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又一手機巨頭,要“死”了?

(商業領軍/於建民)

導讀:它曾是天王級的大佬,巨頭之一

如今步步淪落、下跌、暗淡……

▎又一手機大佬,要“死”了?

巨額虧損、裁員、銷售下滑、估值暴跌…

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激烈、殘酷的競爭,

有企業風光、也有企業暗淡。

如今,手機市場,又一個昔日大佬面臨困境。

它曾是25年的通訊業元老,16年的手機大佬

說起如今的國產手機,它恐怕是仍在征戰的品牌中最老的一個。

早在1993年,它的創始人就創立自有品牌公司——酷派,從最早的傳呼機時代、做到了PDA時代,然後到了手機時代(功能機、智慧機)。

1993年,公司成立進入尋呼領域。1999年,正式進入手持終端領域,開發基於尋呼網的PDA產品。

2002年,轉型進入手機的研發領域。

至今,它進入通信領域已有25年時間,進入手機領域已有16年時間。也是僅剩不多的首批國產手機廠商之一。

在2010年,它一度站上巔峰,成為國內手機份額第三,是當時的國產手機四大天王之一。

如今,它老了

——裁員、銷售下滑、估值暴跌、尋找資金、CEO離職

如今,這家昔日的巨頭級企業,卻以吃驚的速度陷入困境。

去年樂視成為酷派的第一大股東以來,酷派原高層全部換血,

老班子全部被清理

今年5月份,酷派曝出大幅裁員,應屆畢業生解約事件。

媒體報導,酷派集團於5月15日疑似將此前在國內校招的300余名應屆畢業生全部解約。據酷派方面HR與某應屆生的聊天記錄顯示,該名HR寫到酷派業績一落千丈,“一夜坍塌”,“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酷派被樂視收購之後,如今面對樂視帝國的困擾,酷派也很難獨善其身。

目前,機構對其估值預期大幅調低。更有機構對其估值猛砍85%。

7月11日酷派集團被踢出恒生綜合指數,易方達基金發佈公告,宣佈對“酷派集團”按照0.11港元進行估值,以3月30日停牌時的股價計算,酷派市值下跌幅度高達85%。如果說按照易方達的1.5折計算,37億的市值5.5億左右,這完完全全就是主機板上一個殼的價值。

如今,樂視自身處於困境,對於酷派也是愛莫能助,最近兩年酷派已經連續陷入虧損狀態,酷派2016年虧損42億港元,預期2017年上半年經營虧損將會擴大至6-8億港元。

資金問題對於酷派而言也是一個大問題。

最新的媒體報導中,酷派或許在考慮賣地自救。樂視入主之前,酷派也算一家頗具科技實力的公司,總部位於深圳,深圳當地政府也給酷派批了不少地。

此外,酷派在南京、南昌、西安、鄭州也有業務佈局,同樣有一定土地資源。

而上周,入職酷派剛滿一年的CEO劉江峰宣佈離職,酷派再次迎來動盪!

從一家科技巨頭、手機行業國內前三,跌至如今狀況,還是有些可惜!

▎酷派究竟敗在哪?

——技術高手,卻敗在不是商業高手上

在手機這個技術性的行業裡,酷派是難得的一個技術流派高手,創始人優秀技術人才出身,形成了公司技術流的優勢。

但是,很可惜,酷派這個技術流高手,在運營商卻沒有如同它技術一般地位的優勢,這種運營上的不足,也影響了它商業業績。

獨特的技術優勢

酷派絕對是國內手機行業少有的技術派高手

技術路線企業,全球首款雙模雙待手機

與眾多國產手機被詬病缺乏技術不同,酷派一開始走的就是技術路線,有著很強的技術沉澱,而且一度技術創新達到全球領先。

2002年,酷派轉型進入手機的研發領域。

2003年,酷派推出中國第一款CDMA1X彩屏智慧手寫手機,標誌酷派進入手機領域的嘗試取得突破,正式開始縱橫手機江湖,至今已有15年了!

