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了不起的蘇州|蘇面朝天,永遠戒不掉的味道

天氣最近轉涼了,網友們需要注意保暖啦

飲食上不能任性,這時候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很合適啦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面好吃,蘭州拉麵,陝西臊子面,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等等,在麵條的世界裡,蘇式面,不夠熱情也不夠火辣,仿佛一個歲月安好的美人兒,但每個遊客相機都有她精緻的身影。

蘇式面的精緻出自老師傅的一雙手,

在沸騰的大鍋裡,用一雙長長的筷子撩起一整碗的面,飛快得卷緊,順勢放入碗裡,一氣呵成,端上桌時,碗裡的面一定是整整齊齊的,治好了多年的強迫症

蘇州人對於面有著特殊的情懷,“紅湯”、“白湯”、“硬面”、“爛面”、“重青”(多放蔥或蒜葉)、“免青”(不要蔥或蒜葉)、“重油”、“過橋”(澆頭單放在另外一個盤子裡)、等等已經成為當地人吃面的習語,

北方人很難搞懂這其中的諸多門道

頂講究的人,要吃“頭湯麵”,就是早上第一道湯的面,只有每天第一鍋清水煮出來的面,才特別白淨清冽,若是去晚了,煮面的水變得渾濁,麵條也就沒那麼爽滑了

蘇州有不少老字型大小的麵館,不管在鬧市,還是辦公樓下,都有它的分店,老字型大小們沿襲了木質懷舊的裝飾風格,在都市車水馬龍中,有了一絲絲慰藉感。

蘇州好吃的麵館太多,各家的招牌也不盡相同,食客都各有擁戴者,漏了哪個都擔心被罵,就羅列一些大眾點評上高分的面。

同得興 · 楓鎮大肉面

座標:十全街624號

在蘇州,楓鎮大肉面號稱“最難做、最精細、最鮮美”的湯麵。

每天早上6點開門,定點供應的優質五花肉送到同得興店裡,師傅們忙著操作完驗貨上秤、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驟後,要加作料放到鍋中燜4個半鐘頭才能起鍋。

“切肉很有講究,每塊肉在1.2兩左右。”在師傅們的熟練動作中,

一片片1釐米厚、6到7釐米寬,帶有點酒糟味、入口即化的楓鎮大肉面澆頭就製作好了。麵湯也有料,由黃鱔骨、蝦腦殼、螺獅肉等鮮物吊成。

精心熬制的湯,鮮而不膩,吃完不口幹。這些面不要說做出來放在你面前吃,就是寫出來也會讓你饑腸轆轆,嘴底生津。

太湖十八澆麵館 · 醬爆牛蛙面

座標:十梓街司法局正對面

牛蛙面的澆頭都是現炒的,牛蛙量多超級鮮美,肉質嫩鮮,足足半碗,光吃澆頭也飽了,麵條據說是煨出來的,口感很好,湯頭更是鮮得沒話說。

關於牛蛙面由來感人的故事,老闆的女友身體不好老闆就到處打聽得知牛蛙有滋補養胃的作用

孫盛興奧灶麵館 · 奧灶面

座標:山塘街方基上35號

奧灶面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經營不善,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虛心徵求意見,精心烹飪製作,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麵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灶館”。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麵條用精白麵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餃頭熱;“小料沖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瓊琳閣面莊·紅湯麵

座標:書院巷20號

瓊琳閣採用大骨、黑魚、火腿、鱔骨等傳統的吊湯食材,以及各種自製秘方的調料,放入一口巨大的木桶中,以文火慢熬而成。成湯不見雜質,噴香撲鼻,咸淡適中,一天只賣 600 碗,兩個獨家澆頭——雪菜黃魚和醇香肉排,是比較少見的面澆,特別是雪菜黃魚,一般早上就賣完了,對了,他家的拌面也很蘇式,濃油赤醬,嗜甜的人不可錯過。

裕興記麵館 · 兩面黃

座標:十全街700號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的傳統麵食,一度被稱為“麵條中的皇帝”,價格不菲。解放後就很少供應,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來在蘇州老字型大小餐飲界再次興起。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幹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兩面黃的吃法也很講究,吃之前記得要翻個身,這樣才能吃出"外脆裡嫩"的最佳狀態,一碗面配一碗蛋絲湯,一碟油,上來之後,喝口湯,再撈口面,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蔣家人手工麵點· 黃魚面

座標:淮海街2號

他家的黃魚面最喜歡的就是湯頭了,湯黃燦燦的,初聞一下確實有點魚腥味,嘗一口卻無比鮮美!這種鮮美光光有黃魚是絕對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火腿,土雞,雪菜,魚肉有五六塊吧,挺大片,刺少

