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開了家選址很偏的餐廳,卻生意火爆!原因是啥?

他辭職離開必勝客,放棄諸多知名餐企的邀約,卻選擇了加盟已經沒落的貓眼餐廳,不僅如此,在別人看來這樣一個“先天不足”的門店,存在著各種弊端,開業後恐怕“非死即傷”,

但是他卻將日營業額500元的店做到多筆千元訂單。

帶著和很多人一樣的疑惑,紅餐網記者與這位元年輕的老闆徐磊暢聊,從中總結出了一本關於門店屢次爆單背後的“逆向思維經”。

01

品牌過時?

看重市場發揮空間

“貓眼餐廳”作為一個在90年代火爆的時尚西餐品牌,

其親民的價格,率先提倡的“牆面塗鴉”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而在今天,烏巢、達美樂、必勝客等同類品牌紛紛崛起,貓眼成為了許多人的“過去時”。那麼,徐磊為什麼還會選擇加盟貓眼餐廳呢?

“我在創業之初也想建立自己的品牌,但是由於資金有限,

選擇加盟是最好的辦法。對比了多家‘披薩’品牌後發現,貓眼除了可以彌補我現階段所需的裝修團隊和設備支援,產品價格相對較低,有更多的市場發揮空間。”徐磊說。

02

選址偏僻?

房租用在運營上

徐磊的這家店位於亦莊富興國際寫字樓和社區的夾道,鮮少有人來往。雖然對面的力寶廣場十分熱鬧,離亦莊地鐵站也就不到一公里,可是巷口沒有醒目的標識,不特意搜尋很難被人察覺。

▲徐磊餐廳位置示意圖

為什麼選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徐磊說:“這是我拿著北京地圖跑了一個半月,認為性價比最高的地方。樓上三層是教育中心,旁邊是社區的活動花園,外賣三公里內有許多寫字樓,附近還有一個高檔的林肯公寓。

“披薩”一直是年輕人喜歡的品類,選擇一個周邊年輕人聚集的商圈,即使同時存在烏巢、米斯特等披薩品牌,在市場流量足夠大的空間也可以分得一杯羹。同時,貓眼還有相對其他披薩品牌更大的價格優勢,可以吸引想要“實惠”的消費者。

➤小結:俗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

創業者在開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性價比”是一個很關鍵的點。即使餐廳處於“人跡罕至”的位置,只要經營得當,堅持好的出品,可以把房租省下來的錢用在營運和推廣上,即使是在深巷裡也能客似雲來。

03

經營思維矛盾?

讓盈利和體驗相容

這間餐廳從設計到開業融入了徐磊多年的餐飲經驗。除了獨到見解的選址外,徐磊還發現:顧客體驗是提高營業額的關鍵。

徐磊曾就職的必勝客通常都是幾百平米的大店,寬敞的就餐環境可以使顧客感到舒適,增加顧客來店消費的機會點;而貓眼餐廳多為60-80平米的小店,餐廳面積變小,看似在租金上解決了成本,拉升了盈利空間,卻忽略了就餐環境對顧客體驗的影響。

現在餐廳的使用面積為100平米,為了同時兼顧上述兩者的經營優勢,徐磊把總部建議的面積使用方式重新分區,總部建議是80平米廚房,20平米堂食。而徐磊最終把門店打造成50平米廚房,50平米堂食。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假設門店每天需要2000元的營業額才能達到盈虧平衡,貓眼的一份焗飯需要20元,也就是每天後廚需要出品100份左右的餐品才能達到要求。如果把堂食店面擴大,桌均為150元,每天只要保障有10桌左右消費,就可以持平。同時,還能增加店內其他產品銷量。

除了門店區域設置的比例,徐磊在裝修設計上也盡可能地增強顧客體驗。縱觀整條街,徐磊店的門頭是最大的,4米多寬的玻璃門頭,沒有張貼任何海報,整體感覺通透明亮。

“餐廳的價位擺在那裡,不是高端的西餐廳。來店裡消費的多數都是年輕的情侶,或者是媽媽帶著寶寶,這類人群更喜歡溫馨的氛圍,活躍的氣氛。陽光直接照射進來的舒適感才是他們想要的。”徐磊說。

➤小結:確定了目標人群再針對性地營造氛圍,不但給堂食顧客提供了舒適的就餐體驗,同時還能保證餐廳盈利。

04

賠錢行銷?