2004年,酷派推出全球首款雙卡手機酷派828,則標誌著酷派技術上逐漸走向領先!

2005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款CDMA/GSM雙模雙待智慧手機酷派728,全球首款雙卡、雙模雙待、讓酷派一下子名聲大震,也一舉奠定在行業的地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首批手機廠家中,與中科健、南方高科、康佳等在國際品牌反擊下2005年開始大潰敗、甚至倒閉的結局不同,酷派手機卻在2005年逐漸走向輝煌,就是因為酷派與他們競爭力不同,它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創新力!

智慧機時代,500人200天攻關,成功轉型

它一度位列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前三

2008年由蘋果掀起的手機革命,從功能機向智慧機轉換逐漸成氣候,手機換機革命襲來,酷派也受到了一定衝擊。2008年酷派比2007年下跌21%,虧損7600多萬港元,利潤更是下滑140%,這是酷派最低谷的時期。

在這個特殊時期,酷派掌門人郭德英做了一個大膽決定——放棄非智慧機,放棄自有手機作業系統和WindowsCE平臺,將酷派手機從Windows全面切換到Android系統。當時,Android系統在全球當時只佔據了區區4%的份額,可以說郭德英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

2009年,500名工程師、200天,在東莞黃江進行封閉式攻堅研發。成功後的黃江總結會上,酷派元老李斌喜極而泣,哭得一塌糊塗。這次轉型技術攻關,讓酷派在智慧機時代站穩了腳跟,成為智慧機的佼佼者,甚至在2010年成為國內手機份額第三。

它,曾是國內手機技術專利前三公司

華為作為國內科技企業的代表,其技術在國內具有極強的領軍優勢。

但是,華為人對於酷派的技術積澱給與了少有的認可和尊重,因為酷派在手機領域的技術積澱確實很深厚!它曾是一個可以在技術上與華為、中興這些技術企業相比的公司。

在國內的手機行業,酷派是國內手機技術專利前三的公司。累計已持有7000多項專利,並在全球已擁有七大研發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酷派全球首創的雙卡雙待、應用協同功能、三筆定位、私密模式和流量安全監控還分別榮獲了第十一、十三、十六和十七屆中國專利獎。特別是雙卡雙待技術,使國產手機第一次在局部核心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水準,一度站上行業制高點。

很可惜,它敗給了並非商業高手上

酷派在技術(產品)上是高手,但是它在商業運作上,卻並非高手。

在管道、傳播推廣上,有些乏力

手機行業有三個銷售管道——運營商管道、電商管道、線下社會管道。

這三個管道中,酷派具有最大優勢的是運營商簽管道,最差的是線下社會管道,而線下社會管道恰恰是OPPO、ViVO,成為僅次於華為的兩大王者。

同時,在傳播推廣上,酷派與競爭對手相比,有很大的弱項!

1、管道單一

酷派曾一度曾將業務分拆成針對3個管道品牌,分別是針對運營商管道的酷派、針對互聯網電商管道的“大神”品牌,和針對社會管道獨立運營新品牌“ivvi”。

在管道上,酷派可以說是“成也運營商管道、敗也運營商去管道”。

對運營商管道過於依賴,讓酷派在其它管道相對弱勢,特別是隨著線下管道中的運營商管道補貼減少、社會管道比重增加,酷派的管道單一問題,就變得日益明顯。

1)成也運營商管道、敗也運營商管道

酷派崛起于運營商管道,酷派的業務開展屬於運營商管道的元老,從最初的尋呼機、到之後的PDA、再到手機。

酷派從最初就是做B2B業務,和運營商打交道,這也是酷派技術出身形成的獨特資源。

特別是在最初憑藉全球首款雙卡手機、全球首個雙模雙待手機,在運營商管道也打響了品牌,成為採購大單的入選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手機市場最初功能機向智慧機時代過渡期,是由運營商推動的,也算是智慧機的第一波浪潮,酷派憑藉和運營商的資源優勢、以及自身的技術優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度躋身國內手機份額前三。

但是隨著智慧手機市場普及,其它兩個市場份額增量的紅利,酷派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2)電商管道的成果出售了

