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駕課堂 | 出發前沒搞清楚這四個資料,拋錨傷車是分分鐘的事

關注《自駕地理》的老粉們都知道

我們每週都會推送一篇路書

每時每刻都撩撥著你們脆弱的小心臟

不少粉絲表示:

身未動,心已遠!

咱們的手繪地圖已經可以論斤賣了

其中不乏一些有難度的線路

於是內心已經蠢蠢欲動的粉絲

就會在後臺諮詢:

“那個,這條路我的車能不能走?”

這些問題甩過來

肯定不能一概而論

都得針對路況、車型、行車難度等等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有沒有對車輛可行駛標準

進行快速認知的方法呢

尤其伴隨著現在SUV大火

它們有著越野車外型

但未必有一顆越野大心臟

吉姆尼,公認的硬派越野車

SUV有越野的天分

但肯定不能像真正的越野車一樣無所顧忌

如果在一些越野路段霸王硬上弓

那麼傷車拋錨的苦果必然會最終吞下

接下來幾個資料

讓我們更有利於判斷

車輛在非常規路段的通過率

同學們,趕緊拿起小本本

地理菌要敲黑板劃重點了

01

最小離地間隙

普遍來說,SUV的底盤比轎車底盤高,但是高多少,能過多大的土丘?可以走多大的坑?不同車款都有不同的最小離地間隙。

所謂最小離地間隙,一般官方很少會公佈詳細的資料,所以,需要車主自己親自去測量。但是,準確的測量並不是說把車開到平地上,然後再用尺子去測量。所謂最小離地間隙,是指車輛停放在水準地面上,當達到車輛滿載的時候,在底盤最下端突出部位和地面的距離。

(如上圖)

這個最小離地間隙,通常都處在汽車發動機油底殼和前懸架部位,務必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精准測量,因為在非鋪裝路面上行走,並非坦途,說不定一個估量不准或者心裡沒底,車輛就妥妥地托底刮底盤了。

這就尷尬了

02

接近角與離去角

接近角與離去角是衡量車輛上下坡的一對雙生兄弟:前者是指車輛滿載時,汽車前唇到輪胎畫一條直線,這個直線跟地面的角度。一般來說,當這個接近角越大,車輛則可以上更大斜坡,一旦行走在非鋪裝路面上,土堆、斜坡、溝坎等等不可避免,接近角是首要發揮作用的地方。

如果對車輛接近角的資料不清楚,那麼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直接在土路上下坡段狠狠地“親”上了。

這一“吻”,足夠深沉

而離去角,與接近角相對,是指車輛滿載時,車身尾部突出點跟輪胎地面接觸點的切線,這條線跟地面的角度即為離去角。當外出走在土路砂石路上時,如果突然遇到一個極陡的下坡,只有當離去角大於這個下坡的坡度時,才能保證車輛尾部不至於被下坡路面刮花托住。

即便是屁股,也不容有失啊

至此,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和離去角的資料,基本能夠保障走在非鋪裝路面時,對車輛是否可通過路段做出基本判斷,這三個資料也是考核硬派越野車的標準。這裡,還有一個資料非常重要,那就是——

03

縱向通過角

李宗盛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那當一輛車需要通過一個小土丘時,必須先上去,開過土丘頂部再下來,即便接近角和離去角都完全能夠保證車輛上坡下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到達土丘頂部,可能會發生下面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故...

不考慮縱向通過角,這山丘看來是越不過了...

所謂縱向通過角,即是由底盤高度、輪胎尺寸和車身軸距共同決定的,普遍來說,SUV正是因為車身短、軸距短但是車身大,所以縱向通過角也偏大,這也說明了為什麼SUV也具備相對轎車越野通過性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評估一輛非硬派越野車尤其是SUV對自駕路況的通過性時,起碼得搞清楚車輛的這四個資料,了然於胸,才有可能對選擇的路段是否可行作出靠譜的判斷。說句吹牛逼的話,跟著地理菌在自駕課堂裡混久一點,也是一名老司機必須的成長過程。

本期自駕課堂就說這麼多,下期見。

◎文字內容綜合網路整理,若有疏漏,歡迎指正補充。

往期自駕課堂連結:

爆胎自救 | 車輛自燃 | 涉水後索賠

加油小常識 | 新手須知 | 對抗高反指南

· END ·

本文首發於《自駕地理》

如需添加白名單,請後臺回復“合作”

接近角是首要發揮作用的地方。

如果對車輛接近角的資料不清楚,那麼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直接在土路上下坡段狠狠地“親”上了。

這一“吻”,足夠深沉

而離去角,與接近角相對,是指車輛滿載時,車身尾部突出點跟輪胎地面接觸點的切線,這條線跟地面的角度即為離去角。當外出走在土路砂石路上時,如果突然遇到一個極陡的下坡,只有當離去角大於這個下坡的坡度時,才能保證車輛尾部不至於被下坡路面刮花托住。

即便是屁股,也不容有失啊

至此,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和離去角的資料,基本能夠保障走在非鋪裝路面時,對車輛是否可通過路段做出基本判斷,這三個資料也是考核硬派越野車的標準。這裡,還有一個資料非常重要,那就是——

03

縱向通過角

李宗盛有一首歌是這麼唱的: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那當一輛車需要通過一個小土丘時,必須先上去,開過土丘頂部再下來,即便接近角和離去角都完全能夠保證車輛上坡下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到達土丘頂部,可能會發生下面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故...

不考慮縱向通過角,這山丘看來是越不過了...

所謂縱向通過角,即是由底盤高度、輪胎尺寸和車身軸距共同決定的,普遍來說,SUV正是因為車身短、軸距短但是車身大,所以縱向通過角也偏大,這也說明了為什麼SUV也具備相對轎車越野通過性的原因。

綜上所述,在評估一輛非硬派越野車尤其是SUV對自駕路況的通過性時,起碼得搞清楚車輛的這四個資料,了然於胸,才有可能對選擇的路段是否可行作出靠譜的判斷。說句吹牛逼的話,跟著地理菌在自駕課堂裡混久一點,也是一名老司機必須的成長過程。

本期自駕課堂就說這麼多,下期見。

◎文字內容綜合網路整理,若有疏漏,歡迎指正補充。

往期自駕課堂連結:

爆胎自救 | 車輛自燃 | 涉水後索賠

加油小常識 | 新手須知 | 對抗高反指南

· END ·

本文首發於《自駕地理》

如需添加白名單,請後臺回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