讓流量蜂擁而至

徐磊這家門店剛開業的時候生意都不能用“慘澹”來形容,日營業額500元,入不敷出,可以說是“瀕臨死亡”。為了挽救門店,在半年時間裡徐磊做了一系列的“賠錢行銷”策略。

1、大量“過時”傳單,帶來轉機

從門店開業至今,徐磊一直在大規模地做地推宣傳。儘管這對於小型餐飲門店來說是較傳統的引流方式,但是在那張小小的宣傳單頁上“做手腳”之後,徐磊卻發現餐廳有了轉機。

前期徐磊印的傳單正反面都是堂食產品促銷,可是後來發現周邊的人多數都是上班族,用餐時間較短,沒有很多的時間在店內享用。經過調整,現在的宣傳單正面是堂食的優惠,背面是印有手機號的外賣入口。

▲新版宣傳單頁

巧妙的地推設置,為徐磊帶來多筆1000元以上的外賣單,帶動了店內整體營業額的提升。

2、行銷足夠的“暴利”,流量蜂擁而至

現今,眾多外賣平臺都在做“滿20減19”,“滿60減30”的暴利優惠,如果門店不做暴利,只考慮自己盈虧點,那麼在大環境衝擊下,堂食很快會被外賣取代。

為了做到讓消費者感覺“暴利”,徐磊先後推出了“週三小吃半價”、“週末買飲料送披薩”等促銷活動。

這些看似沒新意的促銷活動,用在本身價格很低的貓眼西餐上,卻產生了不錯的效果。舉個例子,必勝客的義大利面40元左右,而貓眼的只要20多元。在口味相差不大,又同樣打五折的情況下,哪個更有衝擊力?不言而喻。

➤小結:中小餐廳經營者要因地制宜,有些看似傳統的行銷方式,會因為人群、地段、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得更為有效。在保證餐廳正常運營的情況下,適當作出讓利舉動,把這部分利潤轉化為優惠,實實在在用在消費者身上,是小店前期最為省錢和有效的行銷方式之一。

05

外賣實惠給騎手?

這才是第一個客人

北京亦莊地區僅三大外賣平臺的騎手就有大概500人左右,徐磊思考,如果這些外賣騎手能為自己餐廳所用,營業額提升一個檔次不是問題。

實施這一舉措後,門店的外賣訂單每天都在增加,騎手們也主動為門店做口碑推廣,最終還實現了營收的提升。

➤小結:外賣餐廳對接的不是食客而是騎手,讓利於騎手,不但可以有效提升門店營業額,更重要的目的是與騎手“打好關係”,因為這才是餐廳最直接的第一個客人。

徐磊說:“初創型企業要‘會吃苦’。每一個出來打拼的人都已經想好要吃苦,但是盲目的幹幹幹,不如多鑽研市場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門道。”

總結

餐飲創業九死一生,無論是選擇加盟還是自創品牌,對於初創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在門店運營上。正如案例中的徐磊,善於在經營中思考,運用逆向思維,不好的牌也能起死回生。

——————

作者:賈媛,本文由紅餐網記者原創,轉載請注明。紅餐網,頭號餐飲新媒體,百萬級訂閱量。趨勢、實戰、菜譜,你們關注的,我們都提供。

徐磊曾就職的必勝客通常都是幾百平米的大店,寬敞的就餐環境可以使顧客感到舒適,增加顧客來店消費的機會點;而貓眼餐廳多為60-80平米的小店,餐廳面積變小,看似在租金上解決了成本,拉升了盈利空間,卻忽略了就餐環境對顧客體驗的影響。

現在餐廳的使用面積為100平米,為了同時兼顧上述兩者的經營優勢,徐磊把總部建議的面積使用方式重新分區,總部建議是80平米廚房,20平米堂食。而徐磊最終把門店打造成50平米廚房,50平米堂食。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假設門店每天需要2000元的營業額才能達到盈虧平衡,貓眼的一份焗飯需要20元,也就是每天後廚需要出品100份左右的餐品才能達到要求。如果把堂食店面擴大,桌均為150元,每天只要保障有10桌左右消費,就可以持平。同時,還能增加店內其他產品銷量。