在小米興起之後,華為分拆子品牌榮耀與小米進行線上的對打,

這其中,除了運營商管道外,運作相對成功的是互聯網管道品牌“大神”,酷派2014年學習華為分拆子品牌榮耀的模式,推出子品牌“大神”進軍互聯網電商管道,也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僅次於小米和榮耀,位列互聯網第三。

但隨著酷派與奇虎360的合作,將酷派大神注入了奇酷公司,酷派在互聯網電商領域的戰果也失去了,在這個管道上變的有些弱了。

而相對比的是,華為子品牌榮耀在分拆兩年後已經達到了4000萬部的銷量,如今僅憑榮耀一個子品牌的業績就超越了小米。

失去了大神之後,酷派的管道就少了一個主力,特別是經過幾年運作、已經開始擅長于電商運作的團隊失去了,此前,劉江峰在離任前曾表示“酷派和360合資是最大敗筆,一下損失六七百人。”

3)線下社會管道拓展,基本失敗

而社會管道的建設是個需要時間、精力耕耘、比較慢的過程,OPPO和ViVO的成功是耕耘10年左右的結果,在這個管道上,酷派相對成績要弱一些。

而酷派想短期內複製OPPO、ViVO模式,有很大難度。

電商管道人才流失、線下社會管道拓展短期無法見效,這一切導致了,今天酷派的管道主力依然是運營商管道,管道單一的問題沒有解決。

2、傳播推廣乏力

而在這個產品眾多的時代,也是“注意力經濟時代”,誰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注意力,無疑就會多了一些競爭優勢!

在這方面,酷派作為一個技術流的企業,有著技術性企業的常見特點——往往注重內在技術實力的提升,在外向的傳播推廣上相對弱一些。

這個問題,華為也曾遇到過,作為技術驅動的企業,注重業務推廣、技術實力的提升和服務支援工作,相對而言,在針對大眾的傳播推廣上做的少一些,不過在餘承東的帶領下,華為完成了這個轉型,如今已經比較擅長針對大眾的傳播推廣,這裡要承認華為團隊的戰鬥力確實極強。

酷派的這些問題

在樂視入主後,換了新帥,依然沒有解決

在打上“樂視系”的烙印後,酷派迎來管理層大換血。2016年8月5日晚間,酷派發佈公告稱,酷派創始人郭德英辭任集團董事長、執行董事、CEO等職務,由公司第一大股東樂視的創始人兼CEO賈躍亭接任。

在賈躍亭上位後的第11天,8月16日,該集團又發出公告,宣佈原華為榮耀手機總裁劉江峰出任集團CEO,兼任賈躍亭董事長特別顧問,郭德英任名譽董事長。這一公告的發出,也意味著酷派正式劃入樂視系。

同時,酷派管理層經歷了大換血,原酷派總裁、元老級人物李斌權力弱化,並於2017年3月宣佈從酷派辭職。根據酷派2017年3月20日發佈的董事名單公告,酷派集團執行董事共計6人,執行董事除蔣超一人是原酷派成員,剩下5位董事均來自樂視體系。

之後,李斌從酷派離職後,選擇了ivvi並出任CEO,ivvi於2016年12月從酷派體系剝離,隨後先後接納了多位原酷派成員。

但可惜昔日新帥劉江峰不是餘承東,上演傳奇有難度

一轉眼,劉江峰成為了酷派的前CEO。

在劉江峰入職酷派、擔任CEO一年之後,宣佈離任!

