的朋友,總喜歡在你話裡挑刺找毛病;

類似這樣的事情和人都會讓我們很上火,

但是我們冷靜覺察一下的話又會發現,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很瑣碎的事情:要麼是一些不可控的插曲和意外,要麼就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只不過當我們身處事情當中時,在情緒上會不可控制的難以遏制自己。

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心理壓力,並不是來源於那些非常重大的事情,比如生病、失業、失戀、離婚和親人去世等,

而是來源於那些更小的應激源,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那些例子。

心理學家們把這些稱之為日常挫折,它們雖然事情本身的價值很小,但是也有兩個特點:

發生的頻率更高

發生時的情緒濃度同樣很高

這些特點就決定了,它們對我們心理上的傷害一點也不小。相信那些從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長大的人,會對這樣的感受印象深刻:父母動不動就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發生口角,

於是相互指責、埋怨,最後大吵一架。這樣的家庭氛圍讓人窒息,讓人不敢回家。

日常挫折對我們的影響還不僅僅限於情緒這一個層面上,它對我們工作和事業上的成就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或者做一件事情達到一定時間後,會感到疲憊,所以每天我們的意識能正常運轉的時間,就是白天那十幾個小時。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每天要處理的事情是非常繁雜的,怎樣解決這個矛盾呢?

首先,在心理機制上我們的大腦自帶一套應對方式:雙加工系統。

也就說,面對外在複雜的環境,我們的大腦會使用自動加工和控制加工兩種認知方式。

自動加工是指那些我們不需要過多關注就可以下意識的、習慣性的去完成的一種加工過程,而控制加工則是我們能夠意識到的、需要花時間來思考的一種相對慢速的加工過程。

比如你早晨起床的時候,一方面你會想今天要做什麼事情(控制加工),另一方面你憑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洗漱和換衣服等一系列事情(自動加工);

自動加工的心理過程因為可以“不動腦子”,所以可以極大的節省我們的精力。可以說,一天當中,我們80%的事情都是通過自動加工的過程來處理的。

其次,當我們在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時,也面臨一個選擇:到底哪些事情對自己是真正重要的?

一般來說,我們的選擇過程是這樣的:

1. 確定你的目標

2. 評估目標的重要性

3. 列出可能的選擇

4. 評估哪個選項最能達到你的目標

5. 做出最佳選項

在這裡,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會忽略第2項:過度的關注事情帶給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事情本身價值的大小。

我們剛才提到的關於日常挫折的很多例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一個人莫名奇妙的罵你,然後跑掉了,你肯定很生氣,但是如果你花一整天的時間為這件事而生氣,無法專心更重要的工作,這樣做又有什麼價值呢?

夫妻之間的吵架很多也是這樣的問題,經常為一些家務或者言語上的不和而大動干戈的人,肯定很少去問題自己:到底是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爭對錯更重要,還是夫妻之間的感情更重要?

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你遇到事情後的反應,決定了你生活的品質。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會刺激我們的神經,挑起我們的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那些有成就的人和成熟的人,他們在面對一些別人的攻擊和挑釁的時候,經常表現的難以理解的超然和淡定。究其原因,未必是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大,而是他們會對事情的重要性進行評估:

我的主要目標是什麼?這件事對實現我的目標有多大價值?

如果發現處理和解決這樣的事情,對自己的重要目標沒有任何説明,就會直接遮罩這件事,不在這些事情上花過多的精力,因為你處理的越好其實越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所以,對我們來說,假如遇到一些讓自己很不舒服的人,一定要學會問一下自己:TA對我重要嗎?

假如答案是否定的,請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對你不重要的人身上。

所以可以極大的節省我們的精力。可以說,一天當中,我們80%的事情都是通過自動加工的過程來處理的。

其次,當我們在思考一些重要的事情時,也面臨一個選擇:到底哪些事情對自己是真正重要的?

一般來說,我們的選擇過程是這樣的:

1. 確定你的目標

2. 評估目標的重要性

3. 列出可能的選擇

4. 評估哪個選項最能達到你的目標

5. 做出最佳選項

在這裡,我們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會忽略第2項:過度的關注事情帶給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事情本身價值的大小。

我們剛才提到的關於日常挫折的很多例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一個人莫名奇妙的罵你,然後跑掉了,你肯定很生氣,但是如果你花一整天的時間為這件事而生氣,無法專心更重要的工作,這樣做又有什麼價值呢?

夫妻之間的吵架很多也是這樣的問題,經常為一些家務或者言語上的不和而大動干戈的人,肯定很少去問題自己:到底是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爭對錯更重要,還是夫妻之間的感情更重要?

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你遇到事情後的反應,決定了你生活的品質。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會刺激我們的神經,挑起我們的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那些有成就的人和成熟的人,他們在面對一些別人的攻擊和挑釁的時候,經常表現的難以理解的超然和淡定。究其原因,未必是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大,而是他們會對事情的重要性進行評估:

我的主要目標是什麼?這件事對實現我的目標有多大價值?

如果發現處理和解決這樣的事情,對自己的重要目標沒有任何説明,就會直接遮罩這件事,不在這些事情上花過多的精力,因為你處理的越好其實越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所以,對我們來說,假如遇到一些讓自己很不舒服的人,一定要學會問一下自己:TA對我重要嗎?

假如答案是否定的,請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對你不重要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