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你每天多兩小時

每天多出兩小時

01

今天是2017年9月11日,今年還剩下111天,你實現了年初時在朋友圈,

或者在本子上寫下的“今年十大目標”嗎?或者說,你還記得嗎?

每次看到這個問題,我總會想起一句話:我2017年的目標就是完成2016年那些本該在2015年就完成的在2014年就信誓旦旦要完成的2013年的目標!

總之就是一直都是同一個目標,卻一直沒有實現。每年的目標都只是重複上一年的罷了。

我意識到的問題不僅僅是把目標擱置了一旁,甚至還跟不上身邊的同學、朋友們,

於是我開始了著手實現我的目標,但卻遇到了許多人共有的問題:

所以吧,就算我們有目標,有計劃,甚至已經行動起來了,也很可能無法完成我們的目標!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並不知道過去的時間是如何花費的,或者說不知道怎麼就沒了,那我們又怎麼能確定未來的時間會用得更加高效呢?

你需要記錄你的時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

2

時間,是個又虛擬又實際存在的東西,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它,但卻又靜靜地流淌著,不見了。所以為了將時間視覺化,我決定把時間當作金錢一樣看待,用記帳的方法去記錄時間。

記帳,我會精細到0.5元,無論是日常的早午晚三餐費用還是偶爾的電影聚會,我都會詳細的記錄在手機上。

這並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摳門的人,我只是想知道我的錢都花去哪了。同理,記錄時間的開銷也只是想知道我的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不然就像我的金錢一樣如流水般逝去,留都留不住。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記錄時間呢?這需要運用到之前我們所說的「清單思維」,應用清單思維去記錄我們的時間花銷。

在正式介紹記錄時間的方法時間之前,我要先傳播兩個知識點:

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

記錄時間一開始,就要把你所設定的事件完完全全的記錄下來,不可在一天當中選擇某個時間來回憶一天中所發生的事。因為我們對時間的感覺是不真實的,我們無法像柳比歇夫那樣,對時間流逝的速度掌控的如此完美。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記錄,否則就當這件事從未發生過!

所有記錄,一定要真實

就要以一個真實的態度去對待自己,要坦誠不自欺。

記錄的時間,是給自己看的,不是拿去交給老師的作業,我們需要真實的記錄它們,它們才會給出真實的資料和結果,我們才能有效的提高我們時間的利用率。

如果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中途,打開了手機,哪怕刷了一分鐘的朋友圈,你都要中止你讀書的記錄,在你放下手機重新拿起書本時再開始記錄閱讀的時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

3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記錄我們的時間呢?我將其分為兩種記錄方法,大家根據需要選擇一種方法來記錄時間就可以了。

關鍵記錄

這種記錄時間的方式,是指只記錄自己所關注方向上所花費的時間;而對於不關注的方向,則一概不記錄。

偉大的柳比歇夫,就是用這種關鍵記錄的方法去記錄他的一生:

烏裡揚諾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域的圖)——三小時 十五分。

鑒定袋械——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二小時四十五 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二小時二十五分。

休息:給伊義爾寫信——十分;

《烏裡揚諾 失斯克真理報》——十分;

列夫•托爾斯泰的《塞 瓦斯托波爾紀事》——一小時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計——六小時二十分。

可以看出,強如柳比歇夫也只是記錄關鍵點,也沒有多複雜是不是?那為什麼很少人會覺得記錄時間是一件極其複雜而又令人望而卻步的事呢?那是因為這些人覺得記錄時間就真的是要記錄自己所有的時間花費,一分一秒都不可遺漏。

所以呢,對於剛入門記錄時間的我們而言,可以先選擇關鍵紀錄法來記錄時間的開銷。

具體方法

比如你跟我一樣,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你比較在意自己花在學業、社團工作以及社交的時間,那麼你只需要列出“學業”、“社團”和“社交”三方面作為清單的三大項就可以了。

再比如你也是一個時間管理踐行者,整體上感覺不錯,但總覺得身上有時間黑洞,時間總是無端消失了,那你就也需要這種記錄時間的方式。在清單上列出你一天中重要的幾件(類)事情,例如:工作、閱讀、寫作。

接下來就是具體的記錄時間步驟:

將要開始清單上的事件時;