2017年8月31日晚間,酷派集團正式宣佈劉江峰辭去CEO一職,將由董事會副主席蔣超接任CEO。

至此,他擔任酷派CEO的時間是380天。

如今,隨著劉江峰、楊拓等人離開華為,各自負責不同公司業務後,都在證明一個事實。

那就是,華為手機成功最大功臣,只有餘承東!正是在餘承東帶領下,華為手機一路高歌,品牌影響力從10名以外成為了國產手機新領軍,全球第三。

昔日榮耀總裁劉江峰進入酷派(擔任酷派CEO)、華為終端CMO楊拓進入TCL(擔任TCL通訊中國區總裁)都沒有成功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前者酷派至今未走出困境,後者因為TCL手機業績不佳被免職。

在一段時間裡,曾有一些人對劉江峰、楊拓等人的離開唱衰華為手機,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唱衰華為的人,都被打了耳光。

一方面,華為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是國內很多手機公司不具備的;另一方面,這些從華為手機部門離開的,都基本屬於大將、參謀,能夠為帥的只有一個。

華為手機的靈魂操盤手只有一人,那就是餘承東。

華為手機從過去B2B、大客戶模式,進入到B2C、大眾消費品模式後,能夠擔綱“帥”的,當靈魂人物的,只有餘承東,他是成功把產品、推廣、管道幾個環節都打通的。

因而,在華為手機領域裡,走出的人,比較適合為將,能夠獨當一面、而且成為卓越的將,要麼負責產品技術,例如錘子手機的CTO吳德周(完成了對錘子產品研發、設計,以及供應鏈的拯救),要麼做管道運營,如和汪峰一起賣FIIL耳機、負責運營的彭錦洲,都比較有成就,前者吳德周通過產品研發體系規範成功“救活”了錘子,後者彭錦洲和汪峰一起掀起了不小的熱點。

但是,華為手機整體全面的帥才,只有餘承東!

而選擇餘承東這員悍將來打開手機業務局面,並且在關鍵時刻力挺餘承東的(畢竟餘承東很多運作模式與華為以往B2B運作模式不同),正是華為教父任正非!

可以說,一個優秀的掌門人,點了一個富有開拓性的悍帥,成就了華為又一領域的傳奇!

此前,2016年8月,劉江峰入職時,曾為酷派定下過“五年三個一”目標:五年內酷派銷量過億,酷派手機重回行業第一。

如今,這個目標只是一個夢想目標了!而且是一個曾經的夢想目標了!

離職前,劉江峰曾直言,酷派目前還能維持一些產品上市,每個月還有幾十萬出貨,主要來自美國。

但,這種狀況,已經離酷派昔日的地位相差甚遠!

隨著劉江峰的離職,有他帶入的一批團隊必將也會面臨震盪,酷派也會因此又遭遇一次震盪,上一次酷派元老團隊離開不少,這一次劉江峰團隊又帶來一次離開。

這一切,都會給酷派未來發展帶來未知數!

酷派最值錢的,反而是土地資源

目前,或許酷派最有價值的是它的土地資源,達到百億級別,遠大於酷派手機品牌的市值。

最新的媒體報導中,酷派或許在考慮賣地自救。樂視入主之前,酷派也算一家頗具科技實力的公司,總部位於深圳,深圳當地政府也給酷派批了不少地。此外,酷派在南京、南昌、西安、鄭州也有業務佈局,同樣有一定土地資源。

劉江峰在離職前,曾對媒體表示酷派的這批土地資源,價值將近100億。

酷派遭遇的問題,值得技術型企業深思

酷派所面對的問題,並非一個特例,而是一批技術型企業的問題——技術優勢不錯,但不擅長運營,導致商業業績差。

在這一點上,中興在運營上與酷派有些相似的地方,也遭遇了類似問題。

它們都屬於技術流派,在技術上在業內獨樹一幟,但是在運營推廣上有些弱。

當然,相對而言,中興比酷派實力要強一些,一方面這兩年,酷派內部大動盪比較多,另一方面,中興骨子裡也是比較彪悍一隻團隊,曾和華為相互PK了很多年,採用跟隨華為策略,在海外市場做的也不錯,也是征戰過國際化市場、且成績不錯的團隊。

所以,中興和酷派有相似性,但是手機方面的業績比酷派好的多,不過相對中興的技術底蘊、實力,這樣的成績也有些可惜!

