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下半年首部災難片今日上映,面對孩子的教育,你焦慮嗎?看看明星如何“體教結合”

由傳統喜劇《暑假》全班人馬傾情打造的

年度災難大片《開學》

今日全國同步上映

你參演了嗎?

每年9月1日,

各大幼稚園門口一片鬼哭狼嚎;

大清早全家趕著出門,

送完小孩送老婆,

回公司的路上堵成停車場;

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五個月,

各位家長們又要開始新一輪的“奮戰”;

而戰場絕不止於這些,

還有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和各個級別的考試。

或許是瑣碎的日常讓你神經緊張;

或許是周邊的環境讓你身不由已;

或許是對未來的擔憂,讓你患得患失;

焦慮,可能是你現在的心情寫照。

那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焦慮來源於什麼?

先把這個問題放一放,讓我們假設一下

現在你的孩子已經30歲。

你希望TA是怎樣的一個人?

健康體魄?成熟心智?學有所長?

如果你內心的聲音和這些答案不謀而合,

孩子的體育教育必不可少!

段時間,《戰狼2》燃爆朋友圈,票房屢破紀錄,自編自導自演的吳京,無疑成為最大贏家。然而,很難想像,這個在銀幕上一直以硬漢形象示人的錚錚漢子,在兒子出生之後,也曾陷入了幾近崩潰的境地。

出生時由於早產,吳京的兒子直接進入了ICU,醫生下了病危通知。幸好,十天之後,孩子終於脫險。

吳京擔心兒子身體不好,從孩子2歲起,有空就帶著兒子一起跑步、打拳、紮馬步,

還要讓孩子去學武術。

他說:

武術可以培養他的身體協調能力,也能讓他多一些磨難,多一些鍛煉,也多一份健康,多一份陽剛。

練武術,不是為了吃苦,而是吃過苦才知道甜是什麼。

經參加過《爸爸去哪兒》節目的郭濤和兒子石頭,也是體育運動的忠實愛好者。有一期節目中,石頭因為打冰球導致骨折,最後綁著石膏出鏡。

很多人不理解郭濤,質疑他“把兒子當賺錢工具”,可是後來在郭濤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大家才知道,是石頭堅持並鼓勵爸爸參加節目。郭濤說,雖然參加運動難免會有受傷的風險,但這段難忘的經歷會讓兒子擁有畢生都值得珍藏和驕傲的回憶,這會讓他明白什麼是男子漢的承諾,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堅持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現在因為種種原因,石頭已經不打冰球了,但是其他項目還在繼續。比如說游泳,目前他在學校游泳隊每週都堅持訓練。

郭濤的兒子石頭

陣子,一位參加2017年美國兒童高爾夫世界錦標賽的中國女孩兒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以總杆106杆獲得了女子7歲及以下組的並列第二,這是本屆賽事中國小選手獲得的最好名次。她就是冠軍教頭、前國乒總教練劉國梁的女兒劉宇婕。

劉宇婕(左二)

大家都紛紛感慨,真是虎父無犬女。而報導中劉國梁女兒和母親的一段對話,更讓人印象深刻。5歲第一次打滙豐青少年冠軍賽。第一天打18洞,女兒贏了114杆,緊緊卡在晉級邊緣,媽媽王瑾原以為女兒會有壓力,沒想到贏贏比她想得開。

“哭有什麼用,打好第二杆不就行了!”

王瑾曾對劉國梁說,“全國比賽我看到有那麼多孩子都會因為打不好而哭鼻子,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但我唯獨沒有看過贏贏會因為打不好而哭起來。”

劉國梁和自己的女兒劉宇婕

或許有人要說,明星們的優越條件讓他們有這樣的資本去投入。而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就像你我,我們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幼升小、小升中、中升高,再到大學,又如何能讓孩子“體教結合”?

但回頭再想想剛開始的問題,你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接觸體育運動,真的和讀書學習是互相抵觸的嗎?

《追趕跑跳進名校》的作者,一位先後將兒子女兒以體育生送入斯坦福、哈佛大學的牛爸顏希成告訴你:

不要想得太遠,學體育搞運動不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讓小孩子自己去發揮,就一定能或多或少讓孩子學到運動中的意志力、堅持不懈等這些特性。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型可謂艱難而漫長。但讓人欣慰的是,變化正在慢慢發生。北京教委已經取消了小學文化課的測試,每個班增加了一個副班主任,由體育課老師擔任。學校在體育項目上設排名,全區PK。

不僅中小學如此,國內頂級學府對於體育特長生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開放。今年,北京大學的特招項目包括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和游泳,清華大學特招項目有田徑、籃球、排球、游泳、射擊、健美操和擊劍。當然,特招學生除了文化課考試達到一定水準外,還要參加體育專項測試。

由《Money》雜誌和《體育畫報》聯合評選出的全美25大體育名校,其中不乏“常春藤”大學

還有一點,對於越來越多有意願送孩子出國去留學的家長而言,也注意到了體育或許就是留學的敲門磚。因為體育好的學生在申請美國高中和大學方面極具優勢。去年,哈佛錄取的新生有10.3%是有體育特長的運動員。在美國雜誌《MONEY》年初和《體育畫報》聯合推出的 “屬於體育愛好者的百大最佳大學排行榜”上,斯坦福排名第一。除了美國很多名校,加拿大、澳大利亞對有體育特長的學生也是青睞有加。

哲人柏拉圖說過,“上帝給了人類兩種手段,教育與運動,一為靈魂,一為身體,二者缺一不可,一個人才能達至完美。”但現實是,對大部分父母來說,學有所成才是終極目標。體育道路上的成材率有多高,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於是乎,相比學習和成績,孩子餓運動變得可有可無。

但運動和學習真的矛盾嗎?

