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一程,水一程,西河陽的路,我們走一程

西河陽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諸由觀鎮,緊鄰264省道,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河陽村作為明代移民建立並逐步發展起來的傳統村落,全村現有440戶,總人口1090人,耕地面積1150畝。

近幾年來,西河陽村被命名為

一、“山東省生態文明村”

二、“山東省旅遊特色村”

三、“山東省傳統村落”

四、“山東省美麗宜居村莊”

五、“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村”

六、“煙臺市‘三項活動’先進單位”

七、“煙臺市文物保護單位”

八、“煙臺市文明村”

西河陽

錦繡古村壯山河

人文厚重映日月

西河陽古村落緊鄰黃水河畔,南面十公里之處是南山旅遊風景區,北面五公里之處有龍口最大的黃水河濕地公園、濱海旅遊度假區,

再往北行駛二十公里是著名的蓬萊仙閣。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清新古樸,是度假旅遊的好去處。

西河陽曆史輝煌,人傑地靈,現保存有200多處完好的哈瓦房建築。哈瓦房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黃縣房的典型代表,佈局考究、功能齊全、主從有序,

完整體現了當時的封建禮教傳統。村中的“吉元號”、“同德店”、“馬氏故居”、“張氏故居”等老房,都各闡述著悠久的故事;村中殘存的古圩牆見證了清咸豐年間,全村上下一致對抗撚軍的傳奇歷史;一棵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槐樹,雄偉高大,蒼勁有力,以其槐中新生幼槐而稱奇。

西河陽民俗博物館於2016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共占地1145平方米,其中傳統建築面積達480平方米。西河陽民俗博物館是明清以來黃縣歷史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反映,是膠東地區重要的鄉土文化樣本。博物館內現陳列5棟傳統黃縣哈瓦房,共包含20間房屋和6個大小不一的庭院。民俗博物館內共陳列5個展室、4處民俗風情展列室,5個展室分別為:輝煌歷程、崇商興業、紅色記憶、重學樹人、老宅古今。

西河陽民俗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傳統黃縣房建築風格為基礎,以西河陽村的歷史變革、發展道路、人文情懷、民俗風情為展示主體,充分向遊客展現了黃縣傳統民居的獨特歷史文化內涵。

此外,西河陽村王家大院(同德店)作為單獨陳列樣本,以原樣展陳的方式向參觀者展示黃縣傳統四合院的格局特色,充分體現了黃縣四合院的建築風格、風水講究以及人文思想。

觀光指南

輝煌歷程

此展室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和文字介紹,鋪展了西河陽村歷史發展的軌跡。展室內陳列的自村內出土的春秋時期粗陶、石斧以及後期發現的漢磚向人們展示了2500年前先祖在此辛勤勞作、繁衍生息的生動場景。家譜展櫃中,體現了宋元時期,西河陽村徐、李、宋三姓人家耕雲種月,以其獨有的智慧奠定著西河陽村的文化底蘊;元末明初,王、張、馬三大姓遷居此地,和睦相處,共建家園。此外,根據歷史記載,西河陽村在清乾隆咸豐年間,商人成幫,逐利四方。清末民初,東北三省,是河陽人經商的第二家鄉。

觀光指南

崇商興業

此展室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和文字介紹,展示了西河陽人“講誠信、善經商、思進取”的商業精神。整合了西河陽村歷年歷代出現的優秀商業成果,包括吉元、協興萬、萬茂鋪、老三合、同德店等。

觀光指南

紅色記憶

根據龍口市村莊志記載:西河陽村有著光榮革命傳統。通過陳列西河陽村的光榮革命戰士照片,向人們展示了西河陽人在抗戰時期、反蔣、保田、立功等運動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觀光指南

重學樹人

“教育乃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自古以來,西河陽村就十分注重教育,也培育出不少人才。正所謂“敬教勸學,家興之源,興賢育才,村富之道”。此展室通過家譜統計,陳列了自清代以來村內考取功名的個人情況。

觀光指南

老宅古今

老宅見歲月,舊物識滄桑。村內王人靈的祖宅,至今已近四百年。居住近二十代人,這裡一磚一瓦都見證了西河陽村的歷史變遷。

王、張、馬三大姓遷居此地,和睦相處,共建家園。此外,根據歷史記載,西河陽村在清乾隆咸豐年間,商人成幫,逐利四方。清末民初,東北三省,是河陽人經商的第二家鄉。

觀光指南

崇商興業

此展室通過實物展示、圖片和文字介紹,展示了西河陽人“講誠信、善經商、思進取”的商業精神。整合了西河陽村歷年歷代出現的優秀商業成果,包括吉元、協興萬、萬茂鋪、老三合、同德店等。

觀光指南

紅色記憶

根據龍口市村莊志記載:西河陽村有著光榮革命傳統。通過陳列西河陽村的光榮革命戰士照片,向人們展示了西河陽人在抗戰時期、反蔣、保田、立功等運動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觀光指南

重學樹人

“教育乃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自古以來,西河陽村就十分注重教育,也培育出不少人才。正所謂“敬教勸學,家興之源,興賢育才,村富之道”。此展室通過家譜統計,陳列了自清代以來村內考取功名的個人情況。

觀光指南

老宅古今

老宅見歲月,舊物識滄桑。村內王人靈的祖宅,至今已近四百年。居住近二十代人,這裡一磚一瓦都見證了西河陽村的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