畢竟,中興手機底子還是不錯的,無論技術儲備、人才儲備、資金實力也都是比較強,中興最近推出的幾款手機,如天機系列,是很有特點的,如果好好運作,中興還是非常有潛力。

但是,很可惜,中興手機有著很好的技術底子,卻沒有進入前列,與老對手華為相比,有很大差距。

華為團隊作為一支永不言敗的團隊,非常擅長學習、進取,擅長學習對手、超越對手,在運營推廣上,華為最初走的比較艱難,從B2B走向B2C領域還是費勁周折,特別轉型過程中,余承東曾大膽縮減運營商管道產品線,一度引發運營商排斥、導致銷量下滑,在內部也承受了極大壓力。

不過,好在餘承東的帶隊下,華為終端團隊成功完成了從B2B向B2C的轉型,在管道和傳播推廣上都取得了成功。相對而言,華為線上上電商與線下管道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傳播推廣也達到了業內領先水準。

綜合起來,無論在產品上,還是運營推廣上,都超越了同為“中華酷聯”的其它三個對手,也超越了國內同行,躋身全球三大巨頭的一線陣營。

今天,酷派最成功的恐怕是創始人

賈躍亭先後成就了兩位創始人、損失了自己!

酷派如今日益陷入困境,但是不得不說,酷派創始人的退出很成功!

賈躍亭兩次收購酷派股份,超過30億人民幣,酷派創始人郭德英落袋為安,也算是對他創業24年的回報,也是對其在中國通信事業貢獻的回報!

可以說,在賈躍亭的投資中,先後有兩次成就別人,損失自己。

一次是對酷派的投資,30多億,另一次是對易到的投資,40多億。

酷派未來如何,值得關注,但是酷派的經驗、值得學習,特別是它注重技術的特點,值得學習,同時,它的教訓也值得深刻反思,

但是,很可惜,酷派這個技術流高手,在運營商卻沒有如同它技術一般地位的優勢,這種運營上的不足,也影響了它商業業績。

獨特的技術優勢

酷派絕對是國內手機行業少有的技術派高手

技術路線企業,全球首款雙模雙待手機

與眾多國產手機被詬病缺乏技術不同,酷派一開始走的就是技術路線,有著很強的技術沉澱,而且一度技術創新達到全球領先。

2002年,酷派轉型進入手機的研發領域。

2003年,酷派推出中國第一款CDMA1X彩屏智慧手寫手機,標誌酷派進入手機領域的嘗試取得突破,正式開始縱橫手機江湖,至今已有15年了!

2004年,酷派推出全球首款雙卡手機酷派828,則標誌著酷派技術上逐漸走向領先!

2005年更是推出全球第一款CDMA/GSM雙模雙待智慧手機酷派728,全球首款雙卡、雙模雙待、讓酷派一下子名聲大震,也一舉奠定在行業的地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首批手機廠家中,與中科健、南方高科、康佳等在國際品牌反擊下2005年開始大潰敗、甚至倒閉的結局不同,酷派手機卻在2005年逐漸走向輝煌,就是因為酷派與他們競爭力不同,它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創新力!

智慧機時代,500人200天攻關,成功轉型

它一度位列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前三

2008年由蘋果掀起的手機革命,從功能機向智慧機轉換逐漸成氣候,手機換機革命襲來,酷派也受到了一定衝擊。2008年酷派比2007年下跌21%,虧損7600多萬港元,利潤更是下滑140%,這是酷派最低谷的時期。

在這個特殊時期,酷派掌門人郭德英做了一個大膽決定——放棄非智慧機,放棄自有手機作業系統和WindowsCE平臺,將酷派手機從Windows全面切換到Android系統。當時,Android系統在全球當時只佔據了區區4%的份額,可以說郭德英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眼光。

2009年,500名工程師、200天,在東莞黃江進行封閉式攻堅研發。成功後的黃江總結會上,酷派元老李斌喜極而泣,哭得一塌糊塗。這次轉型技術攻關,讓酷派在智慧機時代站穩了腳跟,成為智慧機的佼佼者,甚至在2010年成為國內手機份額第三。

