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將打造中國PPP學術高地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 由財政部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的“引領新常態,創新PPP發展理論與實踐高層對話暨北京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大會”9日在北京大學召開。

財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PPP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史耀斌,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出席會議並致辭,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主任孫祁祥分別發表了主旨演講。來自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和國內行業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校、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等近400人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主持。

圖為“北京大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PPP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史耀斌在致辭中指出,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公共服務領域統籌推進PPP改革,

積極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精神,在如何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上,進行了積極且具體的先行先試探索,並取得階段性成果,豐富了全球PPP發展經驗。

當前PPP市場建設工作的重點是規範發展、防控風險、促進可持續發展。史耀斌要求:一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準確理解PPP改革的科學內涵,

不能把PPP變相作為政府的一種新融資手段,要把經濟發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防控風險放在首位;二是加大對違法違規專案的處理和曝光力度,維護市場秩序,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穩定社會投資預期;三是要抓好實施方案編制、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公平採購、合同管理、績效付費等關鍵節點工作,把好關口,切實解決PPP泛化異化問題;四是要加強資訊公開力度,
細化披露內容,讓專案在陽光下運營,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史耀斌希望通過財政部與北京大學的合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北京大學建立起全球一流的PPP基礎理論研究平臺,全面加強PPP改革實踐、理論、制度和文化研究,加快推進PPP的建設工作。

北京大學將聯合各高校 設立“PPP學術聯盟”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圍繞新常態下創新PPP發展理論與實踐這一主題,指出PPP模式有利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制度創新,

推動了我國公共領域改革。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回應國家各項戰略部署、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實現創新價值、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舉措。北京大學將繼續擔負起制度創新、理念創新、科技創新的先鋒作用,帶頭推進PPP領域的前沿理論研究和廣泛合作格局。

郝平提出,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將在雄安新區設立研究基地,將打造中國的PPP學術高地,並聯合各高校共同發起設立“PPP學術聯盟”,以此為核心組織“全球PPP50人”論壇,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在主旨發言之後,與會嘉賓又圍繞“服務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能力建設,推動PPP理論創新與昇華”和“回首PPP實踐與探索,開創新常態下發展新格局”兩個議題進行專題討論交流。

將打造中國的PPP學術高地,並聯合各高校共同發起設立“PPP學術聯盟”,以此為核心組織“全球PPP50人”論壇,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在主旨發言之後,與會嘉賓又圍繞“服務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能力建設,推動PPP理論創新與昇華”和“回首PPP實踐與探索,開創新常態下發展新格局”兩個議題進行專題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