蘇虞齋精品麵館 · 三蝦面

座標:相城大道凱翔廣場1-1002號

三蝦面有個綽號叫“土豪三蝦面”,通常都是至少在70元以上。三蝦的原料並不稀奇,但是如果你親眼見過他們剝蝦仁和出蝦腦所費的細功,就知道這東西有多值錢了,“重功輕料”一目了然。

三蝦面的澆頭是由蝦仁、蝦籽和蝦腦組成的三蝦,夏至時節雌河蝦是一年中最好吃的,它身上的三寶,即所謂的“三蝦”:蝦仁肥美,嫩;蝦籽飽滿,鮮;一粒粒形似紅米的蝦腦硬實,蘇虞齋的這一份三蝦面,配上小香菇,青菜和薑絲

足以滿足好“面”之人的口腹之欲

蘇式湯麵精緻,好吃,但是,蘇式湯麵需要配合著蘇州這座溫婉內斂的城市,這種感覺,就像重慶的火鍋,北京的涮肉……城市是載體,外人很難理解到位。

看了這麼多,想不想來一碗蘇式面呢?

牛蛙面的澆頭都是現炒的,牛蛙量多超級鮮美,肉質嫩鮮,足足半碗,光吃澆頭也飽了,麵條據說是煨出來的,口感很好,湯頭更是鮮得沒話說。

關於牛蛙面由來感人的故事,老闆的女友身體不好老闆就到處打聽得知牛蛙有滋補養胃的作用

孫盛興奧灶麵館 · 奧灶面

座標:山塘街方基上35號

奧灶面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因為經營不善,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虛心徵求意見,精心烹飪製作,果然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麵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灶館”。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鹵鴨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麵條用精白麵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餃頭熱;“小料沖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瓊琳閣面莊·紅湯麵

座標:書院巷20號

瓊琳閣採用大骨、黑魚、火腿、鱔骨等傳統的吊湯食材,以及各種自製秘方的調料,放入一口巨大的木桶中,以文火慢熬而成。成湯不見雜質,噴香撲鼻,咸淡適中,一天只賣 600 碗,兩個獨家澆頭——雪菜黃魚和醇香肉排,是比較少見的面澆,特別是雪菜黃魚,一般早上就賣完了,對了,他家的拌面也很蘇式,濃油赤醬,嗜甜的人不可錯過。

裕興記麵館 · 兩面黃

座標:十全街700號

“兩面黃”是蘇州特色的傳統麵食,一度被稱為“麵條中的皇帝”,價格不菲。解放後就很少供應,消失已有二三十年,近年來在蘇州老字型大小餐飲界再次興起。此面有硬“兩面黃”和軟“兩面黃”之分,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幹再炸,要兩面都炸成金黃色,香味飄出,然後撈出放在盤子上,再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讓麵條吸足鹵汁,味道又香又可口。

兩面黃的吃法也很講究,吃之前記得要翻個身,這樣才能吃出"外脆裡嫩"的最佳狀態,一碗面配一碗蛋絲湯,一碟油,上來之後,喝口湯,再撈口面,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蔣家人手工麵點· 黃魚面

座標:淮海街2號

他家的黃魚面最喜歡的就是湯頭了,湯黃燦燦的,初聞一下確實有點魚腥味,嘗一口卻無比鮮美!這種鮮美光光有黃魚是絕對不夠的,還必須要有火腿,土雞,雪菜,魚肉有五六塊吧,挺大片,刺少

蘇虞齋精品麵館 · 三蝦面

座標:相城大道凱翔廣場1-1002號

三蝦面有個綽號叫“土豪三蝦面”,通常都是至少在70元以上。三蝦的原料並不稀奇,但是如果你親眼見過他們剝蝦仁和出蝦腦所費的細功,就知道這東西有多值錢了,“重功輕料”一目了然。

三蝦面的澆頭是由蝦仁、蝦籽和蝦腦組成的三蝦,夏至時節雌河蝦是一年中最好吃的,它身上的三寶,即所謂的“三蝦”:蝦仁肥美,嫩;蝦籽飽滿,鮮;一粒粒形似紅米的蝦腦硬實,蘇虞齋的這一份三蝦面,配上小香菇,青菜和薑絲

足以滿足好“面”之人的口腹之欲

蘇式湯麵精緻,好吃,但是,蘇式湯麵需要配合著蘇州這座溫婉內斂的城市,這種感覺,就像重慶的火鍋,北京的涮肉……城市是載體,外人很難理解到位。

看了這麼多,想不想來一碗蘇式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