看一下時間並記錄為開始時間;

當該動作結束或者中斷要去做一件超過兩分鐘的事情時,再看一下時間,記錄為結束時間;

算出具體用時。

沒錯,就這麼簡單。這種方法的優勢就在於上手容易,執行簡單,對關注的方面進行重點的記錄並進行持續關注,利於後期的統計分析。

另外,我們可以設置一個進度條,看著我們對這些正事上花費的時間在一點點的往上蹭,那種成就感,非同凡響!到時候,你還可以驕傲地說出,你在社團工作時間累積多少多少小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15年9月到16年7月這樣的形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4

全部記錄

隨著時代的發展,智慧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我們可以非常方便的在手機上記錄我們所有時間的開銷,完成從“關鍵記錄”到“全部記錄”的轉換。

所謂全部記錄,其實就是將自己一天當中所有事情都記錄下來,就像支付寶和信用卡帳單一樣,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

就像我,在若干年後想知道今天晚上10點的我在幹嘛,我就可以找到今天的時間記錄,就知道我正在寫這篇教大家記錄時間,説明大家每天多出一個小時。但是有的人會問:“事無巨細”,那你上廁所小便或者喝口水要不要記錄呀?

詳略得當

瑣碎的事情需不需要記錄呢?

這是個細節問題,在我剛開始用全部記錄的方法時,我也很頭疼,到底要不要記錄上廁所這些無關緊要的事呢?直到我想明白記錄時間的真正意義所在:記錄時間是為了能分析時間,從而安排我們的時間。

那麼既然上廁所這些時間我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尿快點,那我何必記錄這些瑣碎的事呢哈哈。所以我果斷放棄記錄這些瑣碎的事情。

根據我的經驗,所有耗時五分鐘以內的事情,都可以不用特別記錄,例如我使用番茄工作法進行寫作,我就會在休息的5分鐘內上廁所、喝水、做俯臥撐以及洗洗臉之類的,我就不會單獨去記錄“上廁所”、“喝水”的用時,而是統一記錄在“休息”。

習慣培養

剛開始記錄時間的我們,很有可能一下就忘記記錄了,這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沮喪,覺得自己無法做到記錄時間。其實我開始記錄全部時間後的68天,我才真正做到記錄完整整一天,但系統上卻還顯示有半個多小時沒有記錄。

所以啊,我們一開始呢,不需要給自己太高的要求,可以利用之前所說的「微習慣」中的方法,先把我們記錄時間的習慣培養起來,再要求自己完整的記錄一整天。

具體的操作方法呢,跟「關鍵記錄」的方法相類似,只是需要準備更大的一份清單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路

5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兩種記錄時間的方法,大家還記得嗎?

1. 關鍵記錄

2. 全部記錄

具體要用哪一種記錄方法,就看你自己喜歡哪種或者你記錄時間的目的。建議剛入門時間管理或記錄時間的朋友先選擇關鍵紀錄來記錄時間,畢竟更容易上手。

不過無論是哪種記錄方法,都是在説明我們培養記錄時間的習慣,而一旦開始記錄時間,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就會增強,就會察覺時間的流逝。

好了,希望大家從明天開始,做一個記錄時間的人,去感受時間的流逝。只有行動起來,你才能獲得所有,才能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

圖片來源於網路

3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記錄我們的時間呢?我將其分為兩種記錄方法,大家根據需要選擇一種方法來記錄時間就可以了。

關鍵記錄

這種記錄時間的方式,是指只記錄自己所關注方向上所花費的時間;而對於不關注的方向,則一概不記錄。

偉大的柳比歇夫,就是用這種關鍵記錄的方法去記錄他的一生:

烏裡揚諾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類昆蟲學(畫兩張無名袋域的圖)——三小時 十五分。

鑒定袋械——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給斯拉瓦寫信——二小時四十五 分(0.5)。

社會工作:植物保護小組開會——二小時二十五分。

休息:給伊義爾寫信——十分;

《烏裡揚諾 失斯克真理報》——十分;

列夫•托爾斯泰的《塞 瓦斯托波爾紀事》——一小時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計——六小時二十分。

