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電價窪地效應顯現—內蒙古能源產業向中高端挺進

神華包頭煤化工分公司廠區

初秋時節,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內蒙古達瑞祥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生產現場,

總經理林岩給記者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拿起一款藍寶石手機屏半成品,用小刀在上面劃,屏上竟然完好無痕。

據悉,藍寶石視窗材料生產專案是達拉特旗立足鄂爾多斯產業轉型引進的一家新興加工企業。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保證企業運行不“空檔”,達拉特旗制定了包聯方案和電價補貼政策,達瑞祥藍寶石、億利電石等15家企業已實現電力多邊交易。

面對新常態下激烈的市場競爭,自治區抓住電力市場化改革這個“牛鼻子”,初步構建起電價市場形成機制,由市場決定電價,電價引導企業投資以及生產要素流動和配置。在電力多邊交易、大使用者直供、發用電重組的基礎上,去年自治區政府又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進一步加大了電力綜合改革力度,

如今多邊交易形成大工業電價0.32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0.26元,保持了全國最低水準。

“電價改革進一步顯現了內蒙古能源資源優勢,形成了電價窪地效應,吸引了區外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向內蒙古轉移集聚,促進了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優、培育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穩定了工業經濟,推動了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內蒙古正在成為全國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的集聚區、創新區、轉型區。

”自治區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王秉軍說。

伴隨著電價改革,內蒙古能源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據自治區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統計,內蒙古電解鋁、銅、電石、甲醇等初級產品轉化率目前分別達到75%、60%、60%、49%,較“十二五”初期分別提高了10個、7個、10個、9個百分點,正在走出簡單“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的路徑依賴。能源、化工、冶金等產業生產能力、技術裝備、節能降耗水平均處國內前列。

電解鋁、電石先進產能占比達到90%、80%,分別領先全國10個、25個百分點;電解鋁液交流電耗、電石綜合能耗下降到13300千瓦時/噸、1.04噸標煤/噸,分別領先全國先進標準1、1.2個百分點。

電價改革還使內蒙古構建起了“煤—電—用”一體化產業鏈競爭新優勢。自備電廠、微網構建起“煤—電—用”一體化產業鏈競爭新優勢,有效解決了發、供、用之間的利益博弈,變能源價格與終端產品價格雙重波動為專門應對終端產品市場競爭,

競爭力極大增強,比較優勢十分明顯,從而帶動了內蒙古煤電用以及同行業間的戰略重組。

去年,內蒙古完成聯合重組23起,涉及重組資產1480億元,盤活煤礦投資和轉化專案投資240億元,可新增產值200億元,減少煤炭新增產能7000萬噸,可就地消化現有煤炭產能9286萬噸。實現發電企業與用電企業聯合重組3起,消化富餘裝機110萬千瓦。發電企業引進、自建負荷總計達到232萬千瓦。電力、化工產業中煤電、煤化一體化比重達到90%以上、鋁產業中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以上。

此外,產業轉移還伴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業態的運用。目前,全區以低電價招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153個(意向簽約專案60個),其中,已開工在建93個,預計2020年前投產,可新增產值1100億元。主要包括10萬噸多晶矽、10萬噸單晶矽及下游延伸配套光伏產業,沃特瑪新能源汽車創新聯盟26個配套專案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雲計算、大資料、鋁後加工、藍寶石、稀土加工、石墨加工等60多個專案,可形成產值500多億元。這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投產達效後,將對內蒙古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內蒙古新能源發電量超550億千瓦時,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21%,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相當於節約了21%的化石能源,相對於火電節約原煤50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650萬噸,實現了低碳發展。

“實踐證明,電力市場化改革打破了電力體制僵化模式,電價市場化改革在發用電兩側引入了競爭機制,彰顯了內蒙古能源資源富集地的比較優勢。內蒙古要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市場機遇,持續優化工業發展環境,助力能源產業向中高端挺進。” 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付東梅指出。

電力、化工產業中煤電、煤化一體化比重達到90%以上、鋁產業中煤電鋁一體化比重達到70%以上。

此外,產業轉移還伴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業態的運用。目前,全區以低電價招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153個(意向簽約專案60個),其中,已開工在建93個,預計2020年前投產,可新增產值1100億元。主要包括10萬噸多晶矽、10萬噸單晶矽及下游延伸配套光伏產業,沃特瑪新能源汽車創新聯盟26個配套專案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雲計算、大資料、鋁後加工、藍寶石、稀土加工、石墨加工等60多個專案,可形成產值500多億元。這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投產達效後,將對內蒙古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內蒙古新能源發電量超550億千瓦時,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21%,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相當於節約了21%的化石能源,相對於火電節約原煤5000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650萬噸,實現了低碳發展。

“實踐證明,電力市場化改革打破了電力體制僵化模式,電價市場化改革在發用電兩側引入了競爭機制,彰顯了內蒙古能源資源富集地的比較優勢。內蒙古要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的市場機遇,持續優化工業發展環境,助力能源產業向中高端挺進。” 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付東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