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年花開真實的周瑩一品誥命夫人,慈禧乾女兒,何以女首富?

在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孫儷活靈活現演繹的秦商周瑩,隨著何潤東飾演的吳聘七竅流血而死,我們對歷史上周瑩的人物原型也更多了幾分觀眾,那麼真實的周瑩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安吳寡婦,同治七年出生(1868—1910年)本名周瑩,字竹君,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地方財閥。周瑩的曾祖父周占奎(字梅村)是清朝嘉慶時期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的富商大戶。無法考證周家因何開始衰敗,在咸豐七年(1857年)分家。對周家更嚴重的打擊又在同治元年(1862年)發生的陝甘回民起義,

對西北地方造成嚴重破壞,周家也未能倖免於難,從此開始敗落。周瑩是養女(也有人說就是周家女兒非養女),由於家庭壞境越來越差,經濟狀況也不太好,在兄嫂的安排下,嫁給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的吳聘,給這個馬上不久于人世的男人“沖喜”。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的吳家當時可不是一般的人家,吳聘的父親吳蔚文當時即在朝廷任職,
也是著名鹽商,承辦江蘇、安徽、江西的鹽業,是與胡雪岩同一時代的紅頂商人。周、吳兩家私交一直不錯,家長早就定親聯姻,只是還未嫁娶,在吳聘將要病死之際,吳家想通過結婚“沖喜”,使吳聘的病情好轉。結婚一年左右,公公外出遇難,吳聘也相繼去世(還有一種說法在成婚之日,吳聘病情加重,10日後身亡。還有說三天后,吳聘就死了),周瑩就成了這個“安吳寡婦”。

周瑩很快的接管了吳氏家族,

並把其一分為五,自己接管經營了所有陝西以外的家產。她先將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給佃農幾乎看似無償的耕種,她其實是看到農業生產只能養家糊口,有前途的是商業經營。這種意識現在看來很穿越和超前。關中棉花織的土布、涇陽的磚茯茶、三原蓼花糖都成為周瑩以本地產品打天下的資本,為發展當地經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借用網上查來的資料:幾年下來,
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在陝西,涇陽、三原、高陵有吳家的當鋪、藥鋪,淳化、口鎮等地有吳家的油坊、酒坊、糧店、米號。上海、四川、陝西設淮鹽總號分店,還在甘肅設立以經營藥材為主和在湖北設立以經營布匹為主的商號、店鋪。

當時坊間有這樣的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其商號、作坊分佈之廣,資本、財力積累之快,

可以想見。吳家寡婦在聚斂錢財的同時也貪婪土地。她利用災荒年饉,在安吳堡周圍廉價購地五六百畝;還在涇陽縣城山門角以西購置、修建了20多院房產,首尾相接,占了半條街。農、商、房產結合,吳家可真是“財源滾滾”,“日進鬥金”。吳周氏在擁有這些財富後,除一部分投入擴大經營,大部分用於個人享受。她在安吳堡內大興土木,指令工匠仿照北京紫禁城,修了一座堡內之城,叫內城。內城分偏正兩院,正院僅一座大廳就有房百余間,主人只有她和養子吳懷先二人。為了玩樂,她除在安吳修建花園之外,還在鄰近的寇家村修了一座夏可避暑,冬可取暖,亭台樓榭一應俱全的大花園。周瑩逐漸成為了陝商的突出代表,清末中國女首富。