它,曾是國內手機技術專利前三公司

華為作為國內科技企業的代表,其技術在國內具有極強的領軍優勢。

但是,華為人對於酷派的技術積澱給與了少有的認可和尊重,因為酷派在手機領域的技術積澱確實很深厚!它曾是一個可以在技術上與華為、中興這些技術企業相比的公司。

在國內的手機行業,酷派是國內手機技術專利前三的公司。累計已持有7000多項專利,並在全球已擁有七大研發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酷派全球首創的雙卡雙待、應用協同功能、三筆定位、私密模式和流量安全監控還分別榮獲了第十一、十三、十六和十七屆中國專利獎。特別是雙卡雙待技術,使國產手機第一次在局部核心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水準,一度站上行業制高點。

很可惜,它敗給了並非商業高手上

酷派在技術(產品)上是高手,但是它在商業運作上,卻並非高手。

在管道、傳播推廣上,有些乏力

手機行業有三個銷售管道——運營商管道、電商管道、線下社會管道。

這三個管道中,酷派具有最大優勢的是運營商簽管道,最差的是線下社會管道,而線下社會管道恰恰是OPPO、ViVO,成為僅次於華為的兩大王者。

同時,在傳播推廣上,酷派與競爭對手相比,有很大的弱項!

1、管道單一

酷派曾一度曾將業務分拆成針對3個管道品牌,分別是針對運營商管道的酷派、針對互聯網電商管道的“大神”品牌,和針對社會管道獨立運營新品牌“ivvi”。

在管道上,酷派可以說是“成也運營商管道、敗也運營商去管道”。

對運營商管道過於依賴,讓酷派在其它管道相對弱勢,特別是隨著線下管道中的運營商管道補貼減少、社會管道比重增加,酷派的管道單一問題,就變得日益明顯。

1)成也運營商管道、敗也運營商管道

酷派崛起于運營商管道,酷派的業務開展屬於運營商管道的元老,從最初的尋呼機、到之後的PDA、再到手機。

酷派從最初就是做B2B業務,和運營商打交道,這也是酷派技術出身形成的獨特資源。

特別是在最初憑藉全球首款雙卡手機、全球首個雙模雙待手機,在運營商管道也打響了品牌,成為採購大單的入選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手機市場最初功能機向智慧機時代過渡期,是由運營商推動的,也算是智慧機的第一波浪潮,酷派憑藉和運營商的資源優勢、以及自身的技術優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度躋身國內手機份額前三。

但是隨著智慧手機市場普及,其它兩個市場份額增量的紅利,酷派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2)電商管道的成果出售了

在小米興起之後,華為分拆子品牌榮耀與小米進行線上的對打,

這其中,除了運營商管道外,運作相對成功的是互聯網管道品牌“大神”,酷派2014年學習華為分拆子品牌榮耀的模式,推出子品牌“大神”進軍互聯網電商管道,也一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僅次於小米和榮耀,位列互聯網第三。

但隨著酷派與奇虎360的合作,將酷派大神注入了奇酷公司,酷派在互聯網電商領域的戰果也失去了,在這個管道上變的有些弱了。

而相對比的是,華為子品牌榮耀在分拆兩年後已經達到了4000萬部的銷量,如今僅憑榮耀一個子品牌的業績就超越了小米。

失去了大神之後,酷派的管道就少了一個主力,特別是經過幾年運作、已經開始擅長于電商運作的團隊失去了,此前,劉江峰在離任前曾表示“酷派和360合資是最大敗筆,一下損失六七百人。”

3)線下社會管道拓展,基本失敗

而社會管道的建設是個需要時間、精力耕耘、比較慢的過程,OPPO和ViVO的成功是耕耘10年左右的結果,在這個管道上,酷派相對成績要弱一些。

而酷派想短期內複製OPPO、ViVO模式,有很大難度。

電商管道人才流失、線下社會管道拓展短期無法見效,這一切導致了,今天酷派的管道主力依然是運營商管道,管道單一的問題沒有解決。

2、傳播推廣乏力

而在這個產品眾多的時代,也是“注意力經濟時代”,誰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注意力,無疑就會多了一些競爭優勢!

