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4歲的溥儀去辦戶口本,家庭住址嚇懵戶籍員,文化程度太霸氣

改朝換代後,前朝的皇帝結局一般都是比較淒慘的,對於末代皇帝溥儀來說,稍微有點例外。前半生可以用漂泊不定來形容。溥儀晚年的生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幸福的,一切都從他特赦後說起。

1959年,54歲的溥儀出來後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北京城。之前的家已經成了故宮博物院,因此是回不去了。只好先暫住在五妹妹金韞馨的家裡。此時新中國成立已經10年了,已經開始實行新的戶籍制度,而溥儀還沒有戶口,屬於黑人黑戶,

因此需要儘快辦理戶口。

第一次溥儀來到了民政局,說辦戶口的,結果被告知走錯了。第二次在妹妹的陪同下,才來到了戶籍室,戶籍員接待了他們,然後開始詢問相關資訊,登記在戶口本上。

當時在第二代戶口名簿底簿上,每個居民需要填寫的內容共計29項,姓名、住址、出生日期等等是必備的。戶籍員問:“名字是?”溥儀答道:愛新覺羅溥儀。戶籍員稍微停頓了一會,吃驚的說道,原來是之前的皇帝啊。溥儀尷尬的點點頭,然後說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不提了不提了。

戶籍員借著問道:“家庭住址呢?“,溥儀說:之前住在紫禁城,現在好像已經是故宮了。戶籍員說這住址現在肯定不能填寫了。一旁的五妹說,要不就先寫她家的住址,戶籍員同意了。

之後問到文化程度一欄,又尷尬了。溥儀說自己的老師都是當時大師級別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沒有上過正規學校。戶籍員又犯難了,思考了一會寫了個私塾(第一次塾,寫成了書。之後過了幾年又重新辦戶口,文化程度為初中)。之後的項目一一填寫完,溥儀成了新中國的合法公民了。(本文關鍵字:溥儀,清朝,歷史,中國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