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眼中的港閘這五年|港閘,一座城美居樂的新城

港閘,一座城美居樂的新城

文/楊捷

我對港閘有一種特別的鍾愛,

想來,一是歷史底蘊與現代精神在這裡交融。二是它的高速發展,驚世崛起。三是曾在港閘工作,對港閘頗有感情。

清晰的記得,2012年11月1日,南通公交新開闢72路線的第一天,也是我去港閘報到的日子,懷揣著工作介紹信,帶著滿腔熱情,從72路的起點站坐到終點站,來到了工作的地方:唐閘。今日,坐72路故地重遊,感慨頗多。

初秋的微風很是舒適,流淌不息的通揚運河依然沉靜。

獨特的運河流過唐閘古鎮,運河上有座橋,就是大洋橋。高高的大洋橋將溫婉而醇厚的唐閘一分為二,又把古鎮連為一體。橋下是清澈的運河,空氣裡滲著河水的潤濕和從白牆玄瓦上嫋嫋升騰起來的時光的味道。沒有五光十色,沒有人聲喧騰,陽光輕瀉在河面的時候可以聽見鳥兒的鳴叫。通揚運河給我的感覺像是一首平平仄仄的詩,充滿了厚重的人情味和鄉土氣息。
在這裡,我看到了一種充滿生機、舒適而快樂的生活。初秋的唐閘有著它的清涼,也許與這條穿流而過的運河有關吧!水是靈動的象徵。水面的波光流瀉,偶爾有貨船鳴笛的聲音沉悶地劃過河道,隱約的可見的晃悠的陽光,以及船體在河面上犁出的漣漪,告訴我這裡更有生的驛動。河西,質樸的大生碼頭,碼頭牌坊上的“大生碼頭”四個字為張謇所題。遐想一百多年前,張謇與他篳路藍縷的創業艱苦和勝利的喜悅,
我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感歎,如今,也有無數人為港閘的發展,花費心血,付出努力。站在大生碼頭,一種懷古的情思油然而生。有水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水的地方就有歷史,有故事有歷史的地方就會讓人駐足流連。古鎮唐閘之所以偉大,那是以無數精英的創造奮鬥為代價的。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發軔之地,唐閘有著不同一般的人文歷史,
作為我們風骨長存的人文驕傲。站在通揚運河旁,注視著船隻的來來往往,傾聽平靜的流水裡那跳動著的生命樂章,為運河兩岸工業文明的華美詩篇而感歎。

運河的浪花百年不變,拍打在凹凸不平的岸堤,兩岸是市井的人煙和來往的車水馬龍。7500萬平米的通呂運河綠廊是自然的厚愛,唐閘公園、北城公園、龍潭公園蜿蜒而來,人與自然從來密不可分。運河畔的新華三村已是高樓林立,

路面整飭,綠樹環繞,2012年,我剛來工作時,它剛開工,這是為拆遷群眾建起的新家園,如今漂亮的社區,設計和建設品質可以媲美普通商品房,物業管理水準也不低,它是港閘區政府為民服務實事工程的記錄,也是港閘區政府堅持惠民安民的體現。社區周圍,人來人往,居民臉上幸福的笑容,是他們生活和諧的真實寫照。驚歎疏航橋周邊、漁港工房、大生路東、北耳閘、危舊房改造的成果,屋面改造(平改坡)、外牆出新、樓道刷新、雨污水分流、停車位科學,老小區改造好了,百姓居住品質高了,人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對港閘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更願意為港閘做貢獻。我看到,全力打造共用型和諧幸福之城,顯然不是一句空口號,儼然已落實到了實處。

唐閘的發展,也是港閘發展的縮影。從昔日“半城半鄉”到如今現代化“市北新城”,港閘就像一個蓬勃生長的生命體,在歷經青澀的童年期之後,正進入快速成長期,呼吸之間,已然巨變。港閘,一座城美居樂的新城。在這片希望的沃土上,港閘人正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昂揚的鬥志,懷揣幸福夢想,闊步走在建設現代化魅力新城的陽光大道上。

徵文

投稿時間:自發佈之日起,至2017年9月10日截稿。

徵文形式:此次大賽為網上徵文,不接受書面來稿。電子稿務必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位址、郵編、電話,以便聯繫。

投稿方式:向微信後臺直接發送文章全文,或將文檔發送至郵箱:gangzhaxinwen@163.com,郵件標題為“我眼中的港閘這五年”徵文投稿+文章標題。

編輯:港閘區新聞中心

屋面改造(平改坡)、外牆出新、樓道刷新、雨污水分流、停車位科學,老小區改造好了,百姓居住品質高了,人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對港閘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也更願意為港閘做貢獻。我看到,全力打造共用型和諧幸福之城,顯然不是一句空口號,儼然已落實到了實處。

唐閘的發展,也是港閘發展的縮影。從昔日“半城半鄉”到如今現代化“市北新城”,港閘就像一個蓬勃生長的生命體,在歷經青澀的童年期之後,正進入快速成長期,呼吸之間,已然巨變。港閘,一座城美居樂的新城。在這片希望的沃土上,港閘人正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昂揚的鬥志,懷揣幸福夢想,闊步走在建設現代化魅力新城的陽光大道上。

徵文

投稿時間:自發佈之日起,至2017年9月10日截稿。

徵文形式:此次大賽為網上徵文,不接受書面來稿。電子稿務必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詳細位址、郵編、電話,以便聯繫。

投稿方式:向微信後臺直接發送文章全文,或將文檔發送至郵箱:gangzhaxinwen@163.com,郵件標題為“我眼中的港閘這五年”徵文投稿+文章標題。

編輯:港閘區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