可以看出,強如柳比歇夫也只是記錄關鍵點,也沒有多複雜是不是?那為什麼很少人會覺得記錄時間是一件極其複雜而又令人望而卻步的事呢?那是因為這些人覺得記錄時間就真的是要記錄自己所有的時間花費,一分一秒都不可遺漏。

所以呢,對於剛入門記錄時間的我們而言,可以先選擇關鍵紀錄法來記錄時間的開銷。

具體方法

比如你跟我一樣,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你比較在意自己花在學業、社團工作以及社交的時間,那麼你只需要列出“學業”、“社團”和“社交”三方面作為清單的三大項就可以了。

再比如你也是一個時間管理踐行者,整體上感覺不錯,但總覺得身上有時間黑洞,時間總是無端消失了,那你就也需要這種記錄時間的方式。在清單上列出你一天中重要的幾件(類)事情,例如:工作、閱讀、寫作。

接下來就是具體的記錄時間步驟:

將要開始清單上的事件時;

看一下時間並記錄為開始時間;

當該動作結束或者中斷要去做一件超過兩分鐘的事情時,再看一下時間,記錄為結束時間;

算出具體用時。

沒錯,就這麼簡單。這種方法的優勢就在於上手容易,執行簡單,對關注的方面進行重點的記錄並進行持續關注,利於後期的統計分析。

另外,我們可以設置一個進度條,看著我們對這些正事上花費的時間在一點點的往上蹭,那種成就感,非同凡響!到時候,你還可以驕傲地說出,你在社團工作時間累積多少多少小時,而不是千篇一律的15年9月到16年7月這樣的形式。

圖片來源於網路

4

全部記錄

隨著時代的發展,智慧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我們可以非常方便的在手機上記錄我們所有時間的開銷,完成從“關鍵記錄”到“全部記錄”的轉換。

所謂全部記錄,其實就是將自己一天當中所有事情都記錄下來,就像支付寶和信用卡帳單一樣,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

就像我,在若干年後想知道今天晚上10點的我在幹嘛,我就可以找到今天的時間記錄,就知道我正在寫這篇教大家記錄時間,説明大家每天多出一個小時。但是有的人會問:“事無巨細”,那你上廁所小便或者喝口水要不要記錄呀?

詳略得當

瑣碎的事情需不需要記錄呢?

這是個細節問題,在我剛開始用全部記錄的方法時,我也很頭疼,到底要不要記錄上廁所這些無關緊要的事呢?直到我想明白記錄時間的真正意義所在:記錄時間是為了能分析時間,從而安排我們的時間。

那麼既然上廁所這些時間我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尿快點,那我何必記錄這些瑣碎的事呢哈哈。所以我果斷放棄記錄這些瑣碎的事情。

根據我的經驗,所有耗時五分鐘以內的事情,都可以不用特別記錄,例如我使用番茄工作法進行寫作,我就會在休息的5分鐘內上廁所、喝水、做俯臥撐以及洗洗臉之類的,我就不會單獨去記錄“上廁所”、“喝水”的用時,而是統一記錄在“休息”。

習慣培養

剛開始記錄時間的我們,很有可能一下就忘記記錄了,這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沮喪,覺得自己無法做到記錄時間。其實我開始記錄全部時間後的68天,我才真正做到記錄完整整一天,但系統上卻還顯示有半個多小時沒有記錄。

所以啊,我們一開始呢,不需要給自己太高的要求,可以利用之前所說的「微習慣」中的方法,先把我們記錄時間的習慣培養起來,再要求自己完整的記錄一整天。

具體的操作方法呢,跟「關鍵記錄」的方法相類似,只是需要準備更大的一份清單而已。

圖片來源於網路

5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兩種記錄時間的方法,大家還記得嗎?

1. 關鍵記錄

2. 全部記錄

具體要用哪一種記錄方法,就看你自己喜歡哪種或者你記錄時間的目的。建議剛入門時間管理或記錄時間的朋友先選擇關鍵紀錄來記錄時間,畢竟更容易上手。

不過無論是哪種記錄方法,都是在説明我們培養記錄時間的習慣,而一旦開始記錄時間,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就會增強,就會察覺時間的流逝。

好了,希望大家從明天開始,做一個記錄時間的人,去感受時間的流逝。只有行動起來,你才能獲得所有,才能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