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了祁連山的那抹綠——甘肅省檢察機關保障祁連山生態環境建設紀實

祁連山,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也是河西走廊的生命線。1988年,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有義務也有責任,通過積極履行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建設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應有貢獻。”談到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甘肅省檢察院檢察長路志強如是說。

專項監督助推綠色發展

“雖然祁連山生態環境惡化的客觀主因是氣候影響,但深層次原因也有區域人口規模不斷增加,人為活動頻繁,干擾破壞嚴重,過度依賴並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導致區內人與自然矛盾加劇等因素。”長期從事祁連山生態研究的林業高級工程師、張掖市林業局副局長王清忠認為。

為此,甘肅檢察機關集中開展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甘肅)生態環境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主動加強與環保、國土、水務、林業等部門的聯繫,積極參與行政部門對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的排查與整治。

“我們在走訪中發現,位於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的焉支山—皇家馬場景區存在違規建設旅遊設施項目,”張掖市山丹縣檢察院檢察長洪勇介紹,“我們在向山丹縣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未取得整改實效的情況下,

以未依法履行監督和管理職責為由向法院提起了行政公益訴訟。”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敦煌市檢察院根據群眾舉報,通過訴前程式,督促相關單位對污染環境的17家非法小作坊依法取締;金昌市永昌縣檢察院通過開展監督,推動有關部門對保護區內的18處礦點設施全部拆除,礦口全部填埋封閉……“專項行動開展以來,

共摸排各類案件線索57件,發出檢察建議38件,得到整改32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4件。”甘肅省檢察院民事檢察處處長陳冰如表示。

據記者瞭解,甘肅省檢察機關通過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共恢復和複墾林地、耕地、草原、濕地等各類土地1340餘畝,督促關停和整治污染企業和養殖場50餘家,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飲用水水源地面積3.9萬余畝,清理污染和非法佔用的河道460.6公里,完成覆土11.65萬方,

種植樹木3.5萬餘株。

反瀆辦案“劍指”破壞生態

“反瀆部門要重點關注祁連山環境保護中的瀆職問題。”路志強多次強調,要將一些嚴重的環保問題交由檢察機關反瀆部門調查,從中發現瀆職犯罪案件線索集中處理。

“全省檢察機關反瀆部門結合年初部署的查辦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瀆職犯罪專項行動,今年還專門組織安排了為期一年的落實回饋意見、全面查處瀆職犯罪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共立案查處涉及環保領域瀆職犯罪案件7件16人。”甘肅省檢察院反瀆局副局長陳中偉介紹。

毗鄰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張掖巨龍鐵合金公司大氣污染物排放長期無法穩定達標,煙粉塵無組織排放污染環境問題突出。對此,張掖市檢察院就甘州區環保局監管不力的行為展開調查,民樂縣檢察院以涉嫌怠忽職守罪對該局4名主要責任人立案查處。這只是該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早在2015年7月,我們在辦理阿克塞宏大石棉銷售有限公司‘3·7’爆炸案件過程中,發現該縣紅柳溝石棉礦區因違法開採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阿克塞縣檢察院向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履行監管職責。經過檢察機關開展工作,阿克塞縣政府採取整改措施,依法關停17家企業,一舉解決了困擾當地多年的石棉污染問題。”酒泉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建春說。不僅如此,酒泉市檢察機關還針對涉案企業落後生產工藝和環保設施開展深入調研論證,提出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建議,妥善解決該案涉及企業多,影響面大,長期停產對當地經濟發展不利等問題,確保了當地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長效機制守護“青山綠水”

查辦破壞祁連山生態環境的案件,是解決破壞自然資源的“治標”手段,而建立長效機制才是治本的關鍵。甘肅省檢察院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工作重點,研究制定了《甘肅省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並結合省檢察院明察暗訪督查年活動,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督導。

“全市檢察機關將依法加強生態環境法律監督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張掖實際的生態環境監督工作機制,辦理一批有典型意義的案件,促進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黑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張掖市檢察院檢察長柳小惠表示。

記者還瞭解到,在甘肅省檢察院出臺意見的基礎上,各相關地區檢察機關又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實施細則,對重點任務、責任部門、責任領導、責任人員和工作要求逐項進行了細化,並依託派駐鄉鎮檢察室延伸監督觸角,建立長效機制,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參與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手段強化對轄區內生態環境法律監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保護青山綠水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截至目前,共立案查處涉及環保領域瀆職犯罪案件7件16人。”甘肅省檢察院反瀆局副局長陳中偉介紹。

毗鄰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張掖巨龍鐵合金公司大氣污染物排放長期無法穩定達標,煙粉塵無組織排放污染環境問題突出。對此,張掖市檢察院就甘州區環保局監管不力的行為展開調查,民樂縣檢察院以涉嫌怠忽職守罪對該局4名主要責任人立案查處。這只是該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

“早在2015年7月,我們在辦理阿克塞宏大石棉銷售有限公司‘3·7’爆炸案件過程中,發現該縣紅柳溝石棉礦區因違法開採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阿克塞縣檢察院向環保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履行監管職責。經過檢察機關開展工作,阿克塞縣政府採取整改措施,依法關停17家企業,一舉解決了困擾當地多年的石棉污染問題。”酒泉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張建春說。不僅如此,酒泉市檢察機關還針對涉案企業落後生產工藝和環保設施開展深入調研論證,提出了企業轉型升級的意見建議,妥善解決該案涉及企業多,影響面大,長期停產對當地經濟發展不利等問題,確保了當地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長效機制守護“青山綠水”

查辦破壞祁連山生態環境的案件,是解決破壞自然資源的“治標”手段,而建立長效機制才是治本的關鍵。甘肅省檢察院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將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工作重點,研究制定了《甘肅省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並結合省檢察院明察暗訪督查年活動,對各地落實情況進行督導。

“全市檢察機關將依法加強生態環境法律監督工作,建立健全符合張掖實際的生態環境監督工作機制,辦理一批有典型意義的案件,促進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黑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張掖市檢察院檢察長柳小惠表示。

記者還瞭解到,在甘肅省檢察院出臺意見的基礎上,各相關地區檢察機關又結合當地實際出臺了實施細則,對重點任務、責任部門、責任領導、責任人員和工作要求逐項進行了細化,並依託派駐鄉鎮檢察室延伸監督觸角,建立長效機制,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參與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工作,綜合運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手段強化對轄區內生態環境法律監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保護青山綠水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