不!

因為,

再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體育那樣,

讓你直接面對勝利和失敗;

再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體育那樣,

讓你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再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體育那樣,

讓你知道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

我敗故我勝——喬丹

這些都是學習乃至未來漫長人生道路中最需要的。接觸體育運動能讓孩子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生活結合,做到“知行合一”。而這時單純讀書無法帶來的人生體驗和感悟。

所以,給孩子們留下更多運動的時間,他們的人生道路可以有更豐富的體驗和選擇。

但這段難忘的經歷會讓兒子擁有畢生都值得珍藏和驕傲的回憶,這會讓他明白什麼是男子漢的承諾,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堅持可以戰勝一切困難。

現在因為種種原因,石頭已經不打冰球了,但是其他項目還在繼續。比如說游泳,目前他在學校游泳隊每週都堅持訓練。

郭濤的兒子石頭

陣子,一位參加2017年美國兒童高爾夫世界錦標賽的中國女孩兒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以總杆106杆獲得了女子7歲及以下組的並列第二,這是本屆賽事中國小選手獲得的最好名次。她就是冠軍教頭、前國乒總教練劉國梁的女兒劉宇婕。

劉宇婕(左二)

大家都紛紛感慨,真是虎父無犬女。而報導中劉國梁女兒和母親的一段對話,更讓人印象深刻。5歲第一次打滙豐青少年冠軍賽。第一天打18洞,女兒贏了114杆,緊緊卡在晉級邊緣,媽媽王瑾原以為女兒會有壓力,沒想到贏贏比她想得開。

“哭有什麼用,打好第二杆不就行了!”

王瑾曾對劉國梁說,“全國比賽我看到有那麼多孩子都會因為打不好而哭鼻子,各個年齡段的都有,但我唯獨沒有看過贏贏會因為打不好而哭起來。”

劉國梁和自己的女兒劉宇婕

或許有人要說,明星們的優越條件讓他們有這樣的資本去投入。而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就像你我,我們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幼升小、小升中、中升高,再到大學,又如何能讓孩子“體教結合”?

但回頭再想想剛開始的問題,你究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接觸體育運動,真的和讀書學習是互相抵觸的嗎?

《追趕跑跳進名校》的作者,一位先後將兒子女兒以體育生送入斯坦福、哈佛大學的牛爸顏希成告訴你:

不要想得太遠,學體育搞運動不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讓小孩子自己去發揮,就一定能或多或少讓孩子學到運動中的意志力、堅持不懈等這些特性。

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型可謂艱難而漫長。但讓人欣慰的是,變化正在慢慢發生。北京教委已經取消了小學文化課的測試,每個班增加了一個副班主任,由體育課老師擔任。學校在體育項目上設排名,全區PK。

不僅中小學如此,國內頂級學府對於體育特長生的態度也變得越來越開放。今年,北京大學的特招項目包括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和游泳,清華大學特招項目有田徑、籃球、排球、游泳、射擊、健美操和擊劍。當然,特招學生除了文化課考試達到一定水準外,還要參加體育專項測試。

由《Money》雜誌和《體育畫報》聯合評選出的全美25大體育名校,其中不乏“常春藤”大學

還有一點,對於越來越多有意願送孩子出國去留學的家長而言,也注意到了體育或許就是留學的敲門磚。因為體育好的學生在申請美國高中和大學方面極具優勢。去年,哈佛錄取的新生有10.3%是有體育特長的運動員。在美國雜誌《MONEY》年初和《體育畫報》聯合推出的 “屬於體育愛好者的百大最佳大學排行榜”上,斯坦福排名第一。除了美國很多名校,加拿大、澳大利亞對有體育特長的學生也是青睞有加。

哲人柏拉圖說過,“上帝給了人類兩種手段,教育與運動,一為靈魂,一為身體,二者缺一不可,一個人才能達至完美。”但現實是,對大部分父母來說,學有所成才是終極目標。體育道路上的成材率有多高,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於是乎,相比學習和成績,孩子餓運動變得可有可無。

但運動和學習真的矛盾嗎?

不!

因為,

再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體育那樣,

讓你直接面對勝利和失敗;

再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體育那樣,

讓你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再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像體育那樣,

讓你知道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

我敗故我勝——喬丹

這些都是學習乃至未來漫長人生道路中最需要的。接觸體育運動能讓孩子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生活結合,做到“知行合一”。而這時單純讀書無法帶來的人生體驗和感悟。

所以,給孩子們留下更多運動的時間,他們的人生道路可以有更豐富的體驗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