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見過淩晨六點的湘儀菜市場嗎?有一群人在這樣生活著……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微亮的天,有這樣一群人,肩上擔著兩個簸箕、雙手拖著沉重的推車,推車上推著兩個蛇皮袋子,趕到湘儀菜市場,搶佔一席空地。

他們頭髮中藏著些許白髮,皮膚黝黑,雙手微顫、跟前放著三三兩兩的蔬菜。

每天挑著擔子來到二十多裡遠的菜市場,在外一呆就是一天,中飯一兩個饅頭就填飽了肚子。

起早貪黑是他們的全部,再苦再累,抱著不拖累後人的質樸想法,堅持自己種菜,擺攤做小生意,掙得分分角角格外滿足。

嚴寒酷暑,一年四季,他們都在那,靜靜的坐著,吆喝著。

“美女,看看咯,剛摘下來滴新鮮菜!”

靠自己雙手,自產自銷,奔走在大街小巷勞累,就為養活自己、家人、崽女,過上安穩的小日子。

採訪時他們會嫌棄自己沒讀過書,不會表達,會害羞。

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菜賣光了,簡單又淳樸。

最偉大的父親母親都是他們,一把年紀,即使身體不適,仍固執的不要增添崽女的壓力,為崽女奮鬥。

常常我們會因為物質生活的提高,不願意去光顧他們,但他們比鮮蔬超市更加需要我們。

平凡而無言的愛

嶽娭毑每天淩晨五點多從距離湘儀菜市場20多公里的光明村趕來,兩手拖著推車,蛇皮袋裡裝著淩晨三四點剛摘下來的新鮮蔬菜。

每天這樣的奔波已持續了十多年,一整天就這樣守在攤子跟前。馬上就要邁入花甲之年的嶽娭毑,頭上的白髮稀稀拉拉的藏著,臉上的紋路遲遲不見消失。

“以前孩子們要讀書,我們農村人,不會幹別的,靠賣菜為生供孩子讀書。現在他們大了,兒子要結婚了,雖有工作,但壓力也大得狠,不能拖累他增添他的負擔。”

在聊天之時,看到嶽娭毑眉頭微皺了一下,問後得知,嶽娭毑去年動了一個大手術,疤痕清晰地刻在肚子上的。

兒子不讓她出來擺攤,但因手術花去了家裡大半積蓄,嶽娭毑仍不顧病痛固執的來擺攤,為的就是減輕孩子們的壓力。

母愛總在平凡生活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無需過多的言語表達,用自身的行動來表達愛意。

知足而樂觀的美好

易阿姨,五十多的年紀卻是滿頭白髮,09年開始在這擺攤,同岳娭毑成了好閨蜜,每天中午兩人就在附近吃幾個饅頭包子填飽肚子,日復一日。

“老倌子在家種菜,我負責出來賣,屋裡就兩口子,崽女都大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不給增添他們的負擔,靠自己能力養活自己,冇懶了人,心滿意足。”

“擺攤這麼久了,有很多老顧客,只買我家滴菜,誇我滴菜好呷,很開心很知足,有時候城管會找點麻煩,但他們也是工作不容易,看我們年紀大了一些衛生費都沒有收我們的,還是很感激。”

易阿姨今天的菜賣得差不多了,在交談的過程中,笑臉從未褪去過,像是小孩拿到了糖果似的,一天最大的滿足就是菜賣光了,一遍遍地數著手裡的一分一毛,加起來可能不超過一百塊,卻笑的合不攏嘴。

辛苦而無怨的奮鬥

趙姐和她丈夫,倆人四十出頭的年紀,一人一個攤位。每天淩晨1、2點多點找合作的農戶拿菜、3、4點出攤,下午7、8點收攤,一天休息3、4個小時。

有兩個小孩都在讀書,一個讀高中一個大學,趙姐的婆婆身體也不好,中了風,趙姐夫妻倆處於中年人最難熬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無形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農村教育太差了,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從永州來到了長沙,租房,做起了小生意,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兩百多,生意差幾十塊錢。”

“我倆人又沒讀什麼書,不會做別的,家裡條件也不好,擺攤相對自由,有閒置時間可以照顧老人孩子”

