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部增補互金專業,厲害了我的互聯網金融!

最近,教育部公佈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國家首次同意設置了互聯網金融專業,全國有6所高校獲批開設此專業。分別為電子科技大學、安徽財經大學、銅陵學院、安徽新華學院、廣東金融學院和雲南財經大學。

雖然上海財經大學不在此列,但上海財經大學的FinTech課程,曾作為全國第一個互聯網金融高校公共選修課,受到大學生們的火熱追捧。當時就有專家預測,互聯網金融教育應該被更多地開發。而此次由國家層面來主導安排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開設,已經證明了這一預測

專業有了,互聯網金融會有啥變化

行業人士指出,國家有沒有設立針對該行業的專業,已經成為判斷一個新興行業火不火、未來有沒有大發展前景的一個獨特的衡量標準。而國家同意設置互聯網金融專業的決定,說明互聯網金融是非常的“火”了。

從實際層面上去分析,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設立,對整個行業乃至社會都有著深刻的影響。高校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設置對打破學科邊界、培訓新時代的新人才、校企協同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同時也為培養複合型的互聯網金融人才奠定了基礎。

首先,對於企業來說,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高校成為了行業未來人才的戰略要地。

消費金融的前景一直很被看好,正在發力或者準備發力的公司不在少數。在其他競爭逐漸達到了飽和的狀態,人才資源的搶奪將開啟新一輪競爭。優秀的互金人才將會成為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互聯網金融圈地過程中一個強大的砝碼。

其次,對於投資者和平臺用戶來說,更專業的人才能提供更有保障的產品。行業專業性更強,

投資更安全,投資者才能更放心。專業化程度越高,也就意味著行業的轉入門檻抬高,對於平臺用戶的保障才能更加全面。而開設互金專業這一舉動,無疑給P2P、眾籌、移動支付等近日陷入亂象的不利輿論的互聯網產品帶來了新的希望。

此外,設立互聯網金融專業,代表的是國家對互金行業的一種態度。在政府層面,“互聯網金融”已經連續四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從“促進”到“異軍突起”,

再到“規範”,直至今年的“高度警惕風險”,說明了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的高度重視,而國家教育部門也要將對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抬高到一個更高的戰略維度。

由此看來,互聯網金融專業的設立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互聯網金融人才缺口一直存在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金融近年來迅速發展壯大。但是與傳統金融行業人才供需兩旺的情況不同,新興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直處於人才缺失的狀態,人才供給根本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而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人才資源跟不上,已經成為制約很多平臺發展的“瓶頸”。

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是由“互聯網+”和傳統金融結合的新生業態,是一種複合型的行業。這就要求了這個行業的人才,不僅要懂互聯網,更要懂金融。但是相關專業未設立之前,人才的培養方向要麼偏向互聯網,要麼偏向金融,比較單一,難以滿足互聯網金融的複合型的要求。另外,互聯網金融所需的人才是“接地氣”的,也就是實踐能力強的人才。這對於以培養學術型、科研型人才為主要使命的高校來說,是有點難度。所以“互聯網金融”專業開設,針對行業的需要培養相應的人才。這既是行業的需要,也是是市場的呼喚。

消費金融行業評論 或 xfjrhypl (長按可複製)

剖析新金融領域的最新行業資訊,分享獨特視角的商業評論。

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金融近年來迅速發展壯大。但是與傳統金融行業人才供需兩旺的情況不同,新興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直處於人才缺失的狀態,人才供給根本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而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人才資源跟不上,已經成為制約很多平臺發展的“瓶頸”。

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是由“互聯網+”和傳統金融結合的新生業態,是一種複合型的行業。這就要求了這個行業的人才,不僅要懂互聯網,更要懂金融。但是相關專業未設立之前,人才的培養方向要麼偏向互聯網,要麼偏向金融,比較單一,難以滿足互聯網金融的複合型的要求。另外,互聯網金融所需的人才是“接地氣”的,也就是實踐能力強的人才。這對於以培養學術型、科研型人才為主要使命的高校來說,是有點難度。所以“互聯網金融”專業開設,針對行業的需要培養相應的人才。這既是行業的需要,也是是市場的呼喚。

消費金融行業評論 或 xfjrhypl (長按可複製)

剖析新金融領域的最新行業資訊,分享獨特視角的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