在這方面,酷派作為一個技術流的企業,有著技術性企業的常見特點——往往注重內在技術實力的提升,在外向的傳播推廣上相對弱一些。

這個問題,華為也曾遇到過,作為技術驅動的企業,注重業務推廣、技術實力的提升和服務支援工作,相對而言,在針對大眾的傳播推廣上做的少一些,不過在餘承東的帶領下,華為完成了這個轉型,如今已經比較擅長針對大眾的傳播推廣,這裡要承認華為團隊的戰鬥力確實極強。

酷派的這些問題

在樂視入主後,換了新帥,依然沒有解決

在打上“樂視系”的烙印後,酷派迎來管理層大換血。2016年8月5日晚間,酷派發佈公告稱,酷派創始人郭德英辭任集團董事長、執行董事、CEO等職務,由公司第一大股東樂視的創始人兼CEO賈躍亭接任。

在賈躍亭上位後的第11天,8月16日,該集團又發出公告,宣佈原華為榮耀手機總裁劉江峰出任集團CEO,兼任賈躍亭董事長特別顧問,郭德英任名譽董事長。這一公告的發出,也意味著酷派正式劃入樂視系。

同時,酷派管理層經歷了大換血,原酷派總裁、元老級人物李斌權力弱化,並於2017年3月宣佈從酷派辭職。根據酷派2017年3月20日發佈的董事名單公告,酷派集團執行董事共計6人,執行董事除蔣超一人是原酷派成員,剩下5位董事均來自樂視體系。

之後,李斌從酷派離職後,選擇了ivvi並出任CEO,ivvi於2016年12月從酷派體系剝離,隨後先後接納了多位原酷派成員。

但可惜昔日新帥劉江峰不是餘承東,上演傳奇有難度

一轉眼,劉江峰成為了酷派的前CEO。

在劉江峰入職酷派、擔任CEO一年之後,宣佈離任!

2017年8月31日晚間,酷派集團正式宣佈劉江峰辭去CEO一職,將由董事會副主席蔣超接任CEO。

至此,他擔任酷派CEO的時間是380天。

如今,隨著劉江峰、楊拓等人離開華為,各自負責不同公司業務後,都在證明一個事實。

那就是,華為手機成功最大功臣,只有餘承東!正是在餘承東帶領下,華為手機一路高歌,品牌影響力從10名以外成為了國產手機新領軍,全球第三。

昔日榮耀總裁劉江峰進入酷派(擔任酷派CEO)、華為終端CMO楊拓進入TCL(擔任TCL通訊中國區總裁)都沒有成功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前者酷派至今未走出困境,後者因為TCL手機業績不佳被免職。

在一段時間裡,曾有一些人對劉江峰、楊拓等人的離開唱衰華為手機,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唱衰華為的人,都被打了耳光。

一方面,華為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是國內很多手機公司不具備的;另一方面,這些從華為手機部門離開的,都基本屬於大將、參謀,能夠為帥的只有一個。

華為手機的靈魂操盤手只有一人,那就是餘承東。

華為手機從過去B2B、大客戶模式,進入到B2C、大眾消費品模式後,能夠擔綱“帥”的,當靈魂人物的,只有餘承東,他是成功把產品、推廣、管道幾個環節都打通的。

因而,在華為手機領域裡,走出的人,比較適合為將,能夠獨當一面、而且成為卓越的將,要麼負責產品技術,例如錘子手機的CTO吳德周(完成了對錘子產品研發、設計,以及供應鏈的拯救),要麼做管道運營,如和汪峰一起賣FIIL耳機、負責運營的彭錦洲,都比較有成就,前者吳德周通過產品研發體系規範成功“救活”了錘子,後者彭錦洲和汪峰一起掀起了不小的熱點。

但是,華為手機整體全面的帥才,只有餘承東!

而選擇餘承東這員悍將來打開手機業務局面,並且在關鍵時刻力挺餘承東的(畢竟餘承東很多運作模式與華為以往B2B運作模式不同),正是華為教父任正非!