交談之中趙姐夫妻倆沒有抱怨過生活,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做自己的小生意,為著整個家庭奮鬥著。

他們這一群人交流之中離不開自己的“崽女”,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崽女能過更好的生活,不連累他們。他們每天拿著秤衡量小菜的價錢,卻從不計較對崽女的得失,不求崽女回報,崽女好就是一切。

而作為“崽女”的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也是平凡的勞動者,有時理所應當的接受父母無言的愛。

卻忘了我們該為父母奮鬥努力,對自己的父母說一句“我長大了,無需為我操心,我來照顧您”,並對每一個勞動者抱有一絲敬意,社會將變得更加溫暖。

當我們在他們手中接過小菜時,說一聲“謝謝”,他們會開心的說“我才該謝謝你呢”,互相溫暖了彼此。

興許在每個城市打拼奔波的大家都不易,讓一絲溫暖傳遞給每一位平凡的勞動者,大家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出品:頭等傳媒·十分傳播

編輯&攝影:x10

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法律顧問:人和人律所 • 陳俊男律師

在聊天之時,看到嶽娭毑眉頭微皺了一下,問後得知,嶽娭毑去年動了一個大手術,疤痕清晰地刻在肚子上的。

兒子不讓她出來擺攤,但因手術花去了家裡大半積蓄,嶽娭毑仍不顧病痛固執的來擺攤,為的就是減輕孩子們的壓力。

母愛總在平凡生活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無需過多的言語表達,用自身的行動來表達愛意。

知足而樂觀的美好

易阿姨,五十多的年紀卻是滿頭白髮,09年開始在這擺攤,同岳娭毑成了好閨蜜,每天中午兩人就在附近吃幾個饅頭包子填飽肚子,日復一日。

“老倌子在家種菜,我負責出來賣,屋裡就兩口子,崽女都大了,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不給增添他們的負擔,靠自己能力養活自己,冇懶了人,心滿意足。”

“擺攤這麼久了,有很多老顧客,只買我家滴菜,誇我滴菜好呷,很開心很知足,有時候城管會找點麻煩,但他們也是工作不容易,看我們年紀大了一些衛生費都沒有收我們的,還是很感激。”

易阿姨今天的菜賣得差不多了,在交談的過程中,笑臉從未褪去過,像是小孩拿到了糖果似的,一天最大的滿足就是菜賣光了,一遍遍地數著手裡的一分一毛,加起來可能不超過一百塊,卻笑的合不攏嘴。

辛苦而無怨的奮鬥

趙姐和她丈夫,倆人四十出頭的年紀,一人一個攤位。每天淩晨1、2點多點找合作的農戶拿菜、3、4點出攤,下午7、8點收攤,一天休息3、4個小時。

有兩個小孩都在讀書,一個讀高中一個大學,趙姐的婆婆身體也不好,中了風,趙姐夫妻倆處於中年人最難熬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無形的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農村教育太差了,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從永州來到了長沙,租房,做起了小生意,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兩百多,生意差幾十塊錢。”

“我倆人又沒讀什麼書,不會做別的,家裡條件也不好,擺攤相對自由,有閒置時間可以照顧老人孩子”

交談之中趙姐夫妻倆沒有抱怨過生活,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做自己的小生意,為著整個家庭奮鬥著。

他們這一群人交流之中離不開自己的“崽女”,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崽女能過更好的生活,不連累他們。他們每天拿著秤衡量小菜的價錢,卻從不計較對崽女的得失,不求崽女回報,崽女好就是一切。

而作為“崽女”的我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也是平凡的勞動者,有時理所應當的接受父母無言的愛。

卻忘了我們該為父母奮鬥努力,對自己的父母說一句“我長大了,無需為我操心,我來照顧您”,並對每一個勞動者抱有一絲敬意,社會將變得更加溫暖。

當我們在他們手中接過小菜時,說一聲“謝謝”,他們會開心的說“我才該謝謝你呢”,互相溫暖了彼此。

興許在每個城市打拼奔波的大家都不易,讓一絲溫暖傳遞給每一位平凡的勞動者,大家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出品:頭等傳媒·十分傳播

編輯&攝影:x10

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法律顧問:人和人律所 • 陳俊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