除了門店區域設置的比例,徐磊在裝修設計上也盡可能地增強顧客體驗。縱觀整條街,徐磊店的門頭是最大的,4米多寬的玻璃門頭,沒有張貼任何海報,整體感覺通透明亮。

“餐廳的價位擺在那裡,不是高端的西餐廳。來店裡消費的多數都是年輕的情侶,或者是媽媽帶著寶寶,這類人群更喜歡溫馨的氛圍,活躍的氣氛。陽光直接照射進來的舒適感才是他們想要的。”徐磊說。

➤小結:確定了目標人群再針對性地營造氛圍,不但給堂食顧客提供了舒適的就餐體驗,同時還能保證餐廳盈利。

04

賠錢行銷?

讓流量蜂擁而至

徐磊這家門店剛開業的時候生意都不能用“慘澹”來形容,日營業額500元,入不敷出,可以說是“瀕臨死亡”。為了挽救門店,在半年時間裡徐磊做了一系列的“賠錢行銷”策略。

1、大量“過時”傳單,帶來轉機

從門店開業至今,徐磊一直在大規模地做地推宣傳。儘管這對於小型餐飲門店來說是較傳統的引流方式,但是在那張小小的宣傳單頁上“做手腳”之後,徐磊卻發現餐廳有了轉機。

前期徐磊印的傳單正反面都是堂食產品促銷,可是後來發現周邊的人多數都是上班族,用餐時間較短,沒有很多的時間在店內享用。經過調整,現在的宣傳單正面是堂食的優惠,背面是印有手機號的外賣入口。

▲新版宣傳單頁

巧妙的地推設置,為徐磊帶來多筆1000元以上的外賣單,帶動了店內整體營業額的提升。

2、行銷足夠的“暴利”,流量蜂擁而至

現今,眾多外賣平臺都在做“滿20減19”,“滿60減30”的暴利優惠,如果門店不做暴利,只考慮自己盈虧點,那麼在大環境衝擊下,堂食很快會被外賣取代。

為了做到讓消費者感覺“暴利”,徐磊先後推出了“週三小吃半價”、“週末買飲料送披薩”等促銷活動。

這些看似沒新意的促銷活動,用在本身價格很低的貓眼西餐上,卻產生了不錯的效果。舉個例子,必勝客的義大利面40元左右,而貓眼的只要20多元。在口味相差不大,又同樣打五折的情況下,哪個更有衝擊力?不言而喻。

➤小結:中小餐廳經營者要因地制宜,有些看似傳統的行銷方式,會因為人群、地段、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得更為有效。在保證餐廳正常運營的情況下,適當作出讓利舉動,把這部分利潤轉化為優惠,實實在在用在消費者身上,是小店前期最為省錢和有效的行銷方式之一。

05

外賣實惠給騎手?

這才是第一個客人

北京亦莊地區僅三大外賣平臺的騎手就有大概500人左右,徐磊思考,如果這些外賣騎手能為自己餐廳所用,營業額提升一個檔次不是問題。

實施這一舉措後,門店的外賣訂單每天都在增加,騎手們也主動為門店做口碑推廣,最終還實現了營收的提升。

➤小結:外賣餐廳對接的不是食客而是騎手,讓利於騎手,不但可以有效提升門店營業額,更重要的目的是與騎手“打好關係”,因為這才是餐廳最直接的第一個客人。

徐磊說:“初創型企業要‘會吃苦’。每一個出來打拼的人都已經想好要吃苦,但是盲目的幹幹幹,不如多鑽研市場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門道。”

總結

餐飲創業九死一生,無論是選擇加盟還是自創品牌,對於初創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在門店運營上。正如案例中的徐磊,善於在經營中思考,運用逆向思維,不好的牌也能起死回生。

——————

作者:賈媛,本文由紅餐網記者原創,轉載請注明。紅餐網,頭號餐飲新媒體,百萬級訂閱量。趨勢、實戰、菜譜,你們關注的,我們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