周瑩接管吳家後做出的第一件善舉,光緒十一年(1885年),周瑩捐銀四萬兩,由她操持重修文廟,朝廷得知後,被封為二品夫人,知縣塗官俊建立碑亭為文記事。1900年吳家的周瑩生意正是蒸蒸日上,中國的恥辱的一頁翻開了,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慈禧老佛爺趕緊出逃,倉皇逃到西安,可惜銀子沒帶夠,找誰借?都離的太遠,哎呀這可怎麼辦?吳家寡婦會來事,得知慈禧逃到了西安,估計她最缺的是銀子,於是主動向慈禧太后捐獻了十萬兩白銀,和一個價值連城的楠木屏風,慈禧非常高興,得了認個乾女兒吧!(有人猜測慈禧之所以對她特有親近感,還因吳家寡婦與其同是守寡之人之故)而且還封其為“護國夫人”。並親書“護國夫人”金匾給她。老佛爺回京後,周瑩又捐獻了三五十萬兩白銀,這話不通啊!其實周瑩後來是捐了三十萬兩還是五十萬兩一直是個爭議。我演繹了一下,因記載的都是大概情況。具體當時啥情況,周瑩怎麼做的已經成為歷史無人知曉。周瑩經商的那個年代,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災情嚴重,她樂善好施開粥場無數,成為遠近聞名的“活菩薩”。此外,她還捐助銀子,在涇陽城打了幾十眼深井,解決了兩萬多口人、數千頭牲畜的用水困難,當然周瑩還做過很多善事和很多讓人欽佩的事蹟,我們就不逐一介紹了。

1910年周瑩病逝,在周瑩過世後,被朝廷追封為“一品夫人”。安吳寡婦墓誌銘記載道:“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安吳寡婦從17歲守寡到42歲去世,25個春秋裡,恪守婦道始終未嫁。雖一個女流之輩,據傳有超人的智慧、對數字過目不忘、有非凡的記憶力、能妥善應對各種複雜的環境和突發狀況、會用人善經營,在當時的亂世中創造出讓人刮目的商業奇跡。

內城分偏正兩院,正院僅一座大廳就有房百余間,主人只有她和養子吳懷先二人。為了玩樂,她除在安吳修建花園之外,還在鄰近的寇家村修了一座夏可避暑,冬可取暖,亭台樓榭一應俱全的大花園。周瑩逐漸成為了陝商的突出代表,清末中國女首富。

周瑩接管吳家後做出的第一件善舉,光緒十一年(1885年),周瑩捐銀四萬兩,由她操持重修文廟,朝廷得知後,被封為二品夫人,知縣塗官俊建立碑亭為文記事。1900年吳家的周瑩生意正是蒸蒸日上,中國的恥辱的一頁翻開了,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慈禧老佛爺趕緊出逃,倉皇逃到西安,可惜銀子沒帶夠,找誰借?都離的太遠,哎呀這可怎麼辦?吳家寡婦會來事,得知慈禧逃到了西安,估計她最缺的是銀子,於是主動向慈禧太后捐獻了十萬兩白銀,和一個價值連城的楠木屏風,慈禧非常高興,得了認個乾女兒吧!(有人猜測慈禧之所以對她特有親近感,還因吳家寡婦與其同是守寡之人之故)而且還封其為“護國夫人”。並親書“護國夫人”金匾給她。老佛爺回京後,周瑩又捐獻了三五十萬兩白銀,這話不通啊!其實周瑩後來是捐了三十萬兩還是五十萬兩一直是個爭議。我演繹了一下,因記載的都是大概情況。具體當時啥情況,周瑩怎麼做的已經成為歷史無人知曉。周瑩經商的那個年代,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災情嚴重,她樂善好施開粥場無數,成為遠近聞名的“活菩薩”。此外,她還捐助銀子,在涇陽城打了幾十眼深井,解決了兩萬多口人、數千頭牲畜的用水困難,當然周瑩還做過很多善事和很多讓人欽佩的事蹟,我們就不逐一介紹了。

1910年周瑩病逝,在周瑩過世後,被朝廷追封為“一品夫人”。安吳寡婦墓誌銘記載道:“清故誥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安吳寡婦從17歲守寡到42歲去世,25個春秋裡,恪守婦道始終未嫁。雖一個女流之輩,據傳有超人的智慧、對數字過目不忘、有非凡的記憶力、能妥善應對各種複雜的環境和突發狀況、會用人善經營,在當時的亂世中創造出讓人刮目的商業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