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行走江源:古城西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天然的“世界涼爽城市”

西寧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高原古城,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

位於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漢文化與藏文化的結合部,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承擔著聯藏絡疆的重任,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西漢時置軍事和郵傳據點西平亭,北宋崇寧三年改為西寧州,1929年設西寧縣,1946年西寧改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西寧下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中、湟源三縣和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
設有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四個產業園,總面積766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76.5平方公里,規劃建成區面積11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233萬人,現有漢、藏、回、蒙古、滿、土、撒拉等4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約60萬人,占總人口的26%,城鎮化率70.02%。西寧市區海拔2295.2米,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的避暑勝地,
被譽為“世界涼爽城市”和“中國夏都”。

近年來,西寧市水務局以打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格局為目標,加大河道環境衛生整治和巡查,構建“水務部門監管+河(渠)道志願者服務+社會力量參與”的“河道聯動治理”模式,以整潔優美的河道環境,為市民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西寧市水務局以打造“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格局為目標,加大河道環境衛生整治和巡查,構建“水務部門監管+河(渠)道志願者服務+社會力量參與”的“河道聯動治理”模式,以整潔優美的河道環境,為市民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