可以說,一個優秀的掌門人,點了一個富有開拓性的悍帥,成就了華為又一領域的傳奇!

此前,2016年8月,劉江峰入職時,曾為酷派定下過“五年三個一”目標:五年內酷派銷量過億,酷派手機重回行業第一。

如今,這個目標只是一個夢想目標了!而且是一個曾經的夢想目標了!

離職前,劉江峰曾直言,酷派目前還能維持一些產品上市,每個月還有幾十萬出貨,主要來自美國。

但,這種狀況,已經離酷派昔日的地位相差甚遠!

隨著劉江峰的離職,有他帶入的一批團隊必將也會面臨震盪,酷派也會因此又遭遇一次震盪,上一次酷派元老團隊離開不少,這一次劉江峰團隊又帶來一次離開。

這一切,都會給酷派未來發展帶來未知數!

酷派最值錢的,反而是土地資源

目前,或許酷派最有價值的是它的土地資源,達到百億級別,遠大於酷派手機品牌的市值。

最新的媒體報導中,酷派或許在考慮賣地自救。樂視入主之前,酷派也算一家頗具科技實力的公司,總部位於深圳,深圳當地政府也給酷派批了不少地。此外,酷派在南京、南昌、西安、鄭州也有業務佈局,同樣有一定土地資源。

劉江峰在離職前,曾對媒體表示酷派的這批土地資源,價值將近100億。

酷派遭遇的問題,值得技術型企業深思

酷派所面對的問題,並非一個特例,而是一批技術型企業的問題——技術優勢不錯,但不擅長運營,導致商業業績差。

在這一點上,中興在運營上與酷派有些相似的地方,也遭遇了類似問題。

它們都屬於技術流派,在技術上在業內獨樹一幟,但是在運營推廣上有些弱。

當然,相對而言,中興比酷派實力要強一些,一方面這兩年,酷派內部大動盪比較多,另一方面,中興骨子裡也是比較彪悍一隻團隊,曾和華為相互PK了很多年,採用跟隨華為策略,在海外市場做的也不錯,也是征戰過國際化市場、且成績不錯的團隊。

所以,中興和酷派有相似性,但是手機方面的業績比酷派好的多,不過相對中興的技術底蘊、實力,這樣的成績也有些可惜!

畢竟,中興手機底子還是不錯的,無論技術儲備、人才儲備、資金實力也都是比較強,中興最近推出的幾款手機,如天機系列,是很有特點的,如果好好運作,中興還是非常有潛力。

但是,很可惜,中興手機有著很好的技術底子,卻沒有進入前列,與老對手華為相比,有很大差距。

華為團隊作為一支永不言敗的團隊,非常擅長學習、進取,擅長學習對手、超越對手,在運營推廣上,華為最初走的比較艱難,從B2B走向B2C領域還是費勁周折,特別轉型過程中,余承東曾大膽縮減運營商管道產品線,一度引發運營商排斥、導致銷量下滑,在內部也承受了極大壓力。

不過,好在餘承東的帶隊下,華為終端團隊成功完成了從B2B向B2C的轉型,在管道和傳播推廣上都取得了成功。相對而言,華為線上上電商與線下管道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傳播推廣也達到了業內領先水準。

綜合起來,無論在產品上,還是運營推廣上,都超越了同為“中華酷聯”的其它三個對手,也超越了國內同行,躋身全球三大巨頭的一線陣營。

今天,酷派最成功的恐怕是創始人

賈躍亭先後成就了兩位創始人、損失了自己!

酷派如今日益陷入困境,但是不得不說,酷派創始人的退出很成功!

賈躍亭兩次收購酷派股份,超過30億人民幣,酷派創始人郭德英落袋為安,也算是對他創業24年的回報,也是對其在中國通信事業貢獻的回報!

可以說,在賈躍亭的投資中,先後有兩次成就別人,損失自己。

一次是對酷派的投資,30多億,另一次是對易到的投資,40多億。

酷派未來如何,值得關注,但是酷派的經驗、值得學習,特別是它注重技術的特點,值得學習,同時